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些硅谷锦鲤地的加持,不成功可就是你的错了!

过去的一年里,“锦鲤”以绝对优势横扫互联网,一跃龙门成了人民日报评出的2018年十大流行语第二位。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压力巨大、无力面对惨淡人生时,人们难免会渴望获得好运加持。

在硅谷也是如此。

哪怕每一个硅谷式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清的鸡血创业、天纵奇才、两位创始人珠联璧合的传奇故事,但运气也绝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究竟有多重要呢?

在最早期投资了 Uber、Tinder 和 Instagram 的“硅谷投资教父” Matt Cohler 说:“在硅谷,成功所需要的 99.99% 都是运气,不承认这一点就是自己在骗自己。”

硅谷也确实有这么几个“福荫全谷”的风水宝地。按照 Cohler 的理论,只要走进这几个宝地的大门,你就已经成功 99.99% 了!

下面硅星人为你盘点下硅谷的那些锦鲤地到底都藏在哪里!

大学路 165 号楼

离斯坦福大学很近的 Palo Alto 大学路 165 号楼,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50 年前,小楼的主人赛义德·阿米德(Saeed Amidi)在伊朗革命期间,拖家带口逃到了 Palo Alto。

当时的硅谷科技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不少刚富起来的年轻人都买了崭新的大房子,而新房子里当然少不了配得上新贵身份的高级地毯。

初来乍到的阿米德立刻嗅到了商机,决定买下这栋硅谷核心区的米黄色小楼,专卖波斯地毯。

阿米德(右)在自家地毯店里,图源:New York Times
阿米德(右)在自家地毯店里,图源:New York Times

这栋楼的一层是门面房,而二层是约 460 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当阿米德决定物尽其用,把二楼的办公室租出去挣点钱时,这栋小楼的锦鲤体质就像开了挂了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了。

1982 年,当时还是初创小公司的罗技(Logitech)从瑞士老家搬到加州,成了 165 号楼二楼的第一个租客。

不知是罗技的三位创始人直觉太敏锐,还是真的如阿米德所说,这栋楼有一种“吉利的氛围”,之前一直执着做图形编辑软件的罗技突然醒悟,刚刚兴起的鼠标才是图形操作系统最佳操作工具。

在搬进小楼的同年秋天,罗技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硬件产品:罗技 P4 鼠标。P4 发售之后大受欢迎,罗技的硬件营收也逐渐超越软件业务,成为了一代外设霸主。

功成名就的罗技没有在这栋小楼里呆太久,很快,小楼就迎来了它的下一个主人。

1999 年 3 月,刚刚从车库里搬出来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想为当时只有 6 名员工的 Google 找一个新办公室。这时,小楼上挂出的“租赁”牌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牌子上提到了一些之前的知名住户,其中也包括一炮而红的罗技。Google 的第一名员工克雷格·西尔弗斯坦(Craig Silverstein )看到牌子后开玩笑说,“说不定有一天,Google 也会被写在牌子上的。”

Google 时期的小楼办公室
Google 时期的小楼办公室

没想到,克雷格的大胆预言成真了。

在刚搬家时,Google 差点以 75 万美元把自己“贱卖”给当时最大的搜索引擎 Excite。但在搬进小楼来不久之后,Google 就时来运转,获得了一笔高达 2500 万美元的巨额风投!

半年之后再次搬家时, Google 的员工数量已经增长了十倍,快要把小楼撑爆了。

Google 走后,小楼二层的办公室又恢复了宁静(一层的地毯店一直在照常营业),但它的传奇还远远没有结束。这次找上门的,是一位叫安迪的年轻人。

在走进小楼时,刚刚创业的安迪真的只是想买一条地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进门就被地毯店老板阿米德给“开光”了。

