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过自由主义思想的教育、有开放婚姻和感情观念的高学历美国人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拥有普遍动荡的婚姻、以及较高的离婚率,尽管他们所受的教育确实为这些铺平了道路。《大西洋月刊》发文讨论了这个现象。
在上世纪 60、70 年代,反文化运动在美国的蔓延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在这场运动中,年轻人表达对现有体制的不满、重新思考各种社会议题。受过自由思想教育的年轻人反对 20 世纪 50 年代家庭生活中的制约,转而开始关注之前比较边缘的婚恋思想,比如开放式婚姻、母亲也可以有全职工作等。在 1965 到 1980 年之间,已婚夫妇离婚的可能性翻了一番,达到了 50%。
顺着这个趋势,当时的学者和专家也普遍认为高学历群体离婚率高会持续,他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理由。从文化角度来看,因为追求个人主义,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可能先于婚姻和家庭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传统观念的束缚影响也因此减弱。从经济角度解释,传统的、性别分工已经发生了变化,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婚姻不再有以前分工带来的效益,也就不那么有吸引力。
但是 1980 年之后,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人中间的离婚可能性并没像专家预测的那样保持或者上升,反而是开始下降。这些受过自由思想教育的年轻人的确认为婚姻只是人生的一个选项之一、离婚也可以接受,可是这不影响他们寻求建立平等的、彼此充实的婚姻。他们依旧重视个性和自我表达,然后也把家庭稳定作为了实现这个价值观的手段。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教育程度较低的、尤其是高中学历以下的美国人反而更容易离婚。
面对这个让人有点出乎意料的情况,《大西洋月刊》列举了三个解释和相关的讨论。
第一个是有人认为,教育程度不高的美国人失去了对于婚姻制度的尊重。这观点被人驳斥,典型的反对者有心理学家 Thomas Trail 和 Benjamin Karney,他们为此做了一项研究,询问美国人对“幸福、健康的婚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的态度。结果是,在各个教育、收入程度的人群中,表示同意的人数比例都很高。
也有观点认为,较穷、教育程度较低的美国人可能对“理想婚姻”有着不同的、或许错误的认知。这观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 60、70 年代的文化运动,不同阶层的人可能因此对婚姻认知不一样。但是普遍数据也表明,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大部分都认同婚姻中的双方应该彼此理解、尊重个人成长和表达,这甚至比有够多的共同财产和良好的性生活重要。
而第三种、也是较多被认同的解释是,维护这种“理想婚姻”需要大量的时间、耐心和责任心的投入。这对相对贫穷的人群来说比较艰难,为生计的劳累奔波往往和家庭时间是无法兼顾的。在需要照顾伴侣、孩子,共同处理修车这种家庭事务时,他们会因为有失业和贫困的风险而无法做到,一起休闲当然也不会是常事。低学历、收入低者的婚姻在当今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可能是经济能力无法让新的文化理想实现。
当然,这只是对当今美国人婚姻状况的一个解释,美好婚姻的形式不同,肯定不只是局限在高学历的人范围内。不过经济的宽裕、时间的自由确实是婚姻和家庭的保障,也是婚姻中的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
题图来自 giph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