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旁观 2018(二):“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父”文丘里等多位建筑大师辞世
前一篇提到了普奖新晋得主多西以91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建筑设计界,令人崇敬。但2018年也有很多年事已高的建筑大师相继离世,令人惋惜。兹敢不敬列出数位,谨为缅怀。
首先是在距离2018年还有不过几十个小时的2017年12月29日,著名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John C. Portman Jr., 图2-1)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家中离世,享年93岁。波特曼可能是现代美国兼顾建筑设计与地产开发两项事业最为成功的建筑师+商人,几乎以一己之力缔造了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天际线;同时,波特曼与中国的缘分也着实不浅:上海商城(图2-2)、北京银泰中心(图2-3)等地标性都市建筑,都是波特曼对中国城市进程的重要贡献。笔者2015年曾借学校课程的便利与十几名同学在亚特兰大拜见过当时年已九旬的波特曼先生。交谈时他清晰的思维和亲和力令人难忘,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在设计与商业领域都获得成功了。
2018年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之子戴复东先生(图2-4)去世,享年91岁。戴复东先生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并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实践与教学工作,1957年设计的杭州华侨旅馆荣获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设计竞赛的一等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坚持学术研究,并于1984年公派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还成为了贝聿铭先生创立的在美华人学者奖学金的第一届获得者。戴教授与同为建筑师的妻子吴卢生的默契,也是一段佳话。
2018年5月28日,中国台湾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王大闳先生(图2-5)去世,享年101岁。王先生是知名法学家王宠惠之子,早年先后求学于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与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同窗求学。在二战结束后短暂在中国大陆执业,1952年迁居台北,并于1953年开设自己在台北的事务所,从此开始了“据守”台湾一甲子的建筑探索,成为台湾战后建筑史上“风格与思路探索的第一人”、“在台湾街头巷尾,白日燃烛,追寻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与环境”【注1】。王大闳先生的代表作为台北“国立”国父纪念馆(图2-6)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竞赛方案(胜出,后因外界因素有修改。图2-7~2-8)。完整严谨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让王大闳一生都在探求起源西方的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从形到神的真正融合与接轨,不肯妥协,也因此屡经坎坷(如当年故宫博物院竞图虽然胜出,但因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陈诚不满意非传统中式的设计,被迫修改方案)。今日海峡两岸的环境,可能都不再有机会诞生这样一位隽永而耿介、真正融贯中西的建筑师了。晚辈才疏学浅,也只配说一句“先生千古,山高水长”了。
2018年8月26日,安缦(Aman)系列酒店与涵碧楼(The Lalu)系列酒店的“御用”设计师、澳大利亚建筑师凯瑞·希尔(Kerry Hill,图2-9)去世,享年75岁。如果你是精品酒店爱好者,或者是所谓的“安缦痴” (Amanjunkies),那么你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会陌生,至少你会对他设计的每一座安缦酒店的建筑与内装设计风格有深刻的印象:从新德里安缦到东京安缦(图2-10),再到上海养云安缦(图2-11~2-12)和后来的伊沐安缦(图2-13),希尔的设计总是能够通过多种材料的巧妙结合,反映出当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同时保持安缦系列一贯内敛沉静而精致入微的风格。希尔还操刀过台湾日月潭和山东青岛两处的涵碧楼酒店(图2-14 & 2-15),注重结合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和东方禅意的精神内涵,形成了他自称的“Ongoing Style”,即让建筑同时间一起“行进”,经年累月之后依旧具有美感与价值,这也是希尔的设计有别于普通的当代建筑的最大特色。
2018年9月18日,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理论家之一,“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父”、1991年普利茨克奖得主、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题图)逝世,享年93岁。这位出生于费城的建筑家,也有着典型的费城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先后为两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小沙里宁和路易·康工作过(文丘里还做过康的助教),却依然写出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图2-16)、《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与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和史蒂文·艾泽努尔合著,图2-17))这种向现代主义建筑开火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宣言;还直接挑战最有威望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少即是矬”(笔者的野生翻译,请勿当真。英文原文是Less is bore)。文丘里实践的代表作有位于费城的母亲住宅(图2-18~2-20)——他用这座为自己母亲设计的、有着夸张建筑元素的小房子,同他在著作中举出过的、位于纽约长岛的“大鸭子”(图2-21)一起,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现代主义冰冷精确的形式与空间可以被拆解与颠覆,可以被重新赋予“人”的意义的时代,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2018年10月12日,著名法国建筑师、中国国家大剧院主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图2-22)逝世,享年80岁。这位法国建筑师最杰出的两个代表作——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厅(图2-23)与中国国家大剧院(图2-24~2-25),都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前者因为2004年的天花板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安德鲁的大跨度椭圆壳体结构遭受质疑(图2-26);后者则因为超大尺度的体量、酷似“龟壳”、“坟墓”等负面意象的外形、以及工业化的玻璃与金属外表皮,带来了与北京传统的城市历史文脉之间的疏离与冲突,2007年落成时引发的激烈社会讨论堪比五年后竣工的、争议性更强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但安德鲁依旧因为其富有创造力的全球性建筑实践而广获声誉。
