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世纪:论 Bilibili 和 Youtube 的变化

…………用户低龄化。 B站的知名度暴涨,吸引了一大批新用户进入,其中就有不少被网民称作「小学生」的人群,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这些群体一大特点对ACG文化和网络暴力知之甚少、容易盲目随波逐流

…………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类营销号开始大量出现——影视剪辑、没有内涵的「影评」(即简单把剧情说一下就当成「影评」视频发上来滥竽充数),以及人见人憎的「标题党」视频,开始充斥B站,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B站审核团队却放任这些视频的滋长,进一步引发了用户不满。

〈Bilibili 2018 七月事件始末〉/绿豆糖维

我曾经在知乎的某个答案底下,写过本文的短篇版本,而我愿意再写一次这堆说话:认为Bilibili 「低龄化」、看到「看到自己喜欢的动漫或动漫人物被批评会暴走」的粉丝,是中国独有的国家现象,大概是错的。与其说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还不如说,这是这个影像世纪的必然结果。

由此,我们必须从Youtube 和Bilibili 的生态,开始讨论。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大部分文章里提及到的现象——影视类的营销投稿,例如没有影评成分的影评、专责剪辑的排名党与及标题党影片——并不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早就遍及Youtube。这些在国外俗称「内容农场」「企业号」的频道,早就获得了不俗的成功(例如说,Buzzfeed、Watch Mojo、与及谷阿莫和外国的 Cinema Sins 等等);Penguinz0 也曾经出过影片,讲过类似的现象:看Youtube 的Logan Paul 影片观众,有不少都是孩子;Logan Paul 自己也提及过,他期待自己的观众年龄层会比较高

Watch Mojo 的排行榜影片游走在版权的灰色地带,也没有所谓内涵,理论上该是除之而后快的所谓「内容农场」影片。但这些网站、频道,在外国一直风生水起,你可以轻易在 Youtube 上找到大量同类的影片。这些事实再次说明了,各种Bilibili 的现象,并不是只有中国国内特有的情况。

【生肉】Top 10 Animated Superhero TV Series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问题是,认定网站有责任要除去某类内容的讲法,明显地误会了 Bilibili、Youtube 等网站的职责。

许多人误会并以为这些网站是负责「Content Curation」,或者说「展策」。他们认为,网站有自由意志或责任,可以选择、编撰、发掘、散播影片的内容。这种展策指的是,网站可以透过筛选作品和选择怎么样展示作品,去追求观众的满足感和表达展策者的意念

但更多情况之下,Bilibili 等网站只是一种基建(Infrastructure),一个平台,例如说,好似 Blogspot、Wordpress、Medium 等等外国流行的文字平台(尤其是前两者)。平台与展策最大的差异,在于平台没有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筛选刊登的内容。一个平台不决定什么是「好的内容」。他们只能决定,什么是(基于法理基础上、基于内容传播上)被容许的、符合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内容。他们的基建结构或者令不同内容的传播率有差别,但这套基建结构是固定的。由此,可以逆向操作。

打个比喻:如果说,「展策」者是画廊里负责搬画、以美感筛选画作、排列画作的画展举办人,「基建」或「平台」就是画廊。画廊的硬性条件——例如门的宽阔、租约期限、租金、设备、画廊的经营方针(例如说,这画廊专门摆放后现代画作)、与及针对作品类型的一定限制(例如说,不能放雕塑),从结构上限制了展策家能选择什么画。

除了这些硬性的规条之外,画廊的空间(例如说,门、路线规划、可以悬挂画作的地方、灯光)、同期展览的潮流、观众对画展的期待、画展期待的市场、画廊的路线和名誉,间接影响了展策者布展的路线、方向、内容。

「画展举办人」与「画廊」的关系,正正就是 Bilibili 的Up 主与 Bilibili 之间的关系。


那,该怎么解释 Youtube 中心化的现象?要是 Bilibili 或Youtube 像是上面描述得那么「中立」,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 Youtuber 投诉,Youtube 的审核和推广机制不公平,是过度「中心化」?为什么 Youtube 的首页总是有Logan Paul 或某些内容农场或友好电视频道的影片在 Trending,却没有用家喜欢的内容——例如说,How To Basics?

