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联手开发新型大米,去壳后可以保全更多谷物营养成分

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或许能止住你的饥饿,但不能保证你的健康。今年 10 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程研究组织(CSIRO)就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培育出一款更有营养的新型白米。

这种白米的糊粉层比平常白米要厚 4—12 倍,这就意味着当它被抛光处理以去除外层时,可以尽可能多的保全谷物的营养成分。

左图为标准米粒,右图为厚米米粒。图片来自 CSIRO 官网

糊粉层是稻谷从外向内数的第四层物质。一般稻谷从外向内的构造是稻壳、果皮、麸皮、糊粉层、胚芽、胚乳,其中,糊粉层及之外的部分含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胚乳是主要含淀粉的精米部分,营养素较少;胚芽位于谷粒的一端,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

平日我们吃的白米大多是精米,也就是将稻谷多次打磨和抛光,把胚芽、糊粉层及之外的营养物质全部剔掉,只留下淀粉量高的胚乳部分。之所以会如此处理,是因为精加工的白米白皙如玉、口感软糯、适于烹调,很容易被咀嚼、吞咽及消化,保存期也更长久。

不仅没有什么营养物质,还会使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增高。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 2012 年时就得出结论,吃较多的白米饭可能会使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特别是亚洲人群(主要指中国人和日本人)。 

因为精白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被人体吸收后会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可以升高人的血糖。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白米饭的血糖指数(GI) ≥ 70,数值越大越易使人体内的血糖升高。

各种食物的血糖指数。图片来自香港糖尿联会

以前,要么就保留外面四层营养物质,经过粗加工制成糙米,要么就将薄薄的四层全部剥除,制成没什么营养的精白米。

但现在,这个对基因做小小改变就能孕育出的新品种有着厚厚的糊粉层,食品加工商就有更多的选择 —— 既可以粗加工制成糙米,也可以只保留部分糊粉和胚乳,不仅更接近精白米的味道和质地,还保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纤维,在下消化道内分解,增进肠道健康,也能避免血糖急剧升高。

这些新品种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因此有希望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CSIRO 还打算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看看这项创新的尝试是否也适用于小麦、大麦和高粱。 

题图来自 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