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应如何理解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10月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正式实施后,小普在知乎上作了回答“免征额提高到5000元能为大家省下多少钱”的解读。

如何看待个税调整到5000?

这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出来了。目前,征求意见稿正处于讨论完善中,初步确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关于这份征求意见稿,小普发现大家关心的问题集中在这几个上:个税专项扣除包括哪几项?具体额度有多少?又是如何实施?能为百姓带来多少实打实的好处?小普现在就来逐一解读。

根据征求意见稿,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6项,具体扣除额度和操作方式如下:

  • 子女教育:每年12000元

注意,这里的教育是指从孩子学前教育一直到往后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硕博教育。子女教育抵扣按照每个孩子一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扣除。

扣除方式可由父母双方承担一半,也可从爸爸或妈妈某一方那全额扣除。

  • 继续教育:每年4800元或3600元

所谓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其实就是考证了就能每年有4800元或3600元的收入不用交税。4800元是学历继续教育,比如在职考研考博读MBA。3600元是职业技能继续教育,比如教师证、电工证等专业技能证书。

小普有个建议,为了最大化地获取个税减免,建议大家一年考一个证,分开来考能多获得几年的政策优惠。

  • 大病医疗:每年60000元

每年自己在大病医疗上的支出,在15000元以上的部分,可以不用交税,每年最高6万元,即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是不用征税了。

小普的建议是,虽然有税收减免,但还是要好好保重身体,最好别生病,生病期间失去收入来源,是不一定有税可抵的。

  •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每年12000元

如果你买了房,并且是人生第一套住房,那么在偿还贷款期间,每年有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收入可以免予征税。抵扣方式可由夫妻一方扣除,也可以约定比例扣除,当然这需要夫妻事先商量好。

注意:非首套住房不得享有扣除,且只有一次扣除机会。

  • 住房租金:每年最高14400元

除了购房者,租房党也同样可以享受政策红利。注意,要想享有这个红利,必须只租房而没有住房,两者只能选其一。

而租金抵扣的标准,也跟你所在城市有关。

  • 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年14400元(每月1200元);
  • 在市辖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 市辖区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夫妻在同个城市租房,只能由一方扣除租金,夫妻在不同城市租房,可分别扣除租金。

  • 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每年24000元

在养老方面,父母都是60岁(含)以上,且你是独生子女,那么每年有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收入不用征税(非独生子女的,需和兄弟姐妹约定分摊比例,但比例最高的那位,抵扣额度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另外,其他法定赡养人的支出也享受同样的抵扣额度(其他法定赡养人: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子女已去世,由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承担实际赡养义务,不区分城乡、有无退休金等情况)

加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后,明年起我国的新个税计算方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月收入

-三险一金(工伤险、生育险由企业负担)

-5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个栗子,假设广州的小王已婚已育,孩子已上幼儿园,小王夫妻名下有一套新购首套房产,此外小王还在MBA就读中,小王是独生子女,父母均年过60。

小王在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为10000元,那么小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10000

-5000(免税额)

-1000(子女教育)

-400(继续教育)

-1000(首套住房贷款利息)

-2000(独生子女赡养老人)

=600元

个人所得税=600*3%=18元

也就是说,扣除三险一金后月入10000的小王,在抵扣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后,个税仅为18元。

而如果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小王的个人所得税=(10000-5000)*20%-555=445元,相差445-18=427元。

另外,可能有人会问,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这么多,计算也复杂,为什么不干脆将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这样不是省事多了?其实,不将起征点一刀切提高到10000元,是为了让生活负担重的人享受更多减税红利。因为同样是月入一万,有的人需要养老育儿、交房贷房租,有的人并不需要,生活负担是不一样的。

关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小普就解读到这,后续小普还会就个税专项抵扣的缴纳方式、缴纳比例等落地细则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大家可以关注下小普的公众号:平安普惠社区,一起涨姿势!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平安普惠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4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