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K1体验:2000元以内,独一份的屏幕指纹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OPPO 手机产品线分为顶级旗舰 Find 系列、中高端的 R 系列和相对入门的 A 系列。 

三个系列各有分工,Find 系列主打极致的技术和设计,价格也是 4000 往上;R 系列时尚、轻薄,价格是 3000 往上;A 系列相对便宜,但又缺少了一些该有的新特性。 

不过世事无绝对,在各种出其不意反转迭出的 2018 年,OPPO 推出了一款 OPPO K1。 

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OPPO 推出的 K1 属于一个全新的系列。用 OPPO 的官方说法就是,K 系列定位于电商专供,换句话说,是线上走量的 1000-2000 价位段机型。 

脱胎于 R 系列的设计

不过,既然是 OPPO 出的电商机型,K1 的卖点就不止于处理器和价格,还在于设计。 

K1 采用了和 R15 星云特别版相似配色的后盖,从蓝到红的渐变,官方把这个配色称为“梵星蓝”,很符合如今的渐变色潮流。并且比起星云特别版,K1 的后盖还更加简洁,因为没有后置指纹模块。除了蓝到红的渐变的“梵星蓝”, K1还拥有红黑渐变的“摩卡红”、银绿渐变的“银光绿”,以及双12全新上线的“墨玉黑”,多样化的时尚配色,给年轻时尚的用户人群更多选择。

K1 的正面则和 R17 相似,6.4 英寸 OLED 水滴屏幕,2340*1080 分辨率,下巴也极窄,屏占比为 91%。

单从观感上,K1 和更高价位的 R 系列很接近。哪怕遮住其背后的 Logo,消费者还是能认出 K1 是一台来自 OPPO 的手机。

如果挑剔一点,K1 的后盖不是玻璃的。但大家不用为其质感担心,OPPO 在 K1 的后盖上用上了纳米级 IMT 3D 注塑成型工艺,让 K1 的后盖质感与玻璃相差无几。

至于接口方面,K1 也保留了目前已经日渐稀少的 3.5mm 耳机孔。只不过其数据口还是 micro-USB,而非 Type-C。但这样的取舍也不难理解,毕竟成本摆在那里,这个价位用上 Type-C 的手机本就屈指可数。

配置也与 R 系列异曲同工

主打线上的机型有两个点不会少,一个是“相对低的价格”,另一个是“相对高的配置”。

和外观设计一样,K1 的配置也与上半年的 R15 系列(具体而言是 R15 梦镜版)如出一辙。

K1 的处理器是骁龙 660。这是一款颇为经典的处理器,它出现在了 OPPO 多款 R 系列手机之中。

从某种角度出发,骁龙 660 可以看成是 Android 阵营旗舰移动平台的简配版,比如核心架构从 Kryo 280 小改成了 Kryo 260,以及主频、缓存、制程等方面做了简配。

跑分就不展示了,K1 的得分和大多数采用骁龙 660 的手机相似。

搭配着 OPPO 独家的 HyperBoost  加速技术和 6GB RAM,K1 的流畅度表现也是不错。

只是,处理器并不是 K1 配置的最大亮点。在我看来,搭载屏幕指纹才是 K1 的最大亮点。

单说屏幕指纹,并不稀奇,起码如今的市场上,搭载屏幕指纹的手机,一只手是肯定数不下来了。

但如果把售价拉到 2000 以内呢?从某东的检索页面来看,K1 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K1 的屏幕指纹体验本身也值得说道。其解锁比我想象中的速度更快,也更准,可以说已经无限接近实体电容式指纹模块了。

拍照

K1 的前置摄像头参数看起来不错,2500 万像素,F/2.0 光圈的镜头,和旗舰一致。配合着 OPPO 的 AI 美颜算法,K1 能拍出让人满意的自怕照片。

相比之下,K1 的后置摄像头的参数比起 R 系列就旗舰比就降了一些:1600 万像素+200 万像素,光圈为 F/1.7 和 F/2.4。

实际拍照效果也和参数一样——比高端产品差一截。主要体现在色彩不通透。

日常使用细节

毕竟是 2000 元以内的产品,K1 并没有搭载 VOOC 闪充技术,充电功率为常见的 5V/2A。实际充电速度只能说尚可。

但得益于 3600mAh 电池的加持,K1 的续航表现不错,正常使用两天问题不大。另外,K1 的通话效果,清晰、洪亮,打电话这项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

写在最后

翻看如今任何一个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手机市场的数据,其惨烈程度用“刺刀见红”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小厂家们的日子不好过,要么消亡,要么成为大厂家的一部分;大厂家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在出货陷入负增长的大环境下,想要在存量市场立于不败之地,难度倍增。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本主打线上的品牌开始在线下发力,大力开店,并邀请明星代言。另一方面,原本就在线下耕耘颇多的厂家,也开始重视起了电商渠道。

K1 正是这样环境下的产物。它拥有不错的配置、出挑的外形、前卫的功能,以及一个让人觉得不错的价格。

不过,OPPO K1 的意义自然不止于一台好看好用的中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