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学艺术研究中心”,未经允许不得商业转载
2019年开初,嫦娥4号首次成功登月,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而在今年,地球人也将迎来登月 50 周年纪念,庆祝当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面迈出的“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曾几何时,登月,是全人类共同的光荣和梦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赶上生活在 50 年前,要是连去月亮的梦也没做过,那和一条咸鱼也可以说是没有区别的。而那个以美苏空间竞赛为背景的太空时代,留下了一大批瑰丽的月球概念幻想艺术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相当震撼。
今天的文章就来介绍几张这当中的名作吧。
月球景观(1957)
这幅名为《月球景观》的画作是月球幻想画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因为它来自于被称作“现代空间艺术之父”的美国艺术家 Chesley Bonestell。
Chesley Bonestel 出生于 1888 年,在旧金山诺布山长大,是 1906 年大地震的幸存者,长大后成了一名顶尖建筑设计师,像是美国最高法院和金门大桥这种都是他的作品。后来他又开始效力于好莱坞,包括《钟楼怪人》(1939年)、《公民凯恩》(1941年)、《伟大的安巴逊家族》(1942年)这样一些经典影片的概念场景图,都出于他之手。
不过,Bonestell 本人其实一直醉心于天文和航天,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尝试把自己的艺术拓展到这个方向上去,1944 年 4 月的 Life 杂志刊登了他所绘制的外星人场景,次年 Mechanix Illustrated 杂志介绍了他的“月球火箭”概念画,1949 年他出版了绘图本《征服太空》(后成为一部电影),而在 1950 年,他和制片人乔治·帕尔及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一起打造了经典影片《登陆月球》。再往后他的各种太空幻想画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出现在各种杂志、书籍、电影和画展上,并激起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于太空探索的向往与激情。1956 年,波士顿科学博物馆邀请如日中天的他去创作一幅以月亮上的景观为主题的壁画。
这幅 10 英尺长、40 英尺高(304.8 厘米 x 1219.2 厘米)的巨幅画作于 1957 年 3 月 28 日在海登天文馆揭幕,艺术家精心策划了整个构图,他把观察者定位在一个假想的月球陨石坑上方 1300 英尺处,距离月球北极点 7 度,位于月球盘中心左侧 5 度,他甚至设定好了时间是波士顿时间 6 月下旬的某个下午 3 点,并相应地计算出行星和恒星的位置——木星在中央山峰上方,心宿二在地球的右下方。而就在那年 10 月 4 日,苏联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轨道卫星,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奋起直追,Bonestell 这幅一直挂在墙上的作品也时时敦促着他们再加一把劲儿。这场竞赛以 1969 年 7 月 21 日阿波罗 11 号登陆月球暂时告一段落,但有趣的是,从月球返回的照片却显示出,月面的真实情况和这幅幻想画之间还是有着比较大差异的,由于缺乏大气保护,月球在亿万年的粒子、陨石轰炸下,表面要圆润温和许多。
波士顿科学博物馆考虑到壁画并未对月球表面作出精确描绘,在 1970 年就将其从墙上小心翼翼地移除了,并在 6 年后提交给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作为藏品。
除了《月球景观》的大手笔之外,Bonestell 还留下过不少其他月球幻想画(如下),他逝世于 1986 年。
月球日食(1920)
这张来自于法国艺术家 Lucien Rudaux 的作品也是相当之经典,Rudaux 生于 1874 年,18 岁就加入了法国天文协会,并自己在诺曼底建了一个天文台。利用 4 英寸反射镜,他拍了很多月球和行星的照片,还出过银河系的摄影地图集,也喜欢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会危言耸听地讨论“当月亮破裂时”云云。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Rudaux 创作了不少反映宇宙空间场景的画作,涉足时间之早,对于 Chesley Bonestell 来说都得算是一位前辈。因为其本身所做的天文学观察非常扎实,Rudaux 画作以精确见长,比如上面那幅《月球景观》当中 Bonestell 对月表的处理,就永远不会出现在 Rudaux 作品中,他一直只展示圆形的山脉和蜿蜒的地形,坚决反对像其他艺术家那样把月球表面弄得崎岖陡峭,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月球上的日食》除了对月表的处理非常符合事实之外,对于颜色的处理也可圈可点,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发生在日食的时候,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红光晕。
地球上发生日食是因为月亮挡在了太阳和地球之间,而在月亮上发生日食时情况正好反过来——地球挡在了太阳和月亮之间。1969 年,阿波罗 12 号的宇航员 Alan Bean、Pete Conrad 和 Dick Gordon 三个人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就正好飞掠过了这片阴影,“我们的星球给我们的卫星制造了一次日食。”最近一次月球上发生的日食也就在半年前,2018 年 7 月 27 日,因为月球只有一面会永远朝着地球,所以,如果你要去月亮上看日食的话,必须得呆在这半边才行。
月球上的日食也会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全食和偏食,每一次的持续时间要比地球上的日食来得长,最长可达 6 小时,而在地球上日食最长就持续 2 个多小时。全食发生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温度会有大幅下降。
月球日食是很多艺术家乐于描绘的场景,后世像是 NASA 插画师 Pat Rawlings 以及为英国行星学会创作插画的 David Hardy . 都使用过这一主题。
月球诞生(1975)
关于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有分裂说、俘获说、同源说和撞击说等四种假说。
坚持分裂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形成的早期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有一块熔融物质被甩了出去,后经冷凝成为月球;俘获说主张月球原来是一个独立的行星,只不过“不小心”被地球给抓了过来成为卫星;同源说则认为月球与地球是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的,只不过一大一小。
上述几种月球起源的说法都有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而目前为止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是由行星科学家 William K. Hartmann 于 1975 年提出来的撞击说,他认为 45 亿年前曾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 Theia 撞到了当时的地球上,其大部分质量融入了地球,其中一块被抛出去,形成了月球,而这次撞击也是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
David Hardy 在上面那幅画中对这个重要的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刻画。这是一位非常痴迷于月球主题的太空艺术家,据说他 16 岁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作品,《月球基地》。
Hardy 于 1936 年出生于英国伯恩维尔,曾就读于伯明翰玛格丽特街艺术学院,14 岁开始即投身太空幻想画创作,优秀作品无数,会自己写书,在科幻界属于泰斗级人物。他现在是国际天文艺术家协会的欧洲副主席,也是科幻小说和幻想艺术家协会的副主席。我们继续来欣赏一下他的其他作品。
Dardy 这幅画描述的是:1965 年 3 月 24 日,在撞上火山口阿方之前,徘徊者 9 号探测器从月球上传回了第一个电视直播画面,让百万观众激动不已。徘徊者探测器是 NASA 为“阿波罗计划”设计的三种月球探测器之一。
最后要给一个彩蛋,月球起源“撞击说”的提出者、多才多艺的 William K. Hartmann 也是一位太空艺术家,他本人对这一假说作出的图像描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