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原导演陈晓卿及原班团队,带着他们的新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回来了。
时针拨回一年前,2017年10月23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宣布自己从央视离职。
作为《舌尖》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总导演,陈晓卿可以说是将国产纪录片推到新高度的引领者。在《舌尖》之前,纪录片并不是被人们所广泛喜爱的一种题材;《舌尖》播出之后,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还带动了其他美食纪录片的“跟风”。此前,人们都没想到纪录片也能这么好看。
熟悉《舌尖》和陈晓卿的观众都在猜测陈晓卿离职后的去向,但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可能都没注意到这条新闻。直到今年初《舌尖3》播出,养生理论、中药口红、手工制铁锅宣传……一系列内容引发争议,观众们才发现原来换了导演和团队,并开始呼唤陈晓卿回归。
迎着这份期待,10月28日,陈晓卿带着他的新作《风味人间》重返,交了答卷。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不要当美食纪录片来看
《风味人间》目前只播出了第一集《山海之间》。内容与题目相称,格局宏大,展现了许多地理风貌。全集看下来,最直观的感受是:美。随便截几屏,便是构图和色彩都非常优秀的画面。
航拍镜头出现得很频繁,恍惚间,我以为自己在看的是《中国地理》。
水下镜头也拍得很精彩,不禁联想到了《蓝色海洋》。
“显微镜下,麦粒内部汁水充足,糖分尚未转化为淀粉。”
“微生物是这里最勤奋的隐形工作者。在它们的努力下,蛋白质和脂肪得到全面分解,释放出大量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香味物质。”
各种微距和显微镜头,配合科学专业解说,《风味人间》制作团队仿佛是在带着做科普的心拍美食纪录片。
最圈粉的,是最后出现的台湾镖鱼手。
在随着海浪晃动的镜头下,他独自站在镖船最前端,俯瞰整个海平面,不慌不忙,利落果断。故事性充足,集中注意力镖鱼的场面也被拍得惊心动魄。
据说,为了在确定的日期前采集到成功镖鱼的素材,摄制组甚至还跟随着渔民到当地的庙宇叩拜祈祷。最后一天晚上拜的是“山海庙”,不知第一集的名字“山海之间”是否与此有关。
与这些高质量镜头相比,反而是美食特写部分占的篇幅表现一般。第一集看下来,最诱人的是以大闸蟹熬油炼制的秃黄油饭:
满满的蟹黄蟹膏和黄色油脂,配上颗粒饱满的白米饭,真是毫不掩盖地挑逗着人类对高脂肪、高蛋白和淀粉的本能迷恋。
但开场最先出现的马、羊肉对许多不惯食羊的观众来说有些重口,并不是很友好。片中出现的其他美食如巴楚蘑菇、冷笋等,也没有多少被拍摄者享受食用的镜头。
第一集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观看体验很享受,画面美好,故事也精彩,但似乎并没有那么“美食片”。
《风味人间》的官方简介是这样写的:
“腾讯视频大型自制纪录片《风味人间》将讲述全球范围内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定位是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其实这也与此前《舌尖》的概念相似,在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陈晓卿曾表示,《舌尖1》“要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
陈晓卿对于美食类纪录片的最深层次追求似乎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在《舌尖3》上没能成功实现的计划,在《风味人间》完成了吗?
另一部《舌尖3》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解说李立宏和bgm的声音一出来,观众就很容易立马回到看《舌尖》的状态中去。
《风味人间》的总顾问是上海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飞、香港美食专栏作家蔡澜,和心理学教授陈立,这三位都是之前《舌尖》的美食顾问;首席科学顾问云无心,解说李立宏,以及学术顾问团队、导演摄影团队、声音制作团队和制片团队,也依然是《舌尖》的原班人马。
尽管陈晓卿在宣传时未曾提及《舌尖》,官方简介也没有相关字样,但对于因第三季而感到失望的观众们来说,《风味人间》无疑就是他们想要的,真正的《舌尖3》。
《舌尖2》播出之后,人们都还以为第三季依然会是由陈晓卿执导。在2015年5月的央视纪录频道推介会上,陈晓卿还向记者透露《舌尖3》会加大美食的比例,相应减少故事性的成分。
他还表示,第三季与前两季最大的不同是,将在全世界的框架下审视中国美食,会有更宽阔的视野,将国外美食与中国美食做比照。
诸多掣肘,陈晓卿没能完成他理想中的《舌尖3》。
目前从《风味人间》第一集来看,暂时并没有减少故事性成分,增加美食部分比例。但片中出现的西班牙火腿、法国瀑布土豆泥和荷兰大闸蟹,也许正是按照着陈晓卿当初所设想的方向进行着。
另一方面,《风味人间》的简介也映证了这一点。
“总导演陈晓卿全心投入,带领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挖掘深度与广度兼具的创作题材,将为观众呈现全新的视听盛宴。”
创作题材的挖掘耗时四年,这之中的前三年间,陈晓卿尚未从央视离职,且仍在与团队筹备着《舌尖3》。
而《风味人间》,便是他们当初未能完成、如今终于圆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