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大V值多少钱?有一种大V,叫知乎大V

WechatIMG72_meitu_1

【猎云网(微信号:)北京】2月25报道

有一种男朋友,叫别人家的男朋友;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大V,叫知乎大V。任何新闻性并不强的事件,只要冠上「知乎大V」这个名头,就能成为新闻。

2017年,今日头条(现字节跳动)旗下的悟空问答大肆宣扬挖角了“300知乎大V”,引起轩然大波。2018年,悟空问答黄了。猪年春节刚过,又传出知乎大V出走的消息。这次知乎大V们去微博开辟了第二战场,微博为其提供流量和粉丝扶持。

在整个中文互联网,鲜少有内容平台如知乎一般,大V频频被对手觊觎,以及,大v被挖受到莫大关注。

原生造血:知乎大V标签的来源

为什么,只有知乎大V的一举一动,这么被舆论所关注?只有在知乎粉丝众多的KOL,会被重重的打上“知乎”这个标签?

因为几乎所有的大V,都是知乎原生的。

知乎互联网领域大V “贺嘉”近日在文章中提到, “知乎鼓励优秀内容创作者的机制依旧存在,而且继续运转良好……知乎会让新手作者的优质内容有机会推给几万乃至几十万用户,给他们带来原始的粉丝积累。因此在知乎会时不时看到新人作者。”

知乎的这套机制,不仅包含以内容质量为先的分发方式;也包括知乎的价值观—鼓励专业、认真的解答,专业、详实、客观的答案更受欢迎;还有知乎对内容的包容性,37万话题意味着哪怕是小众领域作者也能找到一方天地。此外,还有知乎对社区氛围近乎严苛的管理。

经常有大V抱怨自己的回答被知乎干掉了。不仅是处理软文、辱骂等低阶内容创作行为,知乎还开发了一台机器人处理答非所问、阴阳怪气等言论。去年底,知乎甚至邀请马家辉和几个大V拍摄了一部以社区氛围为主题的真人秀,将社区内的低质行为用知乎版奇葩说的方式表演出来,以此鼓励大家良性讨论。

正因完全不同于其他UGC内容平台的机制,知乎上发掘、涌现出的大V,更多是在其他网络平台上默默无闻的草根用户。这一点,在知乎近两年走向大众、用户量暴涨之后,体现地尤为明显:在影视、时尚等等大众内容领域,大量优秀回答者和活跃创作者,也开始涌现。

一方面,知乎大V不是业已成名、只是把知乎当成渠道之一的流量红人,他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从知乎成长起来的KOL,一般是某个领域的从业者或者专家,因此知乎身份标签显著;另一方面,知乎是目前中文互联网几乎唯一的、批量和规模化产出大V的大众社区。如在心理学领域,前有知名大V清华大学心理学讲师李松蔚、动机在杭州,后又陆续诞生了张昕、窦泽南、王怡蕊等活跃人士。

对比之下,微博的影响力固然很大,但更多是业已成名的KOL以及明星入驻;而类似虎扑、豆瓣,甚至B站,则更多是某个垂类的小众社区,影响力未能突破次元壁到达大众层面。

那么问题来了,当全世界都在打仗消耗兵员、士官的时候,只有一座黄埔军校,你猜,各个部队会去哪里抢人?

此大V,非彼大V

同样因为这套机制和规则,知乎大V的含金量和质量有很高的认可度。

知乎有一套自己的大V评判标准。知乎官方荣誉墙上,没有“大V”这个勋章,只有“xx领域优秀回答者”这个让所有知乎用户向往的官方表彰。

在知乎,几万粉丝不难,最难得到的是“优秀回答者”的荣誉,这群人,才是知乎价值观所倡导的大V。知乎对优秀创作者的判断标准多样,包含大V的专业背景(是否在话题领域从事相关科研或工作)、答题领域相关性(知乎不鼓励跨领域强答)、答案质量(是否观点清晰、引用可信数据)、创作活跃度等等。

随机列几个小众领域的大V,从领域来看他们很难在其他平台走红,但在知乎有了一定拥趸。如会计领域大V刘校长,因科普会计职业通路而成名;天体化学领域大V邹路遥,因英文学术写作指导、理科知识科普而受欢迎。

知乎的皮是“问答”,骨子里是知识的分享,甚至思想的交互。社区的规则和机制,无一不是为了保证内容的质量、文字的理性和认真的价值观。这一点在现今的互联网世界尤为可贵:不靠博眼球、哗众取宠而获得大众的关注、认可,除了知乎上,可能再难寻觅。这块土壤产出的优质创作者,自然被流量越来越紧俏、好内容越来越稀缺的其他平台所垂涎。

也因此,知乎大V走红后的发展与其他平台红人不同。作为被社会信赖的“大脑”,他们更多是有了电视、出版、活动等机会去通过知识影响他人、获取收益。“河森堡”出书讲述智人的发展,李松蔚参与线下沙龙,科普普通人如何与抑郁症对抗,无论是前者的作品,还是后者的沙龙,都获得了近十万的销量。

离开知乎的大V,会活得更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今日头条要求大V们离开知乎的规则,此次的大V出走事件,大V们依然在知乎活跃着,与其说大V们“出走”,更像是开展了一项“副业”,而且是依靠自己在知乎的招牌。

但大V离开了知乎这篇土壤,在微博产出的内容还是否能和原来一样?如果可以一样,可能也就不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古名句了,李隆基完全可以把广东的荔枝树移植到长安城。问答只是知乎传递知识的形式,但实际上,问答所在的社区,是否有平等交流、理性沟通,“好好说话”的氛围和文化,才是优质内容持续产出、大V源源不断涌现的基础保证。

自媒体圈有一个神奇的定律:当你做内容是为了赚钱,基本上不会火。这一点,在知乎更加明显。至于这次的出走事件,大概率没有什么风浪,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需要收入的答主,继续在知乎运营自己的个人品牌,然后在微博问答领取每月的收入。知乎依然涌现更多的优秀回答者。毕竟今日头条这样巨无霸的全力猛攻,也未能拿下问答这个市场,反而知乎在这个阶段进入高速增长期。

这是一场营销意义更大的出走,对行业和知乎本身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是知乎标签总能吸引眼球,这一点比较有趣,也值得探讨。这可能不是最后一次出走事件,但从发展路径看,只会越来越轻微和没有声响:知乎已经是一个大众平台,话题和内容也越来越普世,为所有人服务,知乎大V也将变成全民熟知、了解,逐渐褪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