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说A股和其他市场无法融合,它来当中和剂

今年 1-9 月,港交所 IPO 融资额 307 亿美元,A 股的 1014 亿人民币只有它的一半。在全球 IPO 总交易数量下滑,同比下降 19%的情况下,香港市场却有 108 家企业在港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 50%,数量称冠全球。到 10 月底,今年港交所的 IPO 融资额已经高达 2557 亿港元,去年同期才 892 亿。相应的,港交所的收入、利润都创了历史新高。

不仅港交所如火如荼、A 股一蹶不振,而且站在港股身后的,是小米、美团、华兴资本,这是新经济的象征和温度计。

业绩好,新经济明星公司云集,港交所 CEO 李小加在日前出席彭博创新论坛时说,中国内地市场是淡水系,世界市场是咸水系,两者无法融合,需要香港扮演三角洲的角色。

前几年可不是这样的风光景象。

2014 年,因为港股不接受同股不同权的公司,阿里巴巴转赴纽交所,进行了创纪录的 250 亿美元上市,使得港交所开始思索自己的定位和未来。

当时,香港股市能撑起台面的公司,除了中国国企、汇丰、李嘉诚系的公司,基本就剩腾讯,以及各种地产金融外贸等传统行业公司了。这几年中国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因为盈利不达标无法在 A 股上市的公司基本都去了美股。

跟内地的沪深交易所不同,港交所是上市公司,有盈利压力。

李小加曾经在港交所的网站上发表《我们问对问题了吗——关于香港市场核心价值的思考》 ,探讨香港是否应该为了迎合内地大公司的上市而改变“同股同权”制度,香港是否应该为了商业利益牺牲“同股同权”原则。

在过去三年,港交所经营业绩基本原地踏步。2015、2016、2017 年,营收分别为 112.05 亿元、99.43 亿元、110.1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66.44 亿元、51.35 亿元、61.48 亿元。作为港交所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内地的 CEO,李小加压力不会小。

眼看着过去几年成长起来的又一批新经济公司开始进入上市周期,这次港交所率先改革,接纳双重股权制公司上市,允许未盈利的生物技术企业上市。港股的上市制度改革,是它面对困难时的探索破局的重要一步,极大地提升了港股市场对于新经济公司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内地资本市场监管思想的调整。这成了港股、美股、A 股三地制度改革竞争的开始。A 股市场监管层及参与者逐渐认识到,A 股市场必须变革,才能在和港股、美股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虽然快速推出的 CDR 制度在后来操作中不顺利,但在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直接指出允许科技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架构。11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进博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这被广泛视作 A 股对港股的新一次追赶。

题图来源: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