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微软市值重回全球第一,所有“产业互联网”公司都得向它学习

微软公司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这次不再是乌龙了。

美国时间11月24日,不少媒体跟进了微软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消息,但这事儿最后乌龙了,外媒勘误说“因为苹果流通在外的股票变化,苹果市值仍然超出微软260亿美元”,微软撤稿。

11月26日,微软在盘中交易期间市值一度超越苹果,几乎就要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但截至当日收盘,微软股价有所下滑,苹果股价轻微上扬,苹果艰难守住市值第一的位置。截至当日收盘,苹果市值约为8286亿美元,高于微软的8173亿美元。苹果还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将围绕苹果——而不是微软。

令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有点头痛的是——在当日收盘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给了苹果一次“助攻”。后者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表示,他可能会考虑签署为从中国进口的iPhone和苹果笔电征收10%关税的法令。随后苹果盘后股价应声下跌2%。

在短暂的一周时间里,微软和苹果的市值在盘中一直呈现胶着状态。

终于在截至11月31日周五的美股交易中,微软收涨0.64%,报110.89美元,市值约为8512亿美元。苹果收跌0.54%,报178.58美元,市值约为8474亿美元。微软公司戴上“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皇冠。

微软公司的员工似乎在等待这一刻。周五收盘后,微软一名华人高管在朋友圈写下——“正式第一了。上次第一可能还是2002年。持续发展最困难。”

其实不光是苹果,今年10月,微软先是超越了亚马逊成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在全球大型科技股行列,最近微软的表现也忽略了所谓的美中贸易紧张对合称“FAANG”的大型科技股所加剧的前景顾虑。最近一段时间,美股大势下行,苹果领跌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Amazon)、Netflix以及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虽然这几家科技公司分属不同行业,但均受到了日益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微软则排除在外。

为什么是微软?

即使在很多微软专业用户看来,这家公司似乎过得并不太好——Windows系统软件所代表的个人电脑市场逐渐萎缩,人们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72亿收购的诺基亚“手机业务”,早已沦为“1%”或更少,粉丝自己都在社交媒体上尴尬地调侃;在搜索市场,Bing也不如Google这般热门;Surface产品似乎只受到了微软粉丝的拥护;office运行在Mac和iOS系统上,给“别人家”提供生产力。微软CEO对外的形象也不如亚马逊和苹果两家公司的CEO那样“光彩动人”,很少站在聚光灯下,没有太多“精神领袖”的感觉。

微软和苹果的上一次市值交锋还是在2010年,当时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在2000亿美元左右。那时的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刚刚开始推动微软向移动和互联网服务转型,不少员工还认为微软应该坚定守住“Windows”和“Office”业务。那一年的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正式发布iPhone 4,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几乎是踩着“生产力工具”这个口号上位。当时,iPhone 4的口号是——“再一次,改变世界。”

时至今日,前者苹果已经在削减三款新款iPhone的生产订单,据苹果最新一季财报——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中,苹果还宣布从2019财年第一季度起,苹果将不再在季度财报中公布iPhone、iPad以及Mac的销量数据。

反而后者微软,新一财季营收和净利润两项关键数字均高于分析师预期。微软的财报中的生产力与业务流程、智能云、计算业务三大板块营收都获得了增长,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还提到未来微软的几个着力点包括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这两个产品是面向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工具。

这可能是人们认为微软应该超越苹果的原因。华尔街分析师们认为微软最新财季表现大幅超越了他们的预期——尤其企业级软件和云服务未来的需求依然强劲。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19年企业花在软件上的支出将增长8.3%,这将是明年科技板块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分析师们说,微软在向基于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方面确实做得很好,相比较苹果硬件收入上的下滑以及手机行业的天花板等原因,微软企业级服务的稳定收入更值得期待。他们更看重可预测的收入流。

