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1个大城市开始集中采购药物,药价远低于市场价

12 月 6 日,国家医保局、联合采购办公室召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广州、深圳、厦门、成都和西安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药品集中采购。根据《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本次采购,各地公立医疗机构拿出 31 个品种药物全年用药量的 70%进行招标,通过质量审核的各药企申报,以降价换销量,由联合采购办公室统一购买。

在这批 31 种药物中,购买规模超过 10 亿的有 5 种,5-10 亿的有 7 种,1-5 亿的有 12 种,其余 7 种低于 1 亿。

由于是价低者得的机制,加上采购方是国家,不是一般的经销商、医疗机构,所以药企没有议价能力可言,最后达成的收购价格远低于原来的市场价格。

例如国内医院通常首选的乙肝抑制药物恩替卡韦,一粒 0.5mg 的胶囊,按照此前的市场价,博路定卖 27.8 元,苏州东瑞卖 19.47 元、江西青峰卖 13.34 元、中国生物制药卖 12.47 元,而昨天中国生物制药的中标价是 0.62 元

又例如以往高毛利率的抗癌药物,在过去几年腰斩价入医保名录后,这次再遇到大幅杀价。在抗癌领域,靶向药物以靶向制剂使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发挥药效、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著称,当然,也卖得更贵。国内市场上四大替尼类抗癌药,罗氏的厄洛替尼、阿斯利康的奥西替尼、国内明星药企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国产仿制药吉非替尼,毛利率都超过 90%,但近年都成了首当其冲的降价目标。

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国产仿制药吉非替尼在 2016 年第一次进入医保名录时就降价了 55%,罗氏的厄洛替尼在 2017 年加入医保时降价了 66%。但在这次竞标中,仿制易瑞沙的吉非替尼再降价 75%,拿到了订单。

这是自 2016 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医药销售流通“两票制”,通过减少销售环节降低药价后,再一次对药价进行调控,而且因为国家直接采购,杀价力度大得多。

对于有医保、去公立医院开药的居民来说,可以用更低价格获得药物,是好事。但对很多药企来说可能是覆灭之灾。单品类的小药企基本没有生存余地了,龙头药企虽然可以通过巨幅降价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但这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国家管控的结果,药企拿到再多市场份额都是几乎没有产业话语权的,而且还会直接伤害研发疗效更好的新药物的热情,毕竟,药企也是企业,既费力又不赚钱的生意能有多大动力去做呢。

题图来源: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