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实验要等500年才能完成……它真能顺利做完吗?

本文来自窗敲雨的微信个人公众号“酷炫科学”,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2514年6月30日,一位未来的科学家走进了爱丁堡大学的一间微生物实验室。

Ta打开一个已经开始腐朽的木盒,里面躺着最后几只玻璃安瓿,以及一份泛黄的文件。在文件说明的指引下,Ta用酒精仔细消毒了安瓿,小心地折断它,加入培养基溶液。接下来,安瓿里的一些休眠的细菌或许会苏醒过来,为一项历时500年的实验添上最后的一组数据。

如果这件事确实能够顺利地发生,Ta的老前辈查尔斯•科克尔(Charles Cockell)想必会非常开心——虽然那时科克尔早已不在人世,也无法知道实验结果到底如何。

vrain-bacteria-endospore-experiment-1

(图片来源:Ulrich N et al)

计划做上500年的实验

2014年,微生物学家查尔斯•科克尔和他的合作者开启了一项很有野心的长线计划——他们想用整整500年时间来做一个实验,从2014年一直做到2514年。

是什么实验需要如此漫长的观察?其实说起来倒也很简单:验证细菌的休眠体到底能“活多久”。

细菌总给人短命的印象,但一些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时候能够进入高度脱水、抗性极强的休眠状态(例如芽孢),这种休眠体能保持活性的时间就很长了。如果再遇到合适的环境,它们还能迅速恢复成活跃的繁殖体。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感受到,这些细菌休眠体“保质期”是很长的,但具体有多长其实并没有人知道。只是偶尔会有一些个例报告显示,它们似乎是真的能休眠很久很久,例如有研究者从距今2500万年至4000万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仍然可以复苏的细菌芽孢。

为了解决这个简单但仍然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科克尔团队决定:总之先观察500年看看吧!于是,研究者们选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一种拟甲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的蓝细菌,把它们的干燥休眠体分别封进了800个玻璃安瓿。他们计划定期打开一些安瓿来培养观察,看细菌的活性是否发生了变化。一开始的25年,他们会每两年取样一次,而之后的475年则是每25年取样一次。

vrain-bacteria-endospore-experiment-2

(封装枯草杆菌芽孢的玻璃安瓿。那个小球其实不是细菌,它是用来保持干燥的硅胶珠。图片来源:R. Möller and C. S. Cockell)

然而,后人真的会按时做实验吗?

500年实验本身做起来并不费力,毕竟大部分时间每隔25年才需要开工一次,剩下时间只要把密封的安瓿保存起来就好。真正的问题在于:要怎样才能保证几百年之后的科学家还会按时取样?

五百年对人类来说真是相当久的时间,谁也无法预测这中间会发生多少变故。实验的说明文件可能会丢失,保存安瓿的木盒可能会损毁,电子存储介质可能早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甚至连爱丁堡大学都不知道还在不在……

vrain-bacteria-endospore-experiment-3

(500年后的爱丁堡大学会变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图片来源:www.ed.ac.uk)

要怎么办?难道应该像老祖先那样,把实验规程刻在石头上吗?研究者倒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时长保持更新才是更保险的方法。研究团队要求,在每隔25年取样的同时,实验者也应该对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文档分别进行更新和备份,帮助这些文件适应新时代。

当然,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无法保证这项实验最终的命运,而且肯定没法看到它的最终结果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01/500-year-long-science-experiment/581155/

https://academic.oup.com/astrogeo/article/56/1/1.28/262750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268/5213/1060.long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0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