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A 是 80 年代映像租赁行业发展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其诞生一方面是由于少子化导致的动画观众不足,使得动画出品公司有了开拓新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映像租赁行业的崛起使得这个市场得以成立。
而随着 90 年代中期 DVD 技术的普及、映像租赁热潮的衰退、主要电视台深夜节目档期的开放等一系列原因,映像租赁市场式微,动画出品公司开始向深夜电视动画转移。到了新千年,曾经热火朝天的映像租赁行业回归平静,OVA 这种媒体形式也从主流的流通渠道中宣告退场,如今作为一种次要的、辅助的传播途径存在。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诞生于新渠道的动画形式,必然也会因为另一种新渠道的诞生而不复存在。
一、OVA 名称的由来
OVA 的全称是 Original Video Animation( Anime ),主流的直译是「原创动画映像」。在今天开看这个名称会有点奇怪,因为大部分的 OVA 都并不 orginal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而是从其他什么作品改编过来的。
OVA 这个名称,源自于 OV 。OV 指的是 Original Video ,其 original 并非指「原创」「独创」,而是指「最早的」「最初的」。所针对的是那些从现成的电影、电视录制过来的,在其他平台上面已经播出过的映像作品。因此可以理解为「录像首映(电影)」。OVA 则是指「录影首映动画」,最初 OVA 和 OAV 这样的用法都存在,其后为了和 AV (成人映像、adult video)区分,逐渐统一到了 OVA 这个叫法上。
不论是 OV 还是 OVA ,其核心就是,(当时的)录影带是第一时间看到这部作品的唯一途径,在电影院、电视上是绝对看不到的。
二、OVA 诞生的背景
第一部 OVA 作品是 1983 年由小丑社制作、Bandai 出品的《 DALLOS 》。当年的 Bandai 刚好在 1982 年成立了专门的映像部门 Emotion Video 科,并在 1983 年成立了 AE 策划( Account Executive Planning ,客户代表计划)公司(该公司正是后来 Bandai Visual 的前身),要在映像软件崛起的当下,建立 Bandai 自己的映像软件销售代理体系。
而这部《 DALLOS 》正是 Bandai 战略拓展的第一部作品。在《 DALLOS 》的封面,我们还能看到 EMOTION 的 Logo 。
该项目立项之初,是作为《甜甜仙子》腰斩后的续档作品被选出来的,但因为《甜甜仙子》被救活了,Bandai 只好想别的办法消化掉这部作品。但经过研究后认为这部作品不大适合卖周边,于是从起初的电视动画转向了录影带动画,OVA 作品就次诞生了。
为什么 Bandai 会觉得做成 OVA 可行呢?毕竟之前完全没有 OVA 作品。其一自然是《宇宙战舰大和号》在 70 年代末带来的动画热潮及高达系列后来的成功,让 Bandai 觉得面向大龄观众的高消费动画市场是有利可图的;其二则是当时映像软件市场一片向好。从日本映像软件协会( JVA ) 40 周年特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映像软件市场可以说正在爆炸式的增长。
从 1978 年映像软件市场出现时的 20 亿日元规模,到了 1982 年,短短 5 年,已经到了 109 亿,1983 年的数据表明,这个增速还在加快。Bandai 选择是在 80 年代初期进行战略扩张,绝非是心血来潮。
尽管《 DALLOS 》当时是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来销售的( 一卷 6800 日元,虽然在 80 年代不算便宜,但当时录影带的价格是 10000 日元左右,如果是电影的录影带甚至要 30000 日元),但最终依然卖出了累计 2 万卷的成绩,算是完全覆盖了 1 亿日元的制作经费并且有赚了。《 DALLOS 》的成功,无疑吸引了其他资本的入场。
三、80 年代的出品情况
在 Bandai 1983 年的《 DALLOS 》成功后,在 80 年代中期,OVA 可以说是动画出品市场的一个新的风口,各种不同的公司都跃跃欲试。
比如 Kitty Film 在 84 年的《街角のメルヘン》、85 年的《軽井沢シンドローム》《福星小子》 OVA 版 、88 年开始的《银河英雄传说》系列……
比如 Sony 在 85 年的《吸血鬼猎人 D 》(负责发行,出品是动画制作公司苇 Production )、86 年的《 Wanna-Be’s(ウォナビーズ)》《 GALL FORCE 》( Movic 联合出品)、87 年的《天才宝贝熊(かってにシロクマ)》《被禁止的启示录:水晶三角(禁断の黙示録 クリスタル・トライアングル)》《 TO-Y 》……
比如德间书店在 85 年的《天使之卵》(押井守)、87 年的《大魔兽激斗 钢之鬼(大魔獣激闘 鋼の鬼)》《たいまんぶるうす》……