对于微软,人们更偏向于总结这样一个说法——消费市场见顶,企业们开始重视企业级服务市场。

这让我们想起了时下流行的一个说法——“产业互联网”。43岁的微软超越了比他小1岁的弟弟苹果,它重夺“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故事告诉我们,“产业互联网”,或者说各大瞄准“企业级服务”的企业,他们或许正迎来更黄金的一个时代;“产业互联网”从来不是哪一家公司发明的口号,它也不是喊出来的,它的背后还有——“a Cloud guy”领航微软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故事。

Satya Nadella:a Cloud guy

现任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于1992年加入微软,历经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两任微软CEO。他原担任微软云暨企业团队执行副总裁,在成为微软CEO之前,就在微软效力了22年。

图片来源:Hindi Khabar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在成为微软CEO之前,萨提亚纳德拉曾在Windows、Office等多个业务部门工作,先后领导微软的必应(Bing)搜索引擎、SQL Server数据库和Azure云计算业务。但大家对于他的标签,更多的是——他是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的“老将”。

自1992年加入微软以来,萨提亚纳德拉主导了涵盖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战略和技术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软迈向云计算,以及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云基础架构来支持Bing、XBOX和Office等其他服务。

2014年2月,萨提亚纳德拉正式上任微软公司第三任CEO。在上任CEO的第52天,萨提亚纳德拉在集团范围内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转型战略,强调在“后PC时代”,所有软件都为移动设备开发,云计算是战略重点。

自此,他的标签“云计算”业务在微软内部得到提升。

在自述书《刷新》中,萨提亚纳德拉提到,担任CEO以后,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微软”重拾灵魂精神”,这个”灵魂精神”就是”技术的全民化”。而新的“灵魂精神”代表微软必须抛弃过去,“技术的全民化”则代表不再简单的将“个人计算设备”作为核心,而重点要关注的是客户,是人。

天枰开始倾斜,这一举动也将在客观上降低Windows系统在微软内部的重要性,“智能云”开始改造微软。

在微软重要产品Office方面,为应对谷歌办公软件的挑战,微软在鲍尔默时期的2011年推出了Office 365,从软件授权模式改为订阅模式,用户按年或月付费。萨提亚纳德拉时期的office业务开始响应“移动为先、云为先”的转型战略,微软开始更开放的深入参与移动市场,比如推动Office跨设备应用开发,让用户在云上协作,让其更完美的运行在iOS等平台上,让iPhone成为“iPhone Pro”。

到了2017年中,Office 365的订阅收入已超过软件销售收入。

2018年三月底,萨提亚纳德拉发布公开邮件继续深化云计算业务改革——微软内部架构将会调整为三大事业部:体验及设备、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及研究。

微软所有的商业智能和云计算企业级服务将装入云计算及AI平台事业部,被单列成一大事业部。

其中,Windows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存在,Windows、Office、Surface、Xbox等核心业务并入体验及设备事业部,微软的Office业务的重心也将从桌面的软件转向了依赖云端的Office 365。由华人沈向洋领导的AI及研究部门则负责微软人工智能等前沿基础技术的研究,加速技术研究的商业化进程。

2008年开始秘密研发云平台

现在微软是怎样做生意的?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最开始接触微软,很可能是一张光盘;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微软就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了。《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报道提到,企业成为微软的客户会签订一个协议,微软会为这份协议中的部分软件提供折扣,比如Windows的授权费、SQL Server数据库的授权费或者Office的费用,进而刺激企业用上Windows以后,购买更多微软件和服务,比如早期的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现在的云端办公套件Office 365、Azure云服务等等。

这要从2014年7月份萨提亚纳德拉的一封内部信开始。在内部信中,他强调——微软的愿景不再是“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变成了“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成就不凡”。

亚马逊在2006年上线了AWS公有云服务,微软比亚马逊晚两年——从2008年起秘密研发云平台。两年后,微软在2010年2月正式推出“Windows Azure”云服务。

