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蜂蜜造假如此猖獗,屡禁不止?

最近,「同仁堂蜂蜜事件」引爆了互联网。

同仁堂事件目前还不能被定性为「制造假蜂蜜」,但回收来的过期蜂蜜到底派了什么用场,是整个事件最可疑的地方。而篡改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也是这个事件中最过分的地方。

目前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中,还没有最终定论。

但是,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在那么多种食物中,目前买到假货概率最高的,也许就是蜂蜜了。

蜂蜜造假由来已久,一直是监管部门的大难题。

市售蜂蜜中有多少是掺假的,不同来源会给你不同的数字。

中国香港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就发现:市售 55 款蜂蜜样本中有 14 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 12 款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2008 年国家工商总局的一项抽查中,蜂蜜的合格率仅为 54%。

为什么蜂蜜造假可以如此猖狂?


太长不看版

  1. 蜂蜜造假容易,但检测起来非常困难。目前常见的几种检测方法,造假者都有相应对策。
  2.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无法判断蜂蜜是否造假。
  3. 蜂蜜造假利润大,但国标的要求又很低,这样就造成了造假现象一直存在。
  4. 蜂蜜过保质期的话,更多的是食品质量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你感兴趣,请接着往下看。


1. 造假易,检测难

大家知道,蜂蜜本质上是一种糖浆,其中果糖和葡萄糖总共占蜂蜜重量的 70% 左右,此外还有一些蔗糖、麦芽糖等糖类,总共的糖类加起来能有 82%。其余 17% 是水分,剩下来的 1% 包含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如各种酶)等等。

一个典型的蜂蜜成分示意图

最初的蜂蜜造假,是直接往蜂蜜里面加蔗糖、水或者淀粉这些物质,这种造假是相对容易鉴别的,因为在加了这些物质之后,蜂蜜的密度、黏度、固形物含量等都会发生改变,往往味道也会有差别。找有经验的人尝一尝,再稍微检测一下理化指标,就很容易露馅。

接下来,造假者学聪明了,开始把「果葡糖浆」加到蜂蜜里。果葡糖浆通常是来自于玉米淀粉,它的主要成分也是葡萄糖和果糖,和真蜂蜜一模一样。

果葡糖浆

这样做出来的假蜂蜜,味道和真蜂蜜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各种理化指标也没问题。更有甚者,直接用果葡糖浆加上色素和蜂蜜香精,制作「全人工」的假蜂蜜,一滴真蜂蜜都不用放,而且检测不出来。

好在,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也发现了对付这种作假的方法,那就是「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测定法」

这个方法看似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家发现,工业上用来制作果葡糖浆的玉米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式跟其他植物不一样,属于「非主流」植物(C-4)。而大家知道,天然蜂蜜的来源一般不会是玉米,而是来源于其他的一些主流植物(C-3)。

化学反应方式不一样,会造成糖类中碳的同位素比例不同。通过这个微小的区别,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蜂蜜中有多少糖是来源于玉米的——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这个数字应该是 0%。数字越高,掺假越严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快市场上又出现了新型的造假方式:直接使用水稻、小麦、大豆等「主流植物」的淀粉生产出来的新型糖浆,比如说大米糖浆。这样,同位素测定法也失效了。

而且,还出现了给蜜蜂直接喂食大量糖浆,让它们不用去采蜜,直接产蜜的情况。还有一种最隐蔽的掺假方式,是用低价品种的真蜂蜜加到高价品种里面,当做高价的来卖。这些造假方法都不能通过传统的检测方法解决。

目前科学家也研究出了新的方法,比如从蜂蜜中的淀粉酶入手,或者是测定某种花蜜中特有的植物成分等等。但有些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没有大规模应用开来。

网上有很多「教你一招识别真假蜂蜜」的小技巧,但是,很遗憾,这些小技巧没有一个是真正能用的——你想想看,如果这些小技巧就能管用的话,那还要那些大型仪器干嘛?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没有任何方法能鉴别真蜂蜜和掺假蜂蜜。


2. 利润高,标准低

蜂蜜造假是相当有利可图的一件事情。因为现在工业化大生产,果葡糖浆的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而蜂蜜是天然产品,价格常年居高不下。特殊品种的蜂蜜,还有更高的价格。

而假蜂蜜的成本,只有真蜂蜜的 30% 左右。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商家都会选择铤而走险。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国家标准对蜂蜜的要求真的不高。GB 14963-2011 是关于蜂蜜的食品安全国标。这个国标中,只要求检验感官和理化指标,以及各种常规的限量标准。理化指标也仅包含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和锌的含量。

国标中对蜂蜜感官和理化的要求

而那些测量蜂蜜掺假的关键指标,比如刚刚介绍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还有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电导率等指标,都不是必检项目。

这造成了,即使是假蜂蜜,也很容易通过国家标准的检测,成为「合格品」而上市。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最后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假蜜」驱逐「真蜜」。长此以往,市场上掺假的蜂蜜当然会越来越多。

我们只能希望,监管部门可以对蜂蜜加强监管,同时制定更严格的标准,这样才能让整个市场更加正规,更加良性地发展。


3. 过保质期的蜂蜜能不能吃?

很多人在同仁堂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思考一个问题:过了保质期的蜂蜜能不能吃?吃了有什么风险?

其实,在食品安全角度,过了保质期的蜂蜜,最好别吃,但如果误吃了,问题也不大,只是风味可能会有改变。

蜂蜜本身因为糖含量高,不容易腐坏变质,但是长期保存的蜂蜜还是可能会吸收水分,以至于达到一些酵母的生存标准。

酵母繁殖会导致蜂蜜发酵、腐坏。这种腐坏一般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会让品质下降。因此,一般的蜂蜜都会标注 2 年左右的保质期。

话说回来,不能因为「食品安全风险不大」就说同仁堂事件中乱改标签的行为没关系。因为这根本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事情。擅自更改生产日期,是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这种明知故犯的做法是绝不应该被接受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技术型吃货」!

关于蜂蜜有没有营养价值,蜂蜜的各种养生效果靠不靠谱,我在这个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写过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钱程:【深度揭“蜜”】关于蜂蜜,你不能不知道这些

另外说一句,「营养价值没有宣传的那么高」不是造假的理由。造假就是造假,洗不了地。


Reference:

1)何 仁 李军生 侯革非,现行国家标准在鉴别蜂蜜掺假方面存在的缺陷,《食品发酵与工业》2004年第30卷第2期

2)李水芳 ,朱向荣 ,单 扬,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11期

3)人民网,《蜂蜜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蜂蜜掺假手段多样》,

蜂蜜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蜂蜜掺假手段多样

4)人民网,《蜂蜜造假花样百出:掺杂糖分 捏造蜜种 》

蜂蜜造假花样百出:掺杂糖分 捏造蜜种

5)GB/T 18932.1-2002 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

6)GB 14963-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钱程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