由此,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心化」运作的方法。

所谓的中心化,指的是 Youtube、Facebook 等地一直都有所谓的「内置 Algorithm/演算法」。根据这种内置的Algorithm,平台会倾向于推广某种形式的内容(例如图片)而不推广某种形式(例如Link,字太多的文章),推广某种互联网流行关键字而不推广其他。

这些隐藏的「Algorithm、推广的形式、关键词」,或者说,平台的「游戏规矩」,大概就是传统所讲的「中心化」。问题是,中心化关注的,是形式上或者是作品结构的,而不是内容优劣。内置演算法不关注你的内容优劣好坏,只关注你的内容给出的数据,例如说读者留在内容的时间、占有的 Screen Time、点击内容的频率、读者读了多少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的演算法(一般来讲)是相对地稳定的(虽然我们也有Facebook 这种极端例子……):正因为相对稳定,所以才可以反向利用,进行 SEO Poisoning、操作和提升搜寻引擎排名等等。

【MAD】Angel Of Darkness/黑暗天使【叛逆的物语】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要说明中心化带来的问题和效果,与及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刀切,一个最简单的实际例子是以「剪辑」作为核心操作手段的一系列影片。

动漫画流行一种名为的 AMV/MAD 片的「剪辑影片」。如大家所知的 AMV/MAD 全称是「Anime Music Video」或者是「 Music Anime Dōga」(Doga=「影片」)。这类影片,是建基于版权的灰色地带之上,将「剪辑」和「混音」当成是主要技巧,一种艺术處理的影片:透过剪辑各种「素材」的动画短片,结合(外在的)音乐,串联出一种叙事。

同样地,Video Essay 在声音之外,也是藉由操作和剪辑大量的道具和素材(=影片),去整理和二次创作出一种故事。我们也可以举出其他类型的例子和操作——例如大家喜闻乐见的淫梦、蓝蓝路、哲♂学等等藉由素材和道具剪辑的影片。很不巧的是,这些类型的内容,在形式上的操作和排名榜影片是一样的:这些影片都是建基于版权物,剪辑,混合外来的音乐而成。他们讲述的内容非常不同,但构成的手法没有差异。

因为手法没有不同,否定「排名榜剪辑」,但又只是否定排名榜,就会跑入这种问题——「为什么那种形式的剪辑就可以,我这种同样形式但内容不同的剪辑又不行呢?」——继而违背了网站的定位,也就是网站不负责展策内容(采集和摆放画作),只负责营运空间(=开放画廊),维持画廊的基本秩序(不能抄袭、犯法、色情、恶俗……等等),让合乎规则的用家(画展举办人)上载内容(摆放画作)。

同理可推:针对「标题党」,那也是内容上的问题(内容与标题的宣称不符合)大于形式上(标题有大量流行的关键字、很吸引目光)。虽然这不是本文的主题,但此处就先抛下一个不写答案的问题:去中心化的平台,可能吗?


那为什么 Youtube 等影片网站不太在意内容,而比较在意形式?理由主要有三个。

我们都知道 Bilibili 有一组审核团队。但凭藉常识,不难认为的是,审核团队的能力很有限:每日投放的影片那么多,不可能全看完,只好靠机械扫查形式上违规(=版权物太多、拥有某些版权敏感的画面、音乐、声音、关键字)的内容,辅助审查。

当「完全理解投稿的内容」已经是那么困难的事情,要「靠内容的优劣推广内容」,意味着网站方必须读过足够多的内容,这样才可以比较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网站假若规模比较细,或者还是可能的。网站做大了,投稿数节节上升,这种审核的过程要服众,而不依靠任何中心化的演算法或者数据审查,筛选影片,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事情。

