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与食品零售公司麦德龙可能要卖掉中国的大部分业务了。
彭博社援 2 月 1 日引信源消息称,麦德龙有可能出售中国业务大部分股权,80% 的股权都将出售给中国公司。这笔交易预计在今年 2、3 月份达成。
信源称,麦德龙尚未确定出售中国业务的股权比例,这笔交易中可能还包括麦德龙在中国持有的物业。
针对传闻,麦德龙的发言人确认,该公司正在搜寻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但还在早期阶段。麦德龙没有确认是否确定了新的投资人,也没有就出售股份的比例作出回应。
市场暂时也没有麦德龙中国业务合作方的传闻。去年有传闻称复星国际将以 4.26 亿欧元入股麦德龙,但没有确定是否在中国业务上有合作。
与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不同的是,麦德龙有一半的客户是中小型公司,另外一半是个人消费者。
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业绩也在变差。麦德龙在中国有 95 家门店,2017-2018 年的营收约为 27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208.7 亿元,同比增长 2.6%。麦德龙中国业务的营收增长过去几年在逐步放缓。
过去几个月,麦德龙就曾多次传出出售部分中国业务的传闻,但出售中国业务的股权比例在变化。
去年 9 月,同样是彭博社的信源称,麦德龙聘用了摩根大通、花旗银行负责对中国业务进行评估,当时考虑的措施包括引入战略合作方,或者出售少量股权。
这次彭博社的信源补充称,麦德龙对中国业务的评估已经完成。这可能预示着,评估结果影响了麦德龙针对中国业务的最终决策。
与传闻伴随的是麦德龙官方声明:不出售中国业务,但在寻找合作伙伴。去年 10 月,麦德龙 CEO Olaf Koch 称,该公司“不会出售麦德龙中国业务”,要在中国加大发展。但他也谈到,可能与本地合作伙伴以联盟或者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
Olaf Koch 称:“我们现在的战略,就是要将 O2O 发展到更高水平。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探索食品配送领域业务的快速增长。”
麦德龙也确实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除了在外卖配送上,麦德龙还在中国市场上尝试更小的门店。去年 1 月,麦德龙在上海开出了新门店优品汇,占地面积、SKU 的数量都比普通门店要小。优品汇占比 2500 平米, SKU 数量从数万个减少至 8400 个。
2018 年也被麦德龙视为大力投资自有品牌的一年。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Claude Sarrailh)称:“我们希望通过开发高性价比和高品质的自有品牌产品,全面建立差异化竞争体系,提升顾客忠诚度。”类似的事情,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也都在做。
不过,麦德龙 CEO 的声明也未必可信。去年 7 月,麦德龙 CEO Olaf Koch 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不会出售亏损中的超市品牌 Real。但 2 个月后,公司正式宣布出售 Real 超市的计划,尚未确定收购方。
出售更多的股权,有可能与捷克亿万富翁、麦德龙股东 Daniel Kretinsky 有关。Daniel Kretinsky 在逐步增加手中对于麦德龙的持股。
去年 8 月,捷克投资人 Daniel Kretinsky 从投资集团 Haniel 手中收购了 7.3% 的麦德龙股权。次月,Daniel Kretinsky 通过 EPGC 公司又买入了 9% 的股份。
EPGC 发布的声明称:“这项重大投资反映出,作为负责任的长线投资者,他们对麦德龙未来的发展有浓厚兴趣,希望为麦德龙的积极发展作出贡献。”
按照 Daniel Kretinsky 与投资集团 Haniel 之间的协议,Daniel Kretinsky 有权将手中的持股增加至 31.5%。届时,德国法律将要求 Daniel Kretinsky 收购该公司。
但对于麦德龙而言,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出售中国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它也仍需要面对市场对于业务增长的担忧。
“麦德龙将有吸引力的资产变现很显然是有吸引力的。但麦德龙在出售这些有趣的增长型资产后,还剩下什么?”Sanford C. Bernstein 的分析师 Bruno Monteyne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最初对出价溢价的兴奋,很快将被对业务被挖空的担忧所取代。”
在过去几年,麦德龙公司先后出售、拆分了多个业务,将主要精力聚焦在“现购自运批发商场”——麦德龙超市上。麦德龙公司先后出售了 Kaufhof 百货商店,同时拆分了消费电子零售业务 Ceconomy。
如果卖出 Real 超市、中国业务大部分股权,麦德龙就只剩下欧洲,加上小部分的亚洲市场了。
题图来自:Photo on VisualHunt,有裁剪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