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和艺术新闻网报道,骄阳基金会( Sunpride Foundation )和曼谷艺术文化中心( BACC )将联合举办亚洲有史以来最大的 LGBTQ 艺术展。这两个组织 9 日宣布了展览计划,展览名称为 Spectrosynthesis II -Exposure of Tolerance:LGBTQ in Southeast Asia ,展期为 2019 年 11 月 23 日至 2020 年 3 月 1 日。
这是这个主题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上一次是 2017 年 9 月,骄阳基金会与台北当代艺术馆举办了“光·合作用-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官方美术馆的同性恋议题展览。
展览名字中的 spectrosynthesis 一词,由 spectrum (光谱)和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合成而来。根据台北展览的官方解释,意为:以“光”作为展览主题名称,希望能回应同志社群里以彩虹作为符号象征和平、爱和多元诉求的历史(彩虹即为光的折射)。其次,“光”是地球上生物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源,它平等对待万物,滋养生命,希望用光的作用带来成长、希望和美善的目的。
骄阳基金会是一家拓垦于亚洲的艺术基金会,透过举办展览、收藏具有与大众对话、引发社会共鸣力量的各类型艺术作品,为 LGBTQ 群体发声。
对于选择泰国曼谷作为展览的举办地,基金会的创始人 Patrick Sun Kai-yit 表示:“这座城市一向以对同性恋群体友好著称,如今,一项将同性民事伴侣关系合法化的法案计划又加强了这一声誉。” (注:2018 年 12 月 25 日,泰国内阁初步批准《同性伴侣法》草案,法案允许同性伴侣登记结婚,并享有约九成的夫妻法律权益。这项法案将于 2 月进行最终审议。如果此法最终获得批准,将意味着泰国成为第一个以法律保障同性伴侣的亚洲国家。)
来自亚洲各国的 50 多名艺术家将参加此次展览,参展作品一部分来自于基金会的收藏,也有向其它机构借来的展品。此外,还将有泰国艺术家 Arin Rungjang 和 Jakkai Siributr 等的委托作品。
展览的亮点之一是已故中国年轻摄影师任航的作品。任航在 2017 年 2 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系列风格鲜明而大胆的作品。他的拍摄对象常是“美丽、天真无邪,但性别模糊的个体”,模特常以裸体出现。任航试图挑战人与人之间、人体与物体之间的摆弄和组合极限。
Sun 将任航比作同样英年早逝的斯里兰卡摄影师 Lionel Wendt 。 Wendt 的创作主题丰富多样,涉及风景、日常生活、建筑、考古和人物肖像。逝世于 1944 年的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开始创作拍摄裸体对象,以此彰显人体美学。
展览中也将会有 Wendt 的作品展出, Sun 表示:“这些作品在当时是前卫的,即使相机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们仍然具有影响力。当任航记录了他那一代的中国人时,他也是在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我相信他的作品会流传下去。”
基金会还将从新收藏的印度艺术家 Sunil Gupta 的系列作品《新前拉斐尔派》( The New pre – raphaelites )中挑选作品展出。Gupta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一名 LGBTQ 活动家。他的同性情侣肖像系列,借鉴了希腊神话和前拉斐尔派的理念。
参加展览的其他艺术家还包括越南裔美国摄影师 Dinh Q. Le 、菲律宾艺术家 Maria Taniguchi 、香港艺术家杨嘉辉( Samson Young )和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
BACC 主管 Pawit Mahasarinand 说:“‘光·合作用 II ’是一个项目,而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我们还计划与本地的伙伴合作,在 BACC 及其他场地举办电影放映、舞台表演、讲座、论坛及座谈会。在我们从社会、文化、政治和历史方面探索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希望确保公众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而 Sun 相信艺术可以对政策和公众意见间的分歧发挥弥合作用。“这种分歧的存在解释了,为什么台湾的一场公投否决了高等法院关于同性婚姻应该被允许的裁决。通往平等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艺术和文化可能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观点,促进社会接受度。”
这次展览包括了一些 LGBTQ 艺术家,他们可能会在作品中明确表达自己的性取向,也可能不会,还有一些异性恋艺术家以 LGBTQ 为主题的作品。 Sun 认为,艺术家的性取向会与 TA 的艺术有关,因为所有的艺术都反映了创作者的一些东西。
“我认为,即使艺术家们认为这与他们的性取向无关,他们的身份仍然会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此外,当作品在 LGBTQ 展览中展出时,观众可能会找到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例如,与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相比,在这里,杨嘉辉的《静音情境》中唱诗班所表现出来的沉默可能会在不同的语境下被看到。”
与开始于1960年代的西方同性恋运动相比,“光·合作用”展览本身是一个突破性的公开宣誓。但作为一个自带社会议题的艺术展览,在艺术的深度和创造性上来说,也有人认为它做得还不够。 The News Lens 网站评论 2017 年台北的“光·合作用”为:“展览内容未能全面地对同志议题开展和突破,主要由阳具、男体、男男情欲主题占据大幅比例……未能宏观处理同志议题,也未有对同志族群里各群体处境的细致讨论。”
但 Sun 认为,自从第一次“光·合作用”以来,他目睹了(亚洲)艺术市场更多针对同性恋身份和问题的作品。“在台湾,有更多的年轻同性恋艺术家们更自由地在创作。很高兴看到艺术家们更倾向于表达他们自己,同时一个更热情的市场准备接受这些作品。总的来说,我们很高兴看到艺术家们现在更愿意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己更诚实,做真实的自己。”
题图来自豆瓣电影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