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保守估计,世界上至少有 300 万种昆虫。而已定名的昆虫种类大约就有 100 万种,占界已知种类的 2/3 – 3/4 。不过,发表在牛津期刊《美国昆虫学家》(American Entomologist)上的一篇研究,对昆虫在生物教科书中能占多少比重展开了研究。
论文作者是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 Kiran Gangwani 和 Jennifer Landin ,在分析过 1907 – 2016 年间出版的 88 本生物学入门教科书之后,这项研究大致有三项发现。
第一是,与 1960 年之前出版的教科书相比,2000 年后的教科书中与昆虫有关的内容下降了 75% 。20 世纪头 20 年出版的每本生物教科书,平均会花费 32.6 页讲述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内容,但 2000 – 2017 年期间,就只有 5.67 页在做同样的事——在百年间,昆虫的占比从全书的 8.8% 降到了 0.59% 。
同样的衰减还在书中的图画。1950 年前,一本生物教科书平均有将近 19 幅昆虫插图,但 1970 年之后插图数量降至不足 5.5 幅。
“昆虫正在从教科书中消失,与此同时它们也在现实生活中消失。”对此,加州科学院昆虫学家 Misha Leong 不无讽刺地评论道。最近波多黎各一个雨林的研究显示,过去 30 年期间,气候变暖将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生物量降低至 70 年代的的 1/60 – 1/10,并引起了整个食物链的紊乱。
第二项发现则指,生物教科书中对不同昆虫种类的描述,与它们在自然界的实际数量不成正比。
论文发现,生物教科书中被图像描绘最多的是直翅目,其次是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相对地,鞘翅目的出场比例却低得多。
直翅目也就是蚱蜢、蝼蛄、蟋蟀等昆虫,它们只占昆虫类的 2% ,但在 2010-2017 年的教科书中却占据了 26% 的插图。占比相近的是鞘翅目——也即通常所称的甲虫,生物课本中有 23% 的图像在描绘了它们,不过在自然界中,它们占了 37% 。
蚱蜢等直翅目昆虫常在教学中出现,可能是由于形态简单,而常被用作昆虫解剖学的模型。但研究者仍然担心,这会导致学生对自然有错误的印象。
此外,昆虫的展现频次也与社会态度有关。1920 年代,双翅目占教科书插图猛增至 34% (比真实比例高 22%),与20 世纪初对疟疾的抗争有关。而在 1940 年,收集蝴蝶是一种流行的爱好,鳞翅目也被更多地展现。
第三样发现从语言切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科书的态度越来越中立。
1960 年代前的早期教科书,对昆虫的情感描绘中,大多数词语都是负面的——每本生物教科书中平均会使用大约 41 个负面词汇以及 13 个正面词汇。昆虫常被以“敌人”、“滋扰”、“肮脏”、“疟疾”等负面词汇斥责,但有时也被正面字眼称赞,其中包括“勤奋”、“朋友”、“授粉”以及“蜂蜜”等昆虫制造的产品。但 2000 年后,这类词汇的使用大量减少,对昆虫富有情感的描述只及先前大约 1/9 。
论文还提到,教科书在 1940 年代后的转变可能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扩张”有关。此外,昆虫作为滋扰者与疾病携带者的名声,以及虫害一度产生的恶劣影响,都随着公共卫生运动的展开而被减弱,而这可能减少了教科书对昆虫的负面评价,乃至关注度也一并降低。
题图来自 Wikimedia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