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脩去世,他最早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

10 月 19 日,日本籍海洋生物学家、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下村脩去世,享年 90 岁。他的母校日本长崎大学周日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死因为自然死亡。

2008 年,下村脩和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一起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们发现并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 GFP )。绿色荧光蛋白可以被用在三个领域:有毒物质检测、神经生物分析和基因动物研究等。荧光蛋白在神经生理学上的应用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看见以前所看不见的新世界,例如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或者癌细胞的扩散方式。基因动物研究则指的是可以将一种动物基因在另一种动物体内表达,此举简化了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

下村脩在这个奖项中的作用是和同事一道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1961 年,下村脩获得了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机会。他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逊( Frank H. Johnson )教授一起从事水母发光机制的研究。下村脩和他的同事们在美国西海岸的海港附近收集了一万只水母,并在一只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找到了绿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GFP ),图来自中国显微图像网

1962 年,下村脩和他的导师约翰逊教授在美国细胞生物学权威期刊《细胞和比较生理学》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内容是对蛋白质发光进行分析。但是一直到 1974 年,“绿色荧光蛋白”才被提取出来。下村脩当时并未意识到绿色荧光蛋白的作用,直到八九十年代学界才有了突破。

下村脩是一名核武器的强烈反对者,并且强烈批评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射原子弹的行为。

下村脩出生于一个日本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日本福知山团的领导。下村脩的童年是在满洲里和长崎度过的。作为家里的长子和下村家族的继承人,奶奶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由于二战,下村脩中断了自己中学的学业,到一所工厂工作,直到 1951 年才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附属专门部(今天的长崎大学药学部),并于1960 年获得了名古屋大学器官医学的博士学位。 

1945 年 8 月 9 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当时下村脩才 16 岁。他在原子弹爆炸前曾在西边看到 20 架 B-29s 战机飞过上空,随后便发生了爆炸。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长崎,下起了黑雨,空气中满是放射性物质。回到家,下村脩的奶奶立马让他洗了个热水澡,以免有害物质在身体上停留。他也成为了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的亲历者。

大部分时候下村脩都将这段往事从脑海中遗忘了。但是在 2008 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文章中,他谈到了自己对于那次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的感受。

“即便在广岛使用原子弹是正义的,为的是结束战争。三天后在长崎使用原子弹则只是想测试一枚新的武器而已,那不是正义的。”

如今,在下村脩的母校名古屋大学中设有一“诺贝尔奖得主雕塑区”,下村脩代表雕塑也在其中。2015 年,日本广岛县尾道市高根岛的岛民自费设立“海萤之碑”,以纪念 1958 年,下村脩曾经和恩师平田正义造访该岛,从事海洋生物萤光素的采取工作。 

题图为下村脩,题图和文中图来自 Boston University 和中国显微图像网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