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融资政策在被严格限制两年后,最近一周内大幅扭转

截至上周五,A 股总市值已经较年初跌去近 25%,大批民营上市公司面临资金困难、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风险。

周末,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副总理、央行行长、银保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在短时间内密集发表对股市的新措施、新看法,A 股政策出现大幅度转变。

周末高层给出的应急措施主要也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一是鼓励各类资金续接股票质押业务,二是放松质押新规的要求,减少平仓的出现。

比如金稳委会议要求集中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行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国务院分管经济的副总理刘鹤提到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放开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允许它们设立专项产品承接濒临爆仓的上市公司质押股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鼓励地方国资基金一起参与。

简单说,就是几部委鼓励各类资金化解目前上市公司遇到的资金问题、股票质押风险。这大幅扭转了过去 2 年的监管从严的趋势。

近两年来,金融机构在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优先贷款给看似信用更佳、资产更厚实的国企,民营企业被动转向利率更高的股权融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这种政策偏差的影响。

2017 年 2 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也就是“再融资新规”。规定上市公司定增融资规模不得超过公司市值的 20%,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不得少于 18 个月。

政策本意是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消除定增套利空间。但在实践中,新规变相突出了大市值公司的融资能力、打击了小市值公司的融资能力,这与后来的中小型民企普遍融资难有直接关系。紧接着,2017 年 5 月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拉长了投资者参与股权融资的投资期限。

在堵住了民营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增发股份等主要融资渠道后,大股东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股票质押融资。于是股票质押融资成为不少上市公司资金的核心来源。但随着二季度之后中国内外部经贸环境恶化,股市连续大跌,直接把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暴露出来。

过去 2 年的监管政策制定的主要思路,是以全面的限制措施,矫正过往市场的快速套利策略,但造成的后果之一是降低了市场活力。近期连续出台接纳同股不同权科技公司的修法、股份回购制度、配融规则修订、为股票质押业务引入资金方,固然是及时的应急措施。但要有效提振股市、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还需要更多长效方案出台,而不是经常在两三年内从一种矫枉过正切换到另一种矫枉过正。

题图来源:Pixaba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