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微信月活达10.8亿,每天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

WechatIMG72_meitu_1

【猎云网(微信号:)北京】1月9日报道

1月9日晚上,在广东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上,“微信之父”、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发表演讲。张小龙透露,今年8月,微信日登陆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巨大里程碑,中国互联网没有哪一个App做到。

微信月活达10.8亿,小程序周活跃用户超6亿

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0.825 亿。而与去年数据相比,微信消息日发送次数450亿,较去年增长18%;音视频通话次数达4.1亿次,较去年增长100%。

对于微信7.0版本被吐槽,张小龙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挺好的。每个大改版都会带来很多人不适应,他最近每天都听到用户的吐槽。“每天5亿人吐槽我做得不好,每天1亿人教我做产品。微信7.0版本更新后,更是如此,但微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做出改变。”

据微信官方透露,小程序诞生2周年,周活跃用户超6亿,覆盖超200个行业,年交易增长超过600%,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创造了超过5000亿元的商业价值。

在谈及小游戏时,张小龙表示,现在的小游戏离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张小龙称,小游戏在商业化上是成功的,但原创的优质小游戏数量还是太少,现在大多游戏还是抄来抄去,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并不大。

张小龙还认为,“如果开发者只是将小游戏作为流量变现的一种手段,而不在意品质,流量很快也会被耗尽的。我们希望将来平台上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是一件正经事。”

微信公开课讲师孙春光今日也对外披露,现在微信小游戏的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超4亿。

孙春光还指出,“用心经营小游戏,小游戏大有可为”。微信平台数据显示,优质小游戏的活跃用户次留达60%,七留达54%,三十留达43%。

坚持这十个原则,才是好的产品

对于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张小龙引用博朗公司设计师的理念来阐述。

张小龙表示,他记得在很多年以前,会研究苹果为什么能够设计出这么好的产品出来。然后发现苹果产品的设计,很多时候来自于一个博朗公司的设计师的理念,这一位设计师叫Dieter Rams,他提到设计的十个原则。

张小龙在演讲中介绍道:“第一条是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它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第二条好的产品是有用的,一定要对人有用。第三个好的产品是优美的,它必须有美感,很美丽,你会喜欢它。第四个好的产品是非常容易使用的。不难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会了。第五点是一个好的产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摇的。第六点好的产品是诚实的,我们经常说我们要对用户很诚实。第七个是好的产品会经久不衰,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消亡掉。第八点是一个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九点是一个好的产品,他是环保的,或者说他是不浪费太多资源的。第十点是好的产品会尽可能少的体现它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这是当时拉姆斯对于硬件产品十个设计的原则,我只是把它偷换一下概念,转变成通用的或者软件产品它什么样是一个好的产品。”

微信的诞生及原动力

张小龙在演讲中回顾了微信从无到有的过程。

他表示,“当时刚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沟通上面我也不怎么用QQ,对我自己来说其实没有一个好的工具可以让我跟别人发信息,沟通。当时想法也很简单,说我们做一个给少数人用的并且适合自己用的一个沟通工具,仅此而已。刚好我们有一个团队正在做QQ邮箱的手机版,我们这个团队凑十个人做这个。两个安卓开发,两个iPhone,两个塞班开发,加两个后台,加一个UI,加我自己,加一个产品的DSN大概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第一个版本,这是微信的起源。”

一开始,微信的用户量特别少,一个原因是对于一个新产品来说,要让别人一下子接受它其实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则是顾忌运营商,担心随着而来的巨大压力。

在张小龙看来,初心是很庸俗的一个词,但好理解,其实更好的表达是一种原动力。“原动力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很深的认知或者希望。它很强大,以至于说它可以坚持很久,并且你克服很多困难都要去做到它,这样讲可能是跟初心有一点点区别的。也就是说是你更深层次的一种期望能够达成的一种理想或者目标。”

张小龙将微信的原动力总结为两点:第一点是作为一个工具来说,微信希望自己一直是做成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工具性的产品;公众号和小程序等产品则是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

张小龙还表示,很多APP的目标变成更多用户停留时长,其实这是违背其常识的。他认为,技术的使命,或者互联网的使命是应该帮助人类提高效率:“沟通工具的目的是一定要很高效的帮助用户完成他沟通的任务。资讯类的工具,可能要帮助用户最短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说你只要给他很多没有用信息,让他尽可能花多一点时间在里面找。所以对于一个搜索引擎来说,这个搜索结果就是他要的信息,这是最高效的。”

张小龙还认为:“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来分配他要花多少时间,如果我们非要让用户在这里停留时长变长,反而意味着社交效率变低。一旦变低,发现有让他社交效率更高的地方,他可能就要到那里去了。所以我们不会拿一个停留时长作为衡量一个APP有没有价值的体现,这跟我对互联网的认知其实很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