位于苏格兰的皇家格拉斯哥剧院和爱丁堡国王剧院,一部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歌剧《Anthropocene》(人类世)刚落幕。以极端天气环境作为叙事背景,内容讲述一支由7人组成的远征科学家团队抵达北极荒地后的冒险故事,涉及人性分歧、矛盾与对峙。
这不是艺术家们第一次尝试通过处理极地变化或气候题材,警示人们气候问题正在全球发生,且不断恶化。
“Anthropocene”(人类世)通常用于描述人类对地球产生影响所特有的地质时代。该词由 2000 年获诺贝尔奖的大气化学家 Paul Crutzen 创造。Crutzen 及其小组得出结论:人类在质量上深刻改变了地球系统,并将1950年后的时期称为“大加速”(Great Acceleration),源于人口数量、一次性塑料、氮肥等系列因素呈指数级增长。
这种叙述也符合剧作家Louise Welsh与苏格兰作曲家 Stuart MacRae 对自己作品《Anthropocene》的定义。这是他们第四次合作。Welsh 对该剧描述,“这是个关于人类害怕未知、对不熟悉产生恐惧,在自然之地陷入孤立,从而形成混乱的故事。”









在一个气候苛刻、孤立的北极环境中,名为“人类世”号的船只遭遇冰冻受困。一小群探险者陷入绝境,开始争论,他们本意为找寻生命起源,但却未获得明确发现。探险者由科学家、摄影师、记者和水手组成。
随后在融化冰块中,他们打捞出一个早期于环境危机中牺牲的女科学家,结果证明她还活着,“人们把我丢下作为牺牲品”。对于该发现,科学家“着迷”,记者打电话给编辑,而船员们感到恐惧。在全白色舞台设计及北极服饰的寒冷气氛营造下,“科学发现”的“复活”最终引发一系列极端行为,包括破坏、谋杀及权力斗争。
对此,《卫报》称其为“充满象征意义的剧本”,“人们开始失去理智,但故事远还未结束”仿佛是在暗指处于真实世界中人类对自身环境的选择。科学杂志《Nature》主编 Patrick Goymer 评论道,“这部歌剧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上——极端天气、科学探究、文明级灾难的思路”,但他认为该剧更多只反映了时代问题,而未就气候变化本身进行深入研究。“这是个十分棘手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歌剧正在将气候变化命题搬上舞台。创作者试图用批评态度的艺术形式对现况进行干预。
2015 年,导演 Giorgio Battistelli 与编剧 Ian Burton 创作歌剧作品《CO2》,颇具实验色彩,过程中,演员扮演的虚构气候学家 David Adamson 就飓风、全球视频生产、环保主义进行了几场演讲,并对“京都议定书”气候会议和 2004 年泰国海啸等真实事件进行改编。2018 年,另一场结合音乐、舞蹈与故事的歌剧由音乐团体 Afro Yaqui 创作,旨在讨论气候问题与难民危机。其中8位成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包括墨西哥、非洲、中国及欧洲国家,音乐形式多元。
关于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话题长期以来受科学、经济学及政治主要影响,而如今,“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吗?”正被推到台前,更多艺术社区正试图运用其艺术影响力发表观点,从而推动与公众间的直接对话。




图片中为坂本龙一,参与的是2008年项目。在他后来2017年专辑《async》中有当时参与创作的痕迹体现,采样了北极冰面下的水流声。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有当时的影像片段。
比如艺术家 David Buckland,是非盈利国际组织 Cape Farewell Project 的创始人,自 2003 年开始,该项目每年邀请教育工作者、科学家、艺术家与音乐家前往北极,苏格兰群岛或秘鲁安第斯山脉,评论他们所看到及体验的气候变化议题,并最终完成不同形式的作品,以激发公众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该项目 Cape Farewell Project 已持续多年,至今,有 158 位艺术家参与,包括电影制作人,摄影师,词曲作者,小说家和设计师等,比如 jarvis cocker、坂本龙一,由此积累了体量庞大的记录资料、电影、音乐作品、小说等。
针对气候问题上“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吗?”,墨尔本大学大气科学教授 David Karoly 曾评论道,“我们无法预测任何特定的艺术作品能否导向某种戏剧性的结果,但艺术提供了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呼吸的文化氛围,并成为人们中的一部分。”
题图及配图均来自剧团网站。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