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NASA 局长发推祝贺

2004 年 1 月 3 日凌晨 4 点 25 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此后,这架原本设计寿命为 3 个月的探测器,执行了长达 11 年的火星观测任务。

15 年之后,2019 年 1 月 3 日早上 10 点 26 分,中国航天局(CNSA)的嫦娥 4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实现了软着陆,成为首台安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地面照也在着陆后不久通过中继卫星“鹊桥”传输到了地球。

由于所谓的“潮汐锁定”,月球始终以同一面面对地球。而嫦娥四号此次着陆的冯·卡门陨石坑地处始终背对着地球的那一面,无法与地球的控制中心直接通信,因此与地球控制中心的通信只能依靠中继卫星“鹊桥”实现。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安全着陆之后,经过展开太阳翼和定向天线等一系列工作,11 点 40 分,着陆器监视 C 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通过“鹊桥”传回了地球。

图片来自:国家航天局

根据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顺利驶离着陆器,接下来将利用装载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设备开始对月球背面进行真正地实地探索。与此同时,着陆器也会利用负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仪器与“玉兔二号”一起开展研究工作。

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可以说是人类探月路上迈出的一大步。此前,已经先后有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发射的 20 个人类探测器到访过月球表面,不过它们都集中在朝向地球的这一面。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别的太空大国此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 Ye Quanzhi 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

古老、多坑而又神秘的月球背面始终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次在挑战月背软着陆和地月中继通信的同时,也肩负着两大科学任务—— “一个是低频辐射,一个是最古老的岩石的各种记录”,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由于月球背面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因此这里是开展低频辐射天文观测的绝佳地方。着陆成功之后,嫦娥四号将会利用装载的低频射电频谱仪等仪器开展天文观测,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这对于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着陆器降落的地点冯·卡门撞击坑形成于月球历史的早期阶段,有着古老的月球岩石。科学家们认为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这也是这里被选作着陆点的重要原因。“我们期望在这个坑里头实现我们能够找到更古老的各种岩石(的想法)”,欧阳自远说。

严肃的科研之外,还有有趣的科普试验。嫦娥四号携带了一个总重量不到 3 公斤的圆柱形“罐子”,里面有土壤、水、空气、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和昆虫卵,还有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设备。这是一个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月面微型生态圈”,利用这个罐子,科学家们试图研究植物和动物在月球表面的生存情况,而这也是人类首次进行月面生物实验。

嫦娥四号登陆成功之后,NASA 局长 Jim Bridenstine 在推特上发文表示祝贺,并称“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对于月球来说将是“开门迎客”的一年。以色列一家名为 SpaceIL 的公司计划在 2 月份向月球发射着陆器;印度最早可能在今年1月底发射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 2 号”(Chandrayaan-2)。而按照原有规划,中国还将在今年内开展更具野心的探月任务——嫦娥五号计划。中国的科学家打算通过嫦娥五号计划,探索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并将风暴洋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题图来自:国家航天局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