比如东宝在 85 年的《幻梦战记蕾达》、86 年的《爱之城(アイ・シティ)》(和 Movic 、苇 Pro 联合出品)、87 年的《魔境外传 Le Deus(魔境外伝レディウス)》( 苇 Pro 联合出品)……
比如东映(不是东映动画)、东映 Video 在 86 年的《魔物語 愛しのベティ》、87 年的《 Elf 17 》 《谍报员(ハイスクール AGENT )》……
比如胜利娱乐( JVC )在 84 年的《 BIRTH 》、 86 年的《外来者们(アウトランダーズ)》(龙之子联合出品)、《憶病なヴィーナス》、《无限地带 23 》、87 年的《 JUNK BOY 》《梦幻绅士》《灵猫( LILY-C.A.T. )》……
当然还有 AIC 、龙之子、苇 Production 、SUNRISE 等动画制作公司积极在 OVA 上进行投入。
很多我们在今天耳熟能详的动画出品公司,或者活跃在动画投资领域的企业,在 OVA 时期其实都已经纷纷入场了。
四、流通环境的转变
OVA 的盛行,市场需求的存在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当时映像软件的流通环境。这种环境的转变,事实上也是 OVA 市场凋敝的根本原因。
这是从 1984 年开始,加盟 JVA 映像租赁系统的店铺数量变化图。作为日本唯一的一个映像软件行业协会,JVA 所推行的映像租赁系统几乎被全日本映像软件租赁行业使用,所以他们记录的数字基本就能反映日本映像租赁店铺的情况。
图中红色的是登记在案的店铺数量,深蓝色的是除去了那些依然登记在案、但事实上已经搬迁了的店铺后得出的数量。
可以看到,事实上日本的映像软件租赁店经过 80 年代中期的爆炸性增长后,在 1990 年末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全日本记录在案的租赁店多达 13529 家。之后就开始了连续的下滑。到 2018 年的 6 月,全日本就只剩不足 3000 家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90 年代初期,日本开始有了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对经典电影、剧集的重播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租借录影带看经典影视作品的需求;95 年民用互联网在日本急速发展;96 年第一台 DVD 放映机开始销售,DVD 正式进入民用,而传统的映像租赁店则面临着转型(从录影带转向 DVD ),促使一些生意变差的店直接关门;99 第一台 DVD 录影机问世,日本正式进入自己在家录 DVD 看的时代,对映像租赁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所以说,各种技术急速发展的 90 年代,使得消费者对于「租部片回家看」的需求不断地下降。这种需求的下降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录影带租售店铺关门。而这些店铺是 OV 和 OVA 最主要流通渠道。可以说,少了这些店,消费者能去买 OV 或者 OVA 的地方就少了。
因此,映像软件租售店铺数量的萎缩,直接使得 OVA 的传播途径变少了。面对市场环境的转变,资本也逐步撤出 OVA 市场,转向了下一个风口——深夜档电视动画。
五、OVA 的未来
可以说,在流通渠道消失、 Bandai 等大资本撤出后,曾经的 OVA 市场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的。现在的 OVA 更多是作为其他媒体形式的附属品存在。
那么,OVA 这种模式还有什么意义呢?在 80 年代,OVA 的商业意义是很明显的:
- 投入低。相对当时动辄做一年的电视动画和大制作的动画电影而言,通常只做一两部的 OVA 投入很低。
- 收益大。相对制作的投入,OVA 的收益尚算可观。
- 回报快。只要录影带卖出去、租出去,钱就回来了。
- 限制少。由于不在电视上播出,因此制作上的限制是相当少的,题材选择、画面表现上都可以很灵活,因此动画制作公司的积极性很高,出品公司的选择也多。
但却有着致命的缺点:
- 受众少。如果仅靠现时的动画周边店和映像软件店,能覆盖到的消费者很有限。
这也是仅有成人动画依然继续采用 OVA 模式在发售的原因,因为成人动画本来就是相当小众的市场,这种限制对于成人动画来说不是问题。
要避开这种缺点,就是抛弃传统的 OVA 形式,将 OVA 作为更大众的媒体的「附属」来销售。典型如各种电视动画、漫画、轻小说的附赠 OVA ——电视动画、漫画、轻小说的读者群比 OVA 观众群要多不少。另一种就是 Bandai Visual 推动的剧场上映模式,把 OVA 放到电影院上小规模上映以吸引观众,OVA 再同步销售。《机动战士高达 独角兽》《少女与战车》这两部 Bandai Visual 的作品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在运作,由于《独角兽》的好成绩,Bandai 往后的作品应该都会走这种路子。
原本因为新渠道出现而诞生的 OVA ,必然也因为渠道的消失而不再存在。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