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过去个人生活的一些经历,我原来是在北大山鹰社,从上大学的时候我接触到登山,然后到深圳做登山运动协会,后来开始跑步。其实我登山的时候不是现在这个体型,肚子比较大,每次登山之前体重会降下来,但是基本上两、三周会恢复,再往后体重就会超过登山前,所以登的越多,体重超的越多。

最早接触登山的时候是在北大山鹰社,我第一次登山是28年前在青海的玉珠峰,当年我们登山的典型装束居然是牛仔衣和牛仔裤,全队唯一的一把冰镐握在最漂亮的女队员手里,那个时候条件确实比现在差远了,攀登难度和风险也要大很多。

关于珠峰攀登的准备

我去登珠穆朗玛峰是在2013年,而就在前一年的7月份,我去登慕士塔格峰,那里特别适合滑雪,结果水平不行,滑下来的时候摔了一跤,就把前叉韧带给拉断了,听到医生说要做手术的时候简直是万念俱灰。头一年7月份断的,9月份做的手术,第二年的4月份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其中有一个月是不能下地行走的,只有4个月的时间做训练,医生说你这恢复和训练时间肯定不够,是没法去登珠峰的。但我当时不死心,用这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恢复,这是我当年面对的一个难题。

那个时候对术后的康复训练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从网上找很多资料。训练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每个角度的增加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用了大概差不多4个月的时间,才开始进行体能训练。从刚开始慢慢的恢复走路,然后到跑步,到第二年的4月份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关于健康管理

2011年的时候我还是很胖的,到2013年的时候就明显瘦下去了,从80公斤,到后来的70公斤,瘦了10公斤下来。还有血脂也是偏高的,一个喜欢登山的人血脂偏高,有轻度的脂肪肝,然后医生会给你一个建议,建议你多做登山运动,这是很有讽刺意义的。我当时的登山活动并没有太好地科学化和系统化,没有关注身体的一些内在健康指标。以前登山是我自己的业余爱好,现在它和其他运动一样,是我管理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方法,我现在有很多的时间用在跑步上面,包括一些超长距离的越野跑。

在我了解了生物以后,我知道人的生命都是DNA开始的,从DNA到蛋白小分子,到细胞,到器官,形成了一个人。我们平常关注的身体指标,都是从细胞这个尺度开始了解的。有许多指标我们看不到,但它们是影响我们身体的内在因素,这些微观的指标可以用运动来进行刺激,让它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来提升健康。我们去测遗传性基因的特征,这些东西是从爹妈身上带来的,了解了以后可以合理的制定目标。以我自己为例,做了检测以后发现,其实我不是一个耐力型的人,尽管我做的这些事比如登山、马拉松、越野跑,都好像都跟耐力有关系,大家都觉得我是个耐力很强的人,但实际上我不是,测完之后发现我耐力基因表现很差,能够做到这些事情不是因为我耐力强,而是因为我喜欢做这个事,坚持去做最终就做到了。但我不能跟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去比成绩,仅仅是能完成而已。

这里面有一个指标可以说明这一点:最大摄氧量,一个优秀的耐力运动员最大摄氧量通常在60-70之间,顶尖的运动员如K天王能达到90,而我的最大摄氧量是42,正常情况下他吸一口气能顶我两口。所以他可以在适应后用一天时间往返珠峰,而我要用5天。

极限耐力赛的科研

我去参加过一个超长距离的极限耐力赛,这个赛事是甘肃瓜州举行,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补给,队员需要自己导航,快的人用了4天完成,我是慢的人,用了6天,所以我要是跟优秀运动员比的话,就会死的很难看。

当时我们有几个队员一起组成了垫底群,说好大家结伴而行,互相之间不抛弃。这个赛道就在古丝绸之路上,当中会经过很多的古迹,就好像当年的士兵在戈壁滩上在奔跑。为了更好地了解运动员在这种极限运动下身体指标的变化,我们在赛前、赛中、赛后都采集了运动员的血样进行分析,了解身体里面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

我的耐力基因表现中好多个位点都是偏弱的,除了把糖脂代谢能力这块,是唯一的一个还算不错。我们把耐力基因表现和名次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并没有太强的关联性,所以耐力基因并没有从根本上决定比赛的结果。

另外一个是供能基因表现位点,大部分运动员这一块表现不错,都比平均水平高。所以耐力运动这一块对供能基因调动还是显著关系的。有些人跑百公里的时候,跑到60公里、70公里不行了,因为消化系统瘫痪了,这种情况下很难持续下去,所以最后能够活下来的才能完赛。

在这个赛事过程中也很多的风险,恶劣天气如暴风雪、沙尘暴,一天的温差可以达到45度。我们在很多场合下面会有这样的一些照片,疲劳时随地可以躺下来睡觉,几乎是秒睡。

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这个区域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当时走到那特别累,就想坐下来稍微缓一下脚。我坐下来掏出手机想看下所在的位置,可能十秒钟不到就睡着了,我后面有一个伙伴,他给我拍了这个照片。几分钟后我醒了,一抬头看到他在我前面两米的地方躺在地上也睡着了,拿着相机的手还摆着拍照的动作。说明当时人的身体正处于一个极度疲劳的状态,我们正常情况下有一个应急反应,人最累的时候,大脑会有一个信号,这个时候你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做皮质醇,能强行的让身体调动起来,让自己兴奋起来,但是长时间的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你的身体会过度透支,我们发现大部分运动员的皮质醇的水平会升高百分之 200、300,图表上的这个红点是我,在所有运动员中是最低的,于是我知道当我不使劲去拼的时候,就可以把皮质醇水平控制到很低的程度。

还有一个叫睾酮,在做长距离有氧运动的时候睾酮会下降,我降低的也不多。

赛后分析发现还有一些身体营养素的流失,其中有一个氨基酸叫做羟脯氨酸,这是胶原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我的流失比率是所有运动员中排在第二位的,流失了80%多。这次跑完之后得了足底筋膜炎,这和羟脯氨酸的流失有很大关系。这提醒我们在运动过后要多补充氨基酸和维生素一类的营养素,VC和VD都是容易流失的,你要多补一些才行。

还有一个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去年在瑞丽马拉松时,我拿自己当小白鼠用动态血糖仪监测饮食补充与血糖的变化的关系。那次跑全程马拉松的时候我一共吃了四条能量胶,这个是曲线的变化,每一条能量胶可以持续40分钟左右,然后慢慢降下去,每一条能量胶带来的血糖变化都非常规律。而到终点休息了一会儿后吃了一碗米线,结果这个血糖大幅度上升,比能量胶的升糖效果高出许多。现在很多糖尿病都是因为我们过多摄入了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现在年轻问题还不大,但是到年纪大的时候这些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保持科学、系统性的运动,关注自己身体的各项健康指标,让自己的身体调到最佳的状态,这样才能让我们有机会实现一个又一个攀登的目标。祝愿大家都成为新时代的80后:八十岁的时候还有八块腹肌,金山银山都不如寿比南山。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曹峻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