[可能催眠?]5个I am Poppy 播放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但最重要的理由是,网站其实没有动机去在意。处于网站方的角度思考,只要任何影片可以占用你的屏幕和眼球,可以找到赞助商下广告,影片的内容到底是十分钟的 Poppy 呢喃自语,是十分钟的文学评论,还是十分钟的 Watch Mojo 排行榜,根本一点差别都没有。虽然这不是什么大家想读到的事,但是,只要赚到钱就好了——尤其是 Youtube 那种庞大架构,不愁竞争的网站。

如果以上说的这些东西看似是天方夜谭,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 Logan Paul 的树海探访影片。这段影片去了树海,拍摄尸体,引来轩然大波。除了是因为内容实在太另类和低能,影片是被 Youtube 人手亲自摆放在网站的首页,宣传了差不多大半日。要是影片的审查方有稍微审查过影片的内容,或清楚平台的方向,他们就不会做这类蠢事了。当然,一个同样可能的理由是,只要赚到钱就好了。

是的,只要赚到钱就好了——但,回归标题的文章,为什么有那么多观众好选不选,偏偏会是选择比较年轻的观众?说起来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新一代的观众?

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影片网站逐渐成为新一代的流行文化,与及影视媒介独有的特质,因为科技发展了,而影像独有的传播效率。我们身处在一个影像制作变得普及化、不管是观看还是录影都越来越简单的时代,一个所谓的「影像世纪」。我们对「影像」的追求从电视转换成Youtube 影片、抖音、Bilibili、快手等等网站——套用《娱乐至死》的讲法,「影像」这种媒介,即讯息。但我无意在这里再深入探讨这一点,只想带出这个现象。

另一部分的原因是承接上一点的:「影像网站出现低龄的观众」是「网路影像娱乐普及」的一种副作用。当网站上市、成为环球大公司、甚至乎成为主流娱乐和媒体的一部分,网站的受众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广阔,也就自然会出现各种各类的人物,例如比较年轻的观众。既然有观众,自然有制作对应内容,满足市场的制作人。年轻的受众在为年轻受众制作的影片出没,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我也想要在这里提及,这些平台上的影片制作规格、连带 Youtube 等平台的市场定位,也改变了。

Youtube 最初的卖点是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而UGC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一种低技术、「非职业」的、一般人的主角,来自一般用家的影片。這些內容最终的效果是,让人觉得,「我也可以做到!」——因为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做到:Charlie Bit My Finger、Single Ladies 的模仿跳舞、Leave Britney Alone、甚至乎空耳字幕,都只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可以轻易复制的内容;亦正因为内容轻易复制,才可以造成病毒式的传播。

随着越来越多 Youtube 影片赶上职业制作规格、电视节目和职业制作公司介入 Youtube,观众对剪辑技巧、影片制作质量、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大众(不管是观众,还是想要加入 Youtube 的新制作人)并不熟悉在这些平台上营销、宣传自己的演算法。

目前的 Youtube 和 Bilibili 或者仍然有不少高质量的 UGC。但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部有近乎无限频道可供选择的电视机,是旧式媒体移花接木,来到 Youtube 的结果。

征兆和现象写得太多,都显得有点啰嗦了。最后,让我们拐回文章的正题:关于年龄层和受众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有三个方法,

  1. 除非Bilibili 或Youtube 某日倒退了,不再成为大众媒体娱乐。他们改变定位,成为了专责为小众市场服务的内容展策员
  2. 除非我们找到了新的网站,存在着可以与 Bilibili 或Youtube 竞争的平台。市场开始碎裂,不同的影片平台可以专注于自己独有的观众群/市场,而我们大概会搬离 Bilibili/Youtube,去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平台。
  3. 除非萌二长大了,他们的口味变得成熟了。

第三与第二点还涉及一个问题:这种「萌二」的现象,到底是只有这一代人才有的的智商问题,还是说,「人不中二枉少年」,是每个时代都要经历的集体中二病。只是说,因为互联网发达,大家敢于在网上表达意见,网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了,所以这些中二病的片段更加外露?

因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得出最后一个可能性:4. 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因为时代就是如此前来,如此流逝。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lti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