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回趟家,很多人可能会发现同学朋友亲戚,自动分成了两大流派——炫富狂魔和哭穷邪神。
两大流派的长老们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各占半壁江山,相映成趣,各领风骚。
篇幅所限,本文先表一表炫富狂魔。
炫富狂魔的画风通常是这样:
“大扫除真的不容易,黄浦江边诺大的一个家,足足180平,想要好好呵护每一处精致的细节,真是一点都马虎不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四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
“幸好同事家小孩帮忙看管,不然近五万块在巴黎刚买的2017最新款包包真不放心交给签证门口的叫卖大妈保管。”
有人可能要反驳我,可能这就是上流社会的日常啊,何以见得人家就是炫富而非无意中露富呢?而且我还有可能被challenge:
“只不过是你缺什么,就觉得人家在炫什么!”
这种时候,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所以我们不能认输!是是,虽然我们确实很缺钱#糟糕,我似乎已经闯入哭穷邪神的禁地#,但将此类行为定义为“炫富”,绝不是因为我们嫉妒!因为“炫富”和“露富”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首先,炫富有一个重要特征:或明示,或暗示,总要在描述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时,着重强调出某件物品或某种生活方式所需的价格数额。
而露富,则是在描述日常事件时,无意间透露出生活习惯、言行举止、生活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养尊处优而不自知。
比如,曹公写文若是换成这种画风——
“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头上戴着天宝银楼限量版的紫金冠,身着东渡倭国买来的排穗褂,登着金陵天字一号绸缎庄的当季最新款青缎小朝靴。项上佩着花了六百两纹银的金螭璎珞,又有一根江宁织造府特供的五色丝绦,系着价值八千八百两黄金的美玉…”
(注:本段为我和鹿sama瞎编,请小朋友们不要当真。)
▲ 那《红楼梦》怕是要改名为《石头时代》。
其次,光从外显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炫富还是露富,还是不够的。要给某种个体行为定性,就要了解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动机。
例如,一样是砸价值连城的宝物,一样都是糟蹋好东西,石崇就是一场类似成果展示会的“炫富”,贾宝玉却是不知人间疾苦的“露富”。
石崇用铁如意砸碎晋武帝赐给王恺的珊瑚树,继而搬出自己府中更高更贵更巴闭的珊瑚树让他挑。他的动机是为了借“赔偿”之名,让王恺见识见识什么叫一珊还有一珊高。
▲ 石崇砸烂了你的珊瑚,并给你来了段freestyle:“你看这个如意,它又长又宽;哎就像这个珊瑚,它又大又圆。”
而贾宝玉砸玉,是因为他原本就含着通灵宝玉出生,并不觉得这玉有多牛掰,所以一看神仙似的林妹妹没有玉,他就“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他的动机是不想在家中姐妹里显得脱离群众。
再譬如撕扇子,贾宝玉的动机是博晴雯千金一笑,而他对于“物尽其用”也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扇子、杯盘本是拿来用的,你要是图高兴,那撕着玩也行,砸碎了听那声脆响也行,“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而宝玉少爷交朋友也从来不看对方有钱没钱,反正都没他有钱,因此才真心把晴雯视为知己,皆因对“爱物”的理解同步、三观一致之故。
但石崇叫厨房下人把蜡烛当柴火烧,动机依然是为了diss王恺,并不是因为他对蜡烛的妙用另有一番什么惊世骇俗的解读,而是他要孔雀开屏一般地向世人展现自己雄厚的财力。
每个人都需要向别人展现自己,而自我展现的动机不外乎——被人喜欢、被人关注或被人尊重。达成这些目的的手段不少,炫富,就是构成自我展现的基本方法之一。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被尊重和被喜欢的人更容易获得资源和利益,从而提高生存的机率,同时也会提高繁衍后代的机率。换句话说,我的资源充足,跟着我有肉吃,你羡慕吗?向往吗?还不马上拿起电话加入我们的队伍?展示自己的能力、财富、地位或成功的人生,是个体获得被尊重、被认可等正向情绪体验的重要手段。
那什么样的人特别需要强化这种情绪呢?那就是对自己“被认可,被尊重”这件事既怀有极大渴望,同时又怀有极大不确定性的人。
研究中较常见的是炫耀性消费。例如,2010年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篇文章,Sivanathan & Pettit两位作者对被试进行了两种实验启动,一种是负性feedback启动,一种是积极feedback启动#翻译成人话就是,分别给予他们打击蔑视/积极赞美的评价#,在这之后,测量了他们对不同物品的消费意愿(一种是奢侈品,另一种则是普通商品)结果如下:
▲ 结果显示,比起被赞美的被试者,那些得到消极评价的个体,更愿意进行炫耀性消费(购买象征地位的奢侈商品)。
而且,在后续的一系列实验中,作者进一步证实了,收入并不高/较低自尊的个体,为了挽回自尊更容易去买代表身份的豪车、名牌包等,证实了获得自尊的动机实际是炫耀性消费/炫富的一种心理性内部机制。
往往已经觉得自己足够powerful的个体,其实并不会对此特别买帐。例如Rucker和Galinsky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地位高(或者自我感知权力高)的人,一定要强调产品的品质,而不一定要强调产品所代表的身份;相反,对地位低(或者自我感知权力低)的个体,则要充分强调产品所象征的地位(如下图)。
▲ 个体购买意愿与其身份地位及自我感知权力显著相关,因此对不同地位的个体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有同学要举手提问了,老师你的意思难道是,炫富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有钱吗?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这个意思。炫富的人未必不是真富,他们可能真的非常有钱,例如明媚忧伤的作家小四;甚至可以是富可敌国的,例如千古流传的斗富者石崇。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无法通过自我认可来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因此需要通过宣示威势和力量,从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中来获得积极情绪。
石崇是家中第六子,据说他爹分家产的时候偏不分给他,号称自己夜观星象,发现石崇日后必成巨富,不需祖产。我觉得这是鬼扯的,很可能是后人为了增加宿命色彩而附会的。而石崇在家中不受重视,养成自卑又自负的性格倒有一定可能性。
所以,愿意炫富的,往往是自我感知自尊较低的人,在突然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财富后,特别迫切希望通过昭告天下来树立自己的牛掰形象和权威地位。
因为了解炫富背后的心理机制,一方面,我对炫富这一行为本身,就会更为理解。因为炫富是获得积极情绪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益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我也不会认为反感炫富行为的人是出于缺钱和嫉妒,因为这种行为确实不符合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社会常理,产生排斥和不接受感也是意料之中。
心理学上认为,
凡是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行为,
都是正常的行为。
只要炫的富不是源自不义之财,那也无伤大雅。我认为,应该让炫富狂魔和哭穷邪神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精彩!
本回完结,下回我再表一表群众基础更为庞大的流派——哭穷邪神。
参考文献
Rucker,D. D., & Galinsky, A. D. (2009).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versus utilitarian
ideals: How different levels of power shape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3), 549-555.
Sivanathan,N., & Pettit, N. C. (2010). Protecting the self through consumption: Status
goods as affirmational commodit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3), 564-57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张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