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BBC的消息,一项发表在《地球自然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亚洲高山上的冰川下滑速度在普遍减缓,这种现象在冰川变薄速度最快的区域最严重。
这项研究使用了美国航天局在 2000 年到 2017 年间用 Landsat-7 航天器拍摄的 100 多万张照片,通过观察变化得出了结论。拍摄覆盖了亚洲高山的 11 个区域,范围从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起,到东部的念青唐古拉山附近止。在研究期间,被选中的区域中有 9 个的冰川下滑速度都在减缓。
念青唐古拉山上十年内冰川下滑速度的减幅是 37%;在印度的拉胡尔-斯皮提区域,这个数字是 34%,等于每年少下滑 5 米。
这项研究的核心点在于,发现了冰川下滑减缓可能与与它本身的薄厚、重量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冰川区域变薄、变小、相应的重力减小,可能是下滑变慢的主要原因。
还是以念青唐古拉山和拉胡尔-斯皮提地区为例,在冰川下滑速度减缓的同时,这两个地区附着的冰川平均每年分别变薄 60 和 40 厘米。
也有区域呈现出了冰川加厚的趋势,相对应的是下滑速度增加、或者没有明显变化。在被研究的 11 个区域中,冰川滑速减缓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的高山上;西部地区,例如昆仑山上的冰川有变厚、滑速加快的趋势。研究的联合作者、来自爱丁堡大学的 Noel Gourmelen 向 BBC 表示这与不同区域的气候有关系,但是冰川增厚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不过,尽管重力和变薄是冰川滑速减缓的主导因素,但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来自美国宇航局的 Amaury Dehecq 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仍在讨论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几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例如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可能导致山体润滑,进而影响冰川下滑速度。
亚洲高山冰川滑速减缓,这意味着什么?
研究进行的区域因为高海拔包含着大量冰原,其中蕴藏着极地之外最大的淡水储备,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它处在十几条该区域的河流系统的源头处,提供的水源供 10 亿多人饮用、灌溉、发电;有不少河流跨越多国家、多社区。如果冰川下滑减缓、河流供水量降低,可能会导致移民问题和相邻国家的冲突,成为一个不安定因素。
在更大意义上,融化的冰川会最终流入大海,对海平面造成影响。冰川在全球变暖情况下的具体变化机制是什么,它从融解到汇入海洋的过程有哪些动力在推动和牵制,这都是科学家迫切需要了解的。
题图作者 Simon Steinberger,来自 pixabay,有裁剪。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