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趋势的调查显示,该行业正处在近两年多来的低谷。而且无论跟前一个月,或是上一年度同期数据比,过半企业都呈现经营劣化的趋势。
2018 年最后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12 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为 49.4%,环比回落 0.6 个百分点,不但是连续五个月环比下滑,还是自 2016 年 7 月以来首次跌破 50 枯荣线。
PMI 通常由统计局或者金融、咨询机构编制。比如中国就有统计局官方版和财新 PMI。后者即原汇丰 PMI,汇丰 2015 年终止冠名后,财新接手。数据则依旧由英国 Markit 公司编制。财新 PMI 2018 年 12 月数值位 49.7%,同样创 19 个月来新低,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趋势相同。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高低,反映行业内企业扩大或收紧扩张的趋势。PMI 指数由几项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它们包括新订单、生产、原材料、就业、新出口订单等。指数如果低于 50%,说明行业内收缩成分大于扩张,经营变差的企业更多;高于 50% 则说明扩张成分大于收缩,经营变好的企业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为趋势指标,而且是一个衡量经济活动相对好坏的动态指标。从 12 月 PMI 各项分类指数看,需求和生产两端的表现都非常弱。
反映国内需求的新订单指数从前一个月的 50.4% 跌至 49.7%;体现外需强弱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从 47% 跌至 46.6%,创三年来新低。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对此表示,新订单指数跌幅大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指向内需明显转差。
12 月生产指标则是跌至 50.8%,是 2009 年以来最差的 12 月数据。采购量指标跌破 50%,为 2016 年 2 月以来首次。
中国农历新春基本在 1-2 月,而北方制造业和物流业有从农历小年放假到元月十五的习惯,因此相当一部分工厂会在年末额外采购,以应对年前、年后可能遇到的库存短缺情况。理论上如果对未来经济预期向好,农历新春前一两个月生产端指数应该呈现同方向的趋势。而 2018 年年末则是加快下滑。
通过库存积压、出厂价格这两个指标进一步下跌的现状,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制造业加快去库存、收缩原材料采购。这同时也在暗示制造业面临利润压力。
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在一份报告中说,新订单等分项指标显示目前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是需求不足,但前期政府政策重心却放在减税降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降成本措施上,“这并不能解决企业缺乏订单的问题,稳定总需求才能避免政策与现实之间出现错配”。
史蒂夫·巴内特(Steve Barnett)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司司长,他曾在 2013 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谷时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慢一点可能更好”,因为为了遏制经济中不断上升的风险,政府需要控制信贷规模,实现投资合理化,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减缓。但如果在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的同时,提高消费的作用,是有机会将换来以后收入的显著改善。
因为所谓“经济”,就是数以亿万笔计消费交易的总和,消费之于经济的驱动力之大已经毋庸置疑。
题图/ PXHERE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