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声仄导演执导的纪录片《完美现在时》获得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大奖。
每年在冬季举办的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以另类、独立的选片风格闻名,电影节不设红地毯环节。1995 年引入的“金虎奖”竞赛单元旨在发掘新锐的国际导演并为他们提供帮助。朱声仄在获奖的同时,也得到了 4 万欧元的现金奖励。
许多华语电影导演在尚未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就曾得到过鹿特丹的肯定和资助:第六代导演张元曾凭借《北京杂种》获得 1993 年鹿特丹电影节“最有希望导演奖”,后来的作品《儿子》则于 1996 年获得了“金虎奖”。另外获得过“金虎奖”的华语作品还包括何建军的《邮差》、娄烨的《苏州河》、台湾导演李康生的《不见》、韩杰的《赖小子》、黄骥的《鸡蛋和石头》以及由蔡成杰执导的《北方一片苍茫》。
想探讨直播文化的《完美现在时》的影片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朱声仄选择了十多位全国各地的主播,从 800 多小时的素材中挑出了两小时的内容呈现。
朱声仄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主要聚焦在了比较边缘的人物上,包括一个爱好街舞的工人,一个受伤在家无法工作的人和一个生活没什么乐趣的吊车司机。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平时不可能有的关注和互动机会。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它把我们带到了平时不会去关注的领域,把那些希望得到关注的人带到了聚光灯下,并且通过网络素材和千禧一代的生活,扩展了电影的语言。
1987 年出生的朱声仄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来自武汉的导演拍摄的都是一些纪录片题材的电影。
在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结束新闻摄影的学习后,她回到武汉做了一个参与式的摄影工作坊。一个暑假,她在教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一些摄影技巧后,以众筹的方式做了一个摄影展。后来她把孩子拍的照片和自己拍的视频剪辑在一起,这成为了她的第一部纪录片《虚焦》。
在剪辑的过程中,朱声仄觉得一个女学生在家吃饭和妈妈的互动很有意思,于是产生了拍一部以吃饭为线索的电影的想法。后来由这个灵感而拍的电影《又一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电影以 13 个固定机位长镜头构成,每个镜头为独立的一场戏,拍摄一个居住在武汉的农民工家庭的吃饭场景,从春节前开始,在来年的除夕夜结束。在这循环往复的时序里,影片从微观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纯粹观察的方式展现一个家庭在一年中的点滴变化。朱声仄说,她想呈现“时间流逝在个体身上累积的变化”。
朱声仄在接受《深焦》采访谈到对纪录片的理解时表示,纪录片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它与剧情片的不同应该是体现在制作方法上,而非真实与虚构的区别。比如在《又一年》中,画外音的使用就属于一种艺术加工,电影至少 20% 的声音是后期填充的。
她在谈到纪录片与现实的关系时则说:“对我而言,纪录片首先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它有作为电影其自身的美学(画面、声音、两者的关系,两者构建的时间、空间)。我只是想通过这一媒介去与不同的人交流,去表达我对生活的某种感受,如果它能最终传递给观众并让他们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那就再好不过了。”
题图来自:IFFR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