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和不完美是(韩国的)特质之一,不像中国那样华丽而宏大,也不似日本对精细和极致的追求。”谈及作品中所谓的“韩国性”,具本昌这样说。
具本昌生于 1953 年,是韩国战后出生的一代摄影师中的代表人物,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三十多个个展。日前,他的一组黑白摄影正在北京三影堂展出。
来自于商人家庭背景的他,曾在延世大学学习企业管理,但毕业后不久,就转而留学德国开始学习摄影。
再次回国时,正值韩国 1988 年奥运会前夕。“韩国政府开始拆毁旧的、传统的建筑和那些窄街小巷,然后去盖新楼。”加以离乡多年产生的“局外人”视角,曾经生活的城市变得有些陌生起来,他开始一遍遍,一条街一条街地拜访消失中的建筑和街景。
当时拍摄的照片集结成一系列摄影作品,他用新与旧的对比记录下正在变化中的城市,又尝试用黑白摄影去捕捉更加内在的情绪。
虽然是后期的静物摄影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但此时具本昌的创作基调就已经有了雏形——一种对韩国性的探寻和对时间流逝的捕捉。
2000 年左右,他四处走访,花费数年拍摄了散落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韩国白瓷,和一种叫做“泰愁”的民间传统假面舞; 1995 年,具本昌的父亲患上阿尔兹海默病,他开始更多地考虑生与死的话题,于是创作了一组名为《呼吸》的摄影作品,用钟表、水波、枯死的树、泡在福尔马林中的鱼,试图展现出事物静态却脆弱的瞬间。
三影堂近期开幕的新展《韩国影汇》中,展出的就是《呼吸》这组作品。
这个群展同时展出了 11 位韩国摄影师的影像。按照时间脉络和展览设计,展厅格局被分成三个部分,《林应植:透过镜头看历史》、《重塑我们的时代》和《同一个季节,不同的回忆》,分别通过三代人的创作,代表三个不同时期韩国摄影的变迁以及生活侧面。所有胶片原片都来自于首尔摄影博物馆的馆藏。
具本昌和 4 位同时期的韩国知名摄影师金重晚、李甲哲、闵丙宪和朴起好的作品,组成了《重塑我们的时代》部分的展出。
同为战后出生的一代,这五位摄影师大多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并将带有西方视角的美学理念带回了韩国。在被誉为“先驱者”的林应植,于上世纪 30 年代开启了韩国纪实摄影的历史之后,这些“第二代摄影师”开始尝试纪实摄影中更加艺术化的情绪表达。
展览收录了林应植的 20 张经典相片,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能辨认出充满时代感的面孔——腰上系着“求职”牌子谋生的年轻人,断壁瓦砾边着韩服而坐的女人,光秃曲张的枝丫下望过来的小男孩……强调对战后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化的纪实。
相比而言,具本昌在内的第二代摄影师,画面中的主题则更加意象化,出现了大量的失焦和留白,还有对不同冲印手法的运用。与此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对本国的文化历史进行了回望。
李甲哲长期关注韩国文化中的宗教影响,镜头中存在着大量古老的萨满和佛教元素;朴起好用数年的时间,记录首尔北阿峴洞地区被推平的小镇,试图捕捉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记忆;金重晚从时尚和商业摄影转型后,不再拍摄名人,转而开始记录韩国的乡村和韩服元素……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摄影师,用自己的眼睛找到韩国文化的一部分,并用更好的方式展示也很重要。”具本昌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在许多情况下,韩国文化遗产都是由商业工作室拍摄的。在我看来,他们无法找到独特的美丽本身。”
具本昌刚回国时,韩国摄影圈正处于高度商业化的状态,他一度需要通过为相熟的导演拍摄电影剧照和海报维持生计。以这五位摄影师为代表的,将人文和美学理念相结合的探索,引领了后来年轻一代的许多创作者,甚至也影响到后来韩国商业广告摄影的风格。
最后一组是五位新生代摄影师的作品,许多沿袭了建筑与自然的意象。但在之基础上,电脑后期的痕迹和多媒体的影像表达,又明显将他们与前一代创作者的风格区分开来。主题上也显出新一代创作者的视野变化,开始触及一些现代人文以及战争的话题。
展览一直进行到 2019 年 3 月 10 日。
题图为金勝求,《游泳池》,2016 。来源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文内未标注图片均来源于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