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物行业在一周内发生两起重大收购,规模超过 860 亿美元

肿瘤药物是全球药品销售量最大的药物。2017 年,全球肿瘤药物销售额为 1106 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的 9.1% 。而且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毛利率都超过 70%,很多甚至在 90%以上,远高于医药制造业 32%的平均毛利率水平。

这样的市场空间和利润水平,自然觊觎者众。

1 月 4 日,美国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以 740 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新基制药,新基制药自身在 1 年前才刚同时押注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分别以 90 亿美元收购了 CAR-T 肿瘤免疫疗法公司 Juno,以及70 亿美元收购了研发抑制剂的 Impact Biosciences 公司。

1 月 7 日,美国另一家医药巨头礼来制药宣布以 80 亿美元收购 Loxo Oncology,Loxo 成立于 2013 年,2014 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至今员工也只有 59 人,主要产品是肿瘤抑制剂。

生物医药本身是一个成长很慢的行业,加之受到政策、监管、支付等各种因素影响,要想保持持续增长并不容易。肿瘤治疗,更是其中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

医学界最早的肿瘤治疗方法,是采取化疗,但在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的同时,也会错杀大量正常需要分裂的干细胞,如骨髓细胞、肝细胞等。由于这些缺点,人们希望找到一种药物,可以只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2001 年,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靶向药“格列卫”上市,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但是靶向药也不能根治癌症,且只针对特定类型的癌细胞有效。

于是,医学界尝试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就是免疫疗法,如 PD-1、CAR-T 等。

这些新疗法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实验证明有效,相关科学家还获得了 2018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且,以 BTK 抑制剂、PD-1 为例,这类新疗法在 2017 年的全球市场规模虽然只分别有 30 亿美元、100 亿美元,但过去四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287.3%、412.2%,增长极快。

因此,在肿瘤治疗的免疫疗法、靶向疗法两方面很可能都到了技术突破期、即将大规模市场化的时间点上,并购整合浪潮也开始了。

新基制药在 2018 年自己就以 160 亿美元收购了免疫疗法、靶向疗法的公司,今年又被更大的百时美施贵宝收购;礼来在 2018 年收购了胰腺癌免疫疗法公司 ARMO BioScience,现在则收购了靶向疗法的 Loxo。

去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并购金额 1415 亿美元 ;今年第一周,就已经诞生了 860 亿美元的并购。

而在中国,2017 年,肿瘤药市场规模约为 214 亿美元,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这类新型抗癌药的市场还几乎一片空白,参与研发的药企也只有恒瑞、百济神州、君实等寥寥数家。

题图来源: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