百度文库《为何需要云计算》一文中提到,IT服务已经成为任何商业运作的必备设施。云计算就是要将IT服务变得像用电一样简单。企业不需要担心电力来自哪家发电站、电线如何布设。同理,在云计算的Windows Azure帮助下,企业不再费心管理每台服务器用什么处理器、装什么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

云计算提供商集中管理软件和硬件。使用者能够在任何地方随时调用资源,用完以后及时释放以供再分配,从而避免资源浪费,降低了IT运作成本。企业得以将有限的资源和人力用于拓展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人们以前将服务器建立在自己公司,需要铺电线、购买硬件安装软件,现在人们只需要向云计算公司付费,一切由云计算公司搞定。它不光可以部署你的系统,还可以加速你的软件应用。成为这家云计算公司的客户后,它还可以为你提供增值服务。

在2014年,纳德拉执掌微软仅一个月后,萨提亚纳德拉的“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就辐射到了“Windows Azure”云服务。当年3月,微软宣布将“Windows Azure”更名为“Microsoft Azure”,此举意在修正其市场方向,而修正名称的意义也是为了要让外界不再认为Azure只能跑Windows操作系统,它可以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助力。微软的重心已经开始更多地向商用和企业业务倾斜,更确切地说,是向云业务倾斜。

在2014年7月10日的全员信中,萨提亚纳德拉提出“我们必须理解并拥抱只有微软才能带给世界的东西,微软是‘移动为先,云为先’世界里提供生产力和平台的专家,我们将重塑生产力,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成就不凡”。

这意味着微软今后更注重的是“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提供企业级的“生产力”服务,微软将在各行各业提出助力,微软将更注重智能云和智能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公有云市场,微软已超过Google,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而截止2018年三季度,亚马逊AWS占全球公有云市场32%的市场份额;微软以17%排名第二;Google以8%排名第三。

时至今日,微软已经完成了从一家产品授权公司向一家云服务优先的企业转型。微软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微软营收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萨提亚纳德拉主推的智能云成为增长最快的大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上升24%,Windows业务在微软总体营收当中的比重已经降到9%以下,其中Azure云服务增速达76%。

“产业互联网”样本

2018年,腾讯高调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喊出口号——10月,腾讯宣布架构调整,新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告成立,它整合了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LBS等行业解决方案。马化腾发表的公开信中特别提到:“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空中楼阁”。

转型成功的微软虽然没有发明“产业互联网”,但“产业互联网”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概念。

2015年3月,时任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断产业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云计算等新技术会给各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提升机会,并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爆发点,已为之进行了六年的技术部署。”

阿里云的云计算最初其实是建立在自身需求之上——2009年,阿里云写下了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同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宣布启动一个叫做双11的促销活动。过去几年,阿里云提供分布式计算,提出“产业互联网”的计算技术都是在支撑数以亿级的计算需求。

在腾讯云的官网,腾讯提到腾讯云的孵化是建立1999年-2010年间QQ、QQ空间等产品的高速发展上。

相比起来,微软2010年上线服务,在2014年萨提亚纳德拉开始确立“Microsoft Azure”新市场方向。

Gartner发布的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显示,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位列全球前三,其市场份额均得到持续扩大。而阿里云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3.0%扩大到2017年的3.7%,第四名Google的市场份额为2.8%。

微软押注云计算,更像是现在那些转型“产业互联网”或押注“企业级服务”公司的学习样本。他们有相同的际遇——从前主要向数以亿级的消费级市场提供产品。微软向世界供应最好的操作系统,腾讯和阿里巴巴面向的是社交游戏和购物体验,如今他们正面临转型——通过云业务改变公司架构和战略,转而提出主要发展“企业级服务”的目标。

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一位人士这样评价微软云业务——微软历经错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还一直坚持企业软件和云服务。跑得快不是优势,跑得远和持续的久才是王道。企业软件服务未来的成长空间比To C更巨大。

2017年,微软还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以推进在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的生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