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没资格消费降级

世界上有三件事,当代网民不需要懂就能点评得头头是道:互联网产品设计(主要是微信)、摄影,以及与经济学理论词汇。

比如:

在带有时刻视频的微信 7.0 版本上线不久,朋友圈的微视推广入口便关闭了,这意味着张小龙不再对微视抱有期望,而是准备自己亲自做短视频。

这张照片虽然光线运用得很好,明暗错落有致,但不足之处在于构图稍显凌乱,如果能找到角度让建筑呈现出三角形就完美了。

故宫的两个文创号因为卖口红产品而掐架,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口红?当代年轻女性如此热衷于购买口红而非其他奢侈品,这刚好对应了“口红效应”理论的设定情景,说明经济不行了。

看,尽管我自己也不怎么懂,但是分分钟就能编出来。(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朋友圈微视入口关闭纯粹是因为推广期结束)

痴迷收集口红的年轻女孩

口红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他化妆品。提升气色、点睛之笔这种功能无需多说,更重要的是,口红其实是一件社交工具。

“什么色号啊?”

这句搭讪方式在年轻女孩间的地位有如当年的“吃饭了吗”,不仅能打破尴尬,开启话题,更能拉近两人距离,使关系迅速升温——“对对对,我也觉得冬天很适合南瓜色”。

同样可作为社交话题的化妆品还有眼影、高光等,但它们都不如口红。

轻轻旋开设计独特的盖子,微启朱唇,让温润柔滑质地的膏体从嘴唇上轻轻掠过,这是只有口红才能在公共场合协助展示的优雅场景。

不管是低调而贵妇气的 TF 方管,质感温润的纪梵希小羊皮,还是专属镶钻盖的娇兰宝石,或者如同女王权杖般的 Christian Louboutin,在你掏出口红的那一刻,这管小物件便成为了你形象的一部分。

小关深深了解口红的魅力。毕业不到两年,刚刚实现经济独立,除去房租和生活必要支出,工资已所剩无几,但这并不妨碍她积攒了一柜子的口红。

各大国际品牌不同系列、方管圆管、滋润哑光,小关都尽力去收集。护肤品嘛,够用就好;包包,直接淘宝原创设计物美价廉,尽管那些“原创”能明显地看到 CELINE 等大牌的影子。

大牌是不可能买的,攒几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买一个包,不如直接一管口红,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小关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正常,有理论可支撑。

美国自从 911 事件后便一直有口红销量倍增的传闻,时任雅诗兰黛 CEO 的伦纳德·劳德也曾说过公司口红曾在恐怖袭击事件后销量增加,这一现象后来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口红效应”,即面对金融危机时,消费者将更愿意购买成本较低的奢侈品(如口红),而不是皮毛大衣。

这是小关在公众号推文看到的,她对此深信不疑,口红效应所描述的“倾向于买口红而非其他奢侈品和大宗商品”与她的心理状态如出一辙。但她忘了一件事——目前她的收入水平只能负担得起口红,还没到在口红与奢侈品之间抉择的地步。

小关不知道的是,有另一个从事市场研究的柯莱恩公司收集到数据,口红销量无论是在经济困难还是经济繁荣时期都有增加的现象。

公众号没写这个。

不需要收集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数据,不需要了解其他经济学知识,只需要从口红销量好这一件事情就能推论出经济态势,还有一个时髦的专业理论名词支撑,公众号小编都美哭了。

与口红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另一个词:消费降级。

从未升级

小关非常重视生活品质。

床品必须是网易严选的纯棉针织,保暖内衣是优衣库的 HEATECH,性价比高而无需担心品质。想提高生活质量,电器也必不可少,米家电饭锅加湿器各来一套。

2017 年,“消费降级”的概念大热,这几个品牌也因性价比高而被人们看作这个概念的代表性品牌。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网易严选的 slogan 深得小关之心。“其实我有专门拿严选的箱子去和我旧的新秀丽对比,虽然还是不能完全划等号不过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以后就不买新秀丽了,选严选也挺好。”

小关坚信自己是在做消费降级。但她忘了,那个新秀丽的箱子并非来自自己直接购买,而是用银行卡积分在节日促销兑换的。而在成为优衣库常客之前,她对服装品牌的了解限于美特斯邦威和以纯。

高性价比加上消费降级的概念,给了小关一种自己正在“舍弃追求高价名牌转而只关注品质”的错觉。

被套上消费降级标签的事物还有很多,比如拼多多的异军突起、榨菜泡面的销量回升等等,这个词的概念也渐渐模糊不清,现在常被拿来形容因经济下滑而购买低价产品的行为。

然而按照目前可搜索到的信息,消费降级的最初提出者应该是电商平台蜜芽的创始人刘楠,她对这个词的定义是:

“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面,而是消费升级,升到最后就是降级,因为我们对价格有更高的要求。”

“所有的东西成熟之后,最终为商品买单的消费者,他们成熟了,为溢价买单会越来越少。所以消费降级是消费升级的延展,而不是对立面。”

而当这个概念被引用得天花乱坠,被拿来与某几个品牌进行强关联时,购买这些品牌的年轻人们就真的以为自己就过上了它们所代表的那种降级生活。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自己从未升级过。

题图来自:architecturaldi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