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谈《狗十三》,这电影能让观众思考自己的青春期

上映两周,《狗十三》的累计票房达到 4400 万,预计最终不到 5000 万的票房不算出色——曹保平上一部作品《追凶者也》票房超过 1 亿,《烈日灼心》更是超过 3 亿。

不过,讲述 13 岁女孩李玩的成长电影《狗十三》仍然是一部带来启示的作品。它因为呈现了多个现实问题而引发讨论:成人世界的虚伪、青春期个体的自尊心、家庭权力等等。

虽然曹保平导演的名字以及《烈日灼心》《追凶者也》这些作品与《狗十三》紧密联系,不过《狗十三》核心故事的创作者不是曹保平,而是编剧焦华静,由张雪迎饰演的李玩演绎的正是焦华静的成长。

2010 年,作为导师的曹保平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答辩上第一次看到了学生焦华静的这个剧本。当时他还没有拍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虽然对《狗十三》印象深刻,但曹保平没有想拍这部电影,因为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风格。

曹保平在接受《三声》的采访时表示:“这个本子和我的电影区别还是很大,情节强度上和我之前电影的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这个剧本所有的冲突和强度都是藏在下面的,但我的(电影)很多都是直给的、很外化的。而且这个(剧本)更偏独立电影的个人表达,这点让我觉得很头疼,觉得拍出来会是特别小众的东西。”

曹保平一年后重读剧本,仍然被故事打动,才决定拿起导筒。他通过邮件向《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这样解释拍摄《狗十三》的初衷:“你会让观众去思考——你的青春期发生了什么?这些发生的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以后我们怎么去规避?这对一个人之后的人生,他们的下一代,都会产生无限的作用和价值。而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没有去触碰这些东西,许多人会选择遗忘,人类太容易遗忘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表面遗忘的东西并没有消失,而是会复制,投射给下一代,这其实特别可怕。你不去选择反思和审视这些事情,这些事永远不会有改变。”

除了把一些台词理得更清晰,曹保平没有对焦华静的文本做太大改动,因为剧本已经非常完备。无论是《锵锵三人行》的符号还是学鸟叫的精神病患者的隐喻,都已经包含在了剧本中,而且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对应:《锵锵三人行》是焦华静爱看的节目,精神病患者在现实中也有原型。

犯罪题材是与曹保平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词汇之一。他解释说,自己偏爱的并不是这种类型,而是犯罪题材凸显出的复杂的人性和紧张的人物关系。在他看来,从情感的残酷性和情绪的震荡角度而言,《狗十三》的激烈程度和犯罪片是相似的。

呈现人物紧张关系也是曹保平在拍摄《狗十三》时的重点。在像是李玩找狗以及李玩和父亲冲突的段落,他把暴力呈现得很直接:“我需要把这种赤裸裸的直面的争执直接抵达到观众那一端而不是让你去回味,或让你去咀嚼后面的那个东西。原剧本可能更旁观更客观冷静,这些东西它可能不会用大量的移动镜头跟着演员走,它甚至可能会远远的用一个固定镜头,像话剧一样让演员在画面里把整个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就不会有那种跳进去扑面而来的强烈感。《狗十三》的很多情节我拍了它强化的一面,这是每个导演不同的选择,可能换一个导演,他(她)会把这些模糊化或者边缘化处理。”

早在 2013 年《狗十三》就在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亮相,不过直到五年后,它才在院线与观众见面。按照曹保平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电影市场的商业氛围会导致《狗十三》无法立足。

曹保平经常与审查打交道的经历让人们把审查与《狗十三》联系到了一起。《烈日灼心》的删减片段达到 81 分钟(虽然其中也有出于商业电影节奏的考虑),《追凶者也》中的激情戏和杀人片段也遭遇删减。不过,曹保平接受腾讯采访时称《狗十三》的上映版一刀未动。对于影片名字从有爆粗口嫌疑的《狗 13》换成《狗十三》,曹保平表示最早只是觉得数字更简洁,没有往其他方面想,“但是有人会那样去想,我觉得也无所谓吧。”

题图来自:豆瓣电影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