在买地毯时,安迪和阿米德天南海北地好一通聊,从自己正在创业聊到自己的工作。虽然他的故事没能让地毯便宜一毛钱,但却让阿米德对他刮目相看。

“年轻人,先别急着走。你有兴趣约个时间再聊聊你的创业项目么?”阿米德向安迪递出了橄榄枝。

其实阿米德根本就不懂技术,但是在一番沟通之后,他一口气为安迪刚刚建立的公司投资了 40 万美元,还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室。

在后来说起这笔“拍拍脑袋就成了”的投资时,阿米德说:“安迪在谈话时展示出的思维方式和谈判技巧,让我觉得他肯定能成功。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安迪的公司 Danger Inc.于 2008 年被微软以 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或许比起当初那个为了一条地毯而磨破嘴皮的创业小年轻,安迪的另一个身份更加有名,他就是安迪·鲁宾,安卓之父。

除了这些公司,在小楼里起步的公司还有 PayPal(市值 1073 亿美元),Yummly(市值 1 亿美元),Milo.com(被 eBay 以 7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等等。最有趣的是,Facebook 曾经想搬进小楼,但遭到了拒绝。

好消息是,这栋小楼依然在对外出租,报价 4000 美元一个月。

小楼现在的样子
小楼现在的样子

 

伍德赛德巴克餐厅

如果说大学路 165 号楼是创业者的快乐老家,那么(Buck’s of Woodside)就是投资人“撒币”的天堂。

“硅谷的每位企业家都至少在我这儿吃过一顿饭。”老板贾米斯·麦克尼文(Jamis MacNiven)对自己的餐厅非常自信,“但是乔布斯除外。”

其实,麦克尼文曾经是乔布斯家的建筑承包商。当时,挑剔的乔布斯对家里的硬装软装挑三拣四,麦克尼文累得要命,只好和乔布斯中止合作。

在被乔布斯留下心里阴影之后,麦克尼文干脆辞掉了工作,转行当餐厅老板。

伍德赛德巴克餐厅老板
伍德赛德巴克餐厅老板

这家位于 Palo Alto 的餐厅离汇集了硅谷风投公司,被称为“西海岸华尔街”的沙山路(Sand Hill )非常近。自 1991 年开门以来,这里一直是投资人和企业家们下班待客和上班摸鱼的好去处。

在下面这张普通的餐桌上,Hotmail 创始人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和著名投资人史蒂夫·尤维特森(Steve Jurvetson)吃了一顿饭后,史蒂夫投资给了 Hotmail 100 万美元。

而餐厅深处的这个卡座,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们的固定就餐场所。在特斯拉建立之初,急需投资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经常把自家生产的一辆黄色特斯拉原型车停在餐厅门口,以吸引投资人的注意。

巧合的是,后来成为特斯拉精神领袖的伊隆·马斯克,也曾带着自己刚刚建立的 PayPal 坐在这家餐厅的谈判桌上,获得了重要的一笔投资。

据老板称,直到如今,还是有创业者手里拿着著名风投人的照片在餐厅门口蹲点,期待着一场改变命运的饭局。

除了这些“好运能量场”集中的老派福地,也有更多的“小锦鲤”在徐徐浮出水面。

在距离大学路 165 号楼不远的斯坦福大学校园内,有一家总是挤满了人的 Coupa Cafe。无论是不是饭点,正进行头脑风暴的斯坦福创业小组、想接触年轻人的风险投资人、都会来这里碰碰运气,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张空桌子。

史蒂夫·乔布斯,硅谷著名风投人保罗·格雷厄姆、马克·安德森,都曾在这里和年轻的创业者共进午餐。

虽然如今,年轻的 Coupa Cafe 还没有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王牌”,但是店主 Coupal 坚信,“经常在这里活动的 40 多家初创企业里,总有一家会成为下一颗新星的。”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建筑变得如此幸运?也许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许是因为巧妙的建筑空间,又或者是多亏了精明能干的老板。

在硅谷的风云变幻中,不同创业公司的来了又走,唯有这些地标一直屹立不倒,成为了硅谷传奇故事最好的见证和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