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 月 30 日),美国纽约州检察部门与 Devumi 等 4 家社交媒体营销公司达成庭外和解。这份和解书首次确认了社交媒体时代的一个新规则:贩卖虚假账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僵尸粉”)构成违法行为。
“僵尸粉”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去年 1 月由《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曝光,那篇调查报道的重点正是 Devumi。政府和社交平台随后都采取了行动。社交平台 Twitter 去年 5 月至 7 月集中清理了“僵尸粉”,删除超过 7000 万个账户,Katy Perry、Justin Bieber、Lady Gaga 和前总统奥巴马等名人“损失惨重”。不过,除了挤掉虚假流量,那一轮清理也被认为是对“俄罗斯通过社交媒体干预美国大选”指控的回应。
这次的和解书则强调了“卖粉”行为的商业动机。纽约州总检察长指社交媒体平台上虚假账号猖獗,称政府“正在发出明确信号:任何靠欺诈、冒名等手段牟利的个体都违反了法律,并将受到追责”。
涉案公司并没有承认调查结果,也未受其他处罚,但需要承担调查费用,并且承诺未来不会从事此类活动,否则需缴纳罚款。更早在 2017 年 11 月,Devumi 创始人 German Calas 向《纽约时报》否认存在“卖粉”行为。
根据美国媒体获得的和解书内容,Devumi 等公司的商业活动揭示了“卖粉”这个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以及它能带来多少回报。
和解书指,2015 至 2017 年,Devumi 及 German Calas 旗下的其他公司完成了 25 万宗交易,卖的不只是“僵尸粉”,还有虚假的社交媒体动态和产品评价。比如,3997 美元可以买到 50 万个 Twitter 粉丝,228 美元可以买到“点赞”和“分享”套餐。在 YouTube 上,29 美元可以买到 100 个订阅者,30 美元可以买到 250 个“赞”。
除了计算机生成的 bot 类账号,一种更恶劣的手段是复制真人账号的资料与内容,伪造与之相仿的账号,这被纽约州总检察长称为“欺诈”行为。还有一种情况是营销公司充当意见领袖(“influencer”,约等于中文互联网的 “KOL”)与广告主之间的中介,为前者发布推广内容明码标价。
German Calas 旗下公司从这桩生意中赚了约 1500 万美元,而整个产业链上的“价值”更难以估算。和解书列举的案例显示,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 Twitter 用户发布一条品牌推广内容可以赚到 2 万美元,拥有 10 万粉丝的用户发布一条推广内容的价格则可以达到 2000 美元。
至于这些营销公司的客户,和解书提到的就有电影、电视演员、音乐人、企业家、政客、评论员、运动员、学者、模特公司、市场与公关机构。简言之,“公共影响力”的泡沫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纽约时报》在去年的报道中将其称为一种“影响力经济”(the influence economy)。
一些客户表示,自己是在施压之下才求助 Devumi。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一名自由撰稿人受聘为一家国际模特经纪公司管理社交媒体账号。由于粉丝增长的速度未达预期,公司管理人员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买粉”,要么滚蛋。
所有被提及的营销公司和聘用这名撰稿人的经纪公司都拒绝了 CNN 或《纽约时报》的置评请求。
注水的粉丝数据、买来的“权威推荐”绝非美国市场所独有。《扬子晚报》早在 2011 年就报道了新浪微博上推广内容的价码,“虎嗅” 2014 年报道了贩卖公众号粉丝的淘宝卖家。拥有百万粉丝的抖音号曾被发现以 8 万元挂牌出售,而抖音社区自律公约明确禁止“任何刷赞刷粉行为”。此类生意甚至危及用户信息安全。去年 8 月,新浪微博公告称,有公司盗取用户数据,强行关注公司运营的微博账号。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