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四十年的美食之城,借来的时间终须要还 | 香港市井⑨

如果说转角名店林立的广东道是名利场的江湖,一桥之隔,海防道街市内的熟食小贩市场就注定是属于庶民的另类天堂。

一九五九年,韩素音在《生活杂志》以一句“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精辟之至地浓缩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历史。足足临时四十年的大牌档,恐怕同样担得起这一句。只怕借了终须要还,这里随推土机的步伐,也将要被重建清拆。

海防道临时街市是尖沙咀的地标,乍看毫不起眼,毗邻福德古庙——实际上这个位置,开埠前是尖沙咀村,1839 年,有英国水手与村民发生冲突,捣毁了一座神龛,据掌故专家鲁金写道,神龛正正就是福德古庙的前身。

1978 年,政府因为改建九龙街市为尖沙咀邮局,为了暂时安置北京道、广东道、海防道一带的档贩,就在海防道桥下建了临时单层有盖建筑,方便随时拆卸,九龙街市空地外的熟食排档也一块儿迁进后方的熟食市场,谁料一临时就是四十年。第一二期改建已经完成,今次清拆的只有熟食市场一部份。

“要拆吗?”“倒数啦,廿八号收。”合香园的老伙计淡淡说,旁边的熟客一脸可惜。自七月宣告十一月清拆重建,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有人特地到此缅怀。临近最后一个星期,几乎每一档海防道的摊档,都忙得足不沾地。

坐在对面的客人,一见我掏出照相机拍照,也来搭话感叹:“这里快拉闸啦,你也是来最后一次吗?”他叫麦先生,和太太来光顾,是多年熟客了。合香园的档口挨着德发牛丸,两边的伙伴游走。知道规距的,都知道点一碗牛丸河粉,想点一杯饮品,必定光顾合香园。

德发牛丸面档毗鄰合香园,可见上面的铁皮顶
用得发黑的小瓦煲(左边)

他数着:仁利粥品的牛筋牛腩河;华香园的猪扒;德发牛丸最有名的手打牛丸,以往好多人驾车来卖,也不再手打;提早结业离场的发兴茶档,自创的“新嘢”咖央厚多士,还有咖啡红豆冰、奶茶红豆奶都已经成为绝响;仍然记得昔日合香园有一个老人家用瓦煲茶咖啡,“早期大部份多数是夫妻拍挡,可惜有时另一半去世无心再做下去。”

合香园足足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现时的老板娘曾太今年五十多岁了,这一档是她嫁给档口太子爷后,由老爷手上接手的。一个女人控场足足三十八个年头,都运转如陀螺一样,窝在这个小小的档口。

“冻奶茶少甜少冰!”熟客吆喝着下单之声,不绝于耳。瓦煲奶茶是合香园的卖点,真正用瓦煲煮茶的地方已经硕果仅存。在炉头前边的冻柜,排着整整二十多杯事先制好的奶茶,只待加入奶、糖和碎冰,就成了一杯冻奶茶,一杯十五块港币。

“水滚茶靓”是曾太的秘诀,“一定要过一百度,各施各法的,家家师傅不同。”港式奶茶都不止一种茶叶,瓦煲胜在能将茶味吸收后透彻,随后撞茶,用扣布,撞六次,摇得均匀,茶叶味就出来了。

老板娘曾太正在切面包
在面包上涂咖央酱
油炸西多士至金黄色
把花生酱倒上西多士
合香园的西多士
以面包头造的新嘢

她动作麻利得不得了,忙个七上八下,那边厢瓦煲上的奶茶仍在煮,把面包切成一个个方块,醮上蛋浆,然后下油炸。

“新嘢”即是涂上大量花生酱、果占(果酱)和加上原片牛油的多士(吐司),合香园也有,不过版本不同。曾太解释,是老师傅想的法子,往往多士只要中间白面包那一块,他们利用面包头制作新嘢,传承下来。

“七五年,做学生哥时来食,而家清拆了,又来啰,有始有终嘛,”在最后数天,熟客 Ben 麦先生退休后,跟太太坐在一起,他由一碗粉面卖三块半一直到三十多块,一直是海防道的忠实顾客。

熟客麦先生与太太

“我同我老婆都是这里识的,第一次约会,故意带她来,看看女朋友怕不怕老鼠,我识得一些写字楼女仔,她们都会要求去酒店的,富家女子就会去半岛了。选老婆,一定要 harsh(苛刻)一点的。”七十年代车衣女工最多一千元薪金,半岛下午茶足足要四十多块。

结果老鼠真的于两人约会时出现了,麦先生连忙喊道:“不要望下面。”提起来,麦太仍然犹有余悸,两人会心微笑。“街市没老鼠,别这么天真啦。”

去吃大牌档,吃的往往是市井的感觉,他们吃的是情怀。“今日我跟她说:‘吃得好一点好不好?’她说不好,来这里吧,28 号收了。”他又叹,好多旧东西都已经没了。

冻柜內一杯杯预先制好的奶茶
早餐:冻奶茶搭配牛肉米粉

二人来重温旧梦,点的都是当年吃过的,冻柠茶,热奶茶,搭配三碗不同粉面,再点一碟“新嘢” 。怹熟悉前方的仁利粥品,连儿女多大,曾经在哪里念书也知道,这个地方比起茶餐厅,没有那种中西合璧的多样性,“没有面包,但强项是西多士,好典型的香港品牌”。

麦先生慨叹之后又少了一个去处:“香港就是这样的,可能会好杂乱,但乱中有序。”

他俩是模范夫妻,麦先生一生只打过一份工作,任职政府统计处,而太太一直在 NGO 工作。从感情到工作,从一而终。这个地方要划上句点,没想到人的感情要比这个地方长命。

因为近清拆,客人格外多,人人争着来怀缅。曾太也特别忙,几乎没有空档谈话。她惯常由早上七点忙到晚上七点,天天如是,全年只休初一到九。这么多年来,她只休息过一次,因为不慎煮面时被滚水烫伤脚,在医院休养了一个月。饶是如此,她也没有想过退下来。

“夏天最辛苦了。”海防道街市铁皮屋顶,一直没有冷气,又热又翳焗(指天气热得像人感到在蒸笼里一样

),曾经有师傅因此昏倒,档主形容“出面四十度,入面七十度,大腿出汗”,因天气选择由五月到九月休业。她指出,多年来政府坚持不安装冷气,摊档争取也无功而返,只安装了强烈风扇和抽气扇。

今次装修期足足长达十四个月,这段时间空档怎么办?“我就休息吧,伙计要找别的工作也得找。”曾太总算流露了一点笑意。“但我会继续做的。”万一要一脚踢(一个人包揽所有工作

)呢?“洗杯洗碗啊,楼面,全部我可以做到。”

这里的每月呎租最便宜,每平方米 316 港币,同地段大部份已超过一千,自然是邻近上班族的平民食堂。曾太没有想过装修后的加租问题,“自己冲的茶,给别人欣赏,觉得好就够了。”

这么多年来,随老师傅退休,数个伙计,只剩下她一个。从不休息,又是为何?“因为我钟意这份工,如果换另一个师傅,奶茶的味道就不一样了,费事客人诈型(不满)嘛。”

在庶民天堂的最后一个星期,回来的食客还可期,十四个月后,奶茶的味道永远不过期。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