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圈也有鄙视链?来看看竞技运动员和野外玩家的表现…

日前国家队运动员瞿海滨在六盘水牛鼻洞岩场 Onsight 完成了线路“小丸子”(难度 5.14a ),这创造了国人野攀的 Onsight 最高纪录。随后,他又仅用两把尝试就完攀了另一条同等难度级别的线路——“白酒王”。而在该纪录诞生的前一天,他刚刚夺得“多彩贵州”攀岩联赛(月照站)的难度项目冠军。

“Onsight 5.14 级别线路”的冲击力,似乎掩盖了他刚刚获得难度赛桂冠的光芒。也许是因为他早已是各项赛事领奖台的常客,导致我们并不惊讶于他傲人的竞技水平,反而不熟悉他同样强悍的野外攀爬能力。又或是长期以来的“偏见”让我们心底总是觉得野外攀爬能力才是衡量一个攀岩者真正实力的更好尺度?

仅仅在赛后休息匀出的一天攀爬时间,瞿海滨就能够取得如此高效的野外攀爬成绩,也许是因为长期的高质量系统训练和残酷的赛事比拼,让他锤炼出很强的综合能力,充分去除了短板并且更习惯于把握每一次尝试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率的攀爬。

攀岩圈的鄙视链从何而来?

在今年 7月份世界杯难度赛 Briançon 站比赛中,德国选手 Alex Megos 夺得冠军。一同杀入决赛争夺冠军的还有 Stefano Ghisolfi(意大利)、Romain Desgranges(法国)、Jakob Schubert(奥地利)以及 Domen Skofic(斯洛文尼亚)这些比赛经验非常丰富的世界杯决赛常客。而 Alex Megos 很少参加世界杯比赛,通常他会被认为是那种野攀能力突出,但是比赛容易懵圈的典型人物之一。Alex Megos 的“黑马式”夺冠,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那次比赛的线路偏向于传统的对抗型风格,这要求选手在相对静态的、技术型的动作上发挥得更好并且更加善于休息。

这两个事件不禁让我们又联想起那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似乎比赛定线风格与真实岩壁有高度相似性,野攀型选手就可以完胜竞技型选手;但是当竞技型选手走向大自然的真实岩壁,取得的成绩很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Alex Mego 在世界杯难度赛 Briançon 站比赛中

这种论调的盛行,也许是因为攀岩的脏袋(dirtbag)文化仍然是一种备受推崇的乌托邦理想,如果攀岩给人的感觉过于浮华和光鲜靓丽,似乎是陷入了一个诅咒。在攀岩圈的鄙视链条里,似乎穿着破衣烂衫的野攀党可以随意俯视钟情塑料支点的竞技玩家。那些在荧幕直播和观众欢呼声中,在各种大造型间做出奇怪的体操似的、跑酷似的动作,和“真正的攀岩”好像关系不大。

  • 正式的攀岩比赛可以追溯到 1947 年,当时为了庆祝苏联成立 30 周年,在卡夫卡兹地区的悬崖上举办了一次攀岩比赛。这是一个速度比赛,攀岩者在顶绳保护下爬上 30米高的悬崖,然后在两个方向上完成 30 米的横移。
  •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难度比赛开始在欧洲出现,首场比赛是 1985 年在 Sportroccia,位于意大利巴多内基亚的石灰岩上。
  • 1989 年 UIAA 世界杯赛制诞生。
  • 1991 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
  • 1999 年世界杯开始有了攀石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竞技攀岩不断成长。 随着攀岩馆的繁荣和随之而来的青少年攀岩选手数量的激增,这项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广泛的受众,攀岩者们有幸在更年轻时接触到它,并且攀岩在 2020 年首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Ondra 在 2016 年巴黎世锦赛难度赛中

即便你想要 diss 竞技攀岩,也需要正视一个事实——竞技赛事对攀岩这项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野攀高手也是顶尖竞技玩家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攀岩者 Jernej Kruder, 他是十年后首度重复 Chris Sharma 那条传奇深水抱石线路的人。这条线路位于西班牙的 Malloca 岩场一个叫 Es Pontas 的海上大拱门上,它广为人熟知,缘自于记录 Sharma 磕线过程的电影——《King Lines》(王者之路)。

这条线路的难点包括一个距离海面 35 英尺高的位置完成一个跨度超过两米的 dyno 动作,接着还有十六米的长距离耐力考验,最后线路结束在 20 米高的位置。在四周的攀岩假期中,Jernej Kruder只用了“仅仅” 35 次就完成了这条线路。而 Sharma 曾在三年内四度造访 Mollorca 才成功完攀。

Jernej Kruder

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竞技场的高端玩家,比赛成绩同样耀眼,是今年世界杯抱石项目的年度总冠军(年度积分第一名的选手),在今年举办的七站比赛中,他六度挺进决赛,夺得梅林根站冠军,莫斯科站、泰安站和慕尼黑站亚军,并且在慕尼黑站预赛结束时就提前锁定年度冠军。