“白”眼旁白:
这几位在过去一年中仙逝的建筑师,有终结了一个时代的理论大家(文丘里);有用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为中国和世界各地带去优秀建筑作品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建筑家(波特曼、安德鲁与希尔);也有坚守中华文化,为中国建筑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先生(王大闳、戴复东)。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他们的同辈人中尚在人世者,不难发现我们这一代建筑专业人员和学生高山仰止的大师,像贝聿铭(101岁,图2-27)、吴良镛(96岁)、弗兰克·盖里(89岁)、彼得·艾森曼(86岁)、阿瓦罗·西扎(85岁)、诺曼·福斯特(83岁),均早已岁至耄耋;而很多我们心目中当代建筑的“中坚力量”,比如库哈斯(74岁)、伊东丰雄(77岁)、安藤忠雄(77岁)、彼得·卒姆托(75岁)、让·努维尔(73岁),也都是古稀之年;更有扎哈·哈迪德这样不幸过早离世的情况。故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年间,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几乎必然会逐一离去,由青壮年的Bjarke Ingels、Thomas Heatherwick、藤本壮介、王澍、张轲们拿过接力棒,继续推动建筑界的发展。
虽然说起来颇为沉重,但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身为建筑师当更能省悟这一点。好在建筑师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一项特权,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名字和思想同作品一道存世,而这种存在的时间跨度远比人类寿命本身长久得多,且同时拥有具象和抽象的意义,这甚至是哲学家都比拟不了的荣光。我辈唯有努力,方能仰无愧对于先贤,俯不自惭于本心,共勉之。
参考文献
注1:悼念 | 100张照片回顾建筑师王大闳的一生 – 有方
知名建筑师戴复东院士辞世,曾与建筑师妻子共谱建筑人生_艺术评论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2018-02-25]
戴复东——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 [2018-02-25]
R.I.P 安缦酒店御用建筑师Kerry Hill去世,享年75岁_设计
Fred A. Bernstein. “Robert Venturi, Architect Who Rejected Modernism, Dies at 93”. Sept. 19, 2018.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Dec. 7,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18/09/19/obituaries/robert-venturi-dead.html>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图片引用
图2-1:American architect John Portman dies aged 93
图2-2:By WiNG – Own work, CC BY 3.0, File:Shanghai Centre.jpg
图2-3:By CobbleCC – Own work, CC BY-SA 3.0, File:Beijing CBD 2008-8-23.jpg
图2-4:中国工程院
图2-5:由来源,合理使用,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6168193
图2-6:由Photo by CEphoto, Uwe Aranas or alternatively © CEphoto, Uwe Aranas,CC BY-SA 3.0,File:Taipei Taiwan Sun-Yat-sen-Memorial-Hall-02.jpg
图2-7 & 2-8(因简繁字体缘故,链接有效但无法正常显示):·Ç”Ø¿v¤H¤â¥¾ºô¯¸ Forgemind ArchiMedia – âf¸¨ªº°O¾Ð¡Ð¡Ð½Í¦´Áªº¤ý¤j¶£9 – ¬G®c³Õª”°|Äv¹Ïpµe®× – ®}©úªQ±MÄæ – ·s”D°Ï
图2-9~2-12;2-14~2-15:R.I.P 安缦酒店御用建筑师Kerry Hill去世,享年75岁_设计
图2-13:Kerry Hill走了,他留下了安缦全球唯一一间温泉酒店
图2-16: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at 50 | MoMA
图2-18:By Smallbones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File:V Venturi H 720am.JPG
图2-19:By Smallbones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File:V Venturi H 1.JPG
图2-20:Postmodernism: Vanna Venturi House by Robert Venturi
图2-21:Learning from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with Denise Scott Brown, Part I: The Foundation
图2-22:由GianAngelo Pistoia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File:Paul Andreu – ph. GianAngelo Pistoia – A.P. – 2.jpg
图2-24:由Flickr user Hui Lan from Beijing, China – national theatre at Flickr,CC BY 2.0,File:National Grand Theatre.jpg
图2-25:由Willlee710 – 自己的作品,CC BY-SA 4.0,File:2014-1-北京-国家大剧院 (2).jpg
图2-26:戴高乐机场屋顶坍塌9人死伤 两名中国公民遇难
图2-27: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for architect I. M. Pei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司空白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