1996 年出生的以色列选手 Alex Khazanov,在本年度世界杯泰安站抱石赛首次杀入决赛就夺得冠军,是不折不扣的黑马。但如果了解他的攀爬实力,这也并不让人感到很意外。在此站比赛之前,他三次成功杀入抱石项目半决赛,还多次夺得以色列抱石锦标赛冠军。

Alex Khazanov 在攀爬“两个世界的故事”

同时,他的野外攀爬也是顶尖水平。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他完成了至少 15 条 8a 以上水平的线路。在今年年初前往瑞士的一次野外抱石之旅中,他完成 4 条 8C | V15 难度的线路,其中包括“两个世界的故事”这样被誉为标准 V15 的高难度线路。

过去一年的野抱战绩让他荣登 8a 世界排行榜的第六名

更多我们熟悉的例子还有:2017 年,Adam Ondra 首攀世界上第一条5.15d 难度的线路——“Silence”(寂静);同年,Angy Eiter 完成难度 5.15b 的线路“ La Planta de Shiva”;以及 2016 年,Nalle Hukkataival 首攀 V17 的抱石线路 Burden of Dreams。

所有这些攀岩者都是或者曾经是高水平的竞技攀岩者:Adam Ondra 曾夺得 14 站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并且是 2014 年世锦赛的难度和抱石双料冠军,以及 2016 年难度冠军和 2018 年亚军;Angy Eiter 曾 4 次获得世锦赛女子难度冠军以及 25 站世界杯分站赛冠军。 Hukkataival 在 2004 年到 2011 年间,也长期参加世界杯博尔德站比赛。

Angy Eiter 在攀爬线路“ La Planta de Shiva”

新世纪的“脏袋”文化

近年来我们看到的这些顶级攀岩者取得的诸多突破都多少可以追溯到他们与教练前所未有的紧密合作,也相当程度上是受益于运动科学的快速发展。 观看 Ondra 突破 5.15d 的攀登纪录片《寂静》,我们可以看到他与奥地利理疗师 Klaus Isele 的密切合作,他不仅帮助 Ondra 保持健康和恢复体能,而且还协助他构思一系列充满未来感并且匪夷所思的动作序列。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来自顶级攀岩者的每一项进步,要么身在比赛系统中,要么曾经从中受益。

Ondra 同理疗师 Klaus Isele 在线路“寂静”下做拉伸

每个精英竞技选手都是攀岩成瘾者——成为顶级竞技选手意味着你必须吃饭、睡觉和呼吸都要想着攀岩。 事实上,在竞技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二十一世纪版本的脏袋文化,参赛者们共享酒店房间、露营地和公寓楼,并在比赛淡季期间长时间工作以筹备参赛资金。

在 2016 年世界杯 Vail 站抱石比赛之后,来自俄罗斯、以色列、斯洛文尼亚、意大利、韩国和加拿大的攀岩者们聚集在埃斯蒂斯公园的一家酒店,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去落基山国家公园抱石。 这次攀岩旅行中,俄罗斯的 Rustam Gelmanov 首次重复线路 Hypnotized Minds(难度 V16),韩国的千宗元 Jongwon Chon 首次重复了线路 Jade(难度 V14)以及许多其它很有份量的完攀。

Rustam Gelmanov 攀爬线路“Hypnotized Minds”,该线路的首攀者 Daniel Woods 也是竞技场常客

今天的竞技抱石与野外攀岩已相去甚远,总的来说高水平的比赛者能力都非常的强。 这项运动已经发展到一系列超级小支点并不足以区分运动员的水平,现在能考验运动员的不只是纯粹的爆发力、极限耐力和手指抓握力,更多的是构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如何实现动作序列。

Margo Hayes 在青少年阶段各种比赛考验洗礼后,成为首位完攀 5.15a 线路的女性攀岩者

德国传奇教练乌多·诺伊曼认为动作技术风格的演变是这项运动的一次重大进步,我们正在见证攀岩者从塑料转向岩石。

“今天的攀岩者并不比他们的前辈更有力”诺伊曼说, “但是他们可以更好地做出各种非常规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有更多的方法来施加身体张力并将力传递到手脚和接触点之间。肩部,背部,臀部和脚踝的灵活性,使得像 Adam Ondra 这样的现代攀岩者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利用更多不同的支点组合。”

Ondra 攀爬线路“寂静”

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些技艺超群的竞技选手将这些新派的技术应用到真实的岩石线路攀登上。重点是,无论年轻攀岩者们对垂直上攀的热情发源地是在攀岩馆,还是在他们家乡的山间悬崖上,他们都在前所未有地推动这项运动。

现在是时候告别对于竞技攀登的任何耻辱感,而欢迎它作为我们这项运动的顶级人才孵化器。

相关阅读:

为什么攀岩赛事中有越来越多的“跑酷风”线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岩点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