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健康:该如何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中国每年有2万~3万女性死于宫颈癌。然而,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予以适当治疗则可以阻止宫颈癌发生。

1920年代起, George Papanicolaou 医生开始进行了宫颈阴道涂片研究。1941 年George Papanicolaou 和搭档 DrHerbert Traut 首次发表了关于宫颈细胞学涂片与妇科肿瘤的研究,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巴氏宫颈细胞学筛查」。采用该方法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乃至宫颈癌癌前病变,从而让宫颈癌发生率、宫颈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George Papanicolaou 医生

但是,宫颈细胞学筛查存在大量的漏诊情况。普遍认为,传统细胞学敏感性只有 51%,即49%会被漏诊。其根源是宫颈细胞阅片具有主观性。因此曾采用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来克服。但每年一次的宫颈细胞学检查也给女性朋友带来痛苦。

此后一些随机对照试验证实:20岁前女性做宫颈癌筛查不能降低相关风险。21岁开始的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可以把宫颈癌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可把宫颈癌筛查的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筛查间隔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则增加宫颈癌风险。

宫颈取样和后续的阴道镜检查并不舒服

不过,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突破。1976年, 德国科学家zurHausen 教授首先提出了 HPV 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假想;后续研究证实几乎所有宫颈癌都是由HPV感染所致。基于此,2008 年 ZurHausen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在今天,宫颈筛查HPV感染更为可靠。它避免了宫颈细胞阅片的主观性。在今天,美国妇产科协会提出的「主流宫颈癌筛查策略」是:

  • 1,对21岁到29岁,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 2,而30岁以上,可以每5年一次宫颈细胞学+HPV检查;或者每3年一次单独的宫颈细胞学检查。
  • 3,如筛查未发现任何异常,则65岁后无需筛查。

HPV病毒示意图:导致宫颈癌、多种皮肤病元凶

实际上除「主流策略」外,还有一个尚在临床试验验证的筛查策略。即自25岁起,每5年筛查一次HPV;如HPV阴性再做宫颈细胞学检查。

为什么要25岁开始筛查HPV呢?这是基于两个原因。1,25岁后女性的HP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大多数HPV感染往往12个月内自然缓解;考虑到HPV的持续感染诱发了宫颈癌前癌病变,所以提倡从25岁后开始行HPV检测。不过这个策略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HPV感染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研究证实,HPV疫苗可以减少HPV持续感染,可以大幅度减少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但其疗效跟接种时年龄相关。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9~14岁。随接种时年龄的推延,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之减弱。虽然26岁后接种仍有一定保护效果,但收益明显偏低。

所以根据国际共识,HPV疫苗的最佳接种策略:

1,普通人应最好于11–12岁接种,最早可以9岁接种;

2,最大年龄是26岁(女性)、21岁(男性);

3,≤14岁者可以接种2剂;≥15岁应接种3剂。

4,首选9价疫苗。因为它覆盖更多种类HPV病毒。

HPV疫苗的效果跟年龄相关,26岁后接种仍有效;但保护效果不如26岁前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接种疫苗仍需行宫颈癌筛查。已有的研究已经肯定疫苗可以大幅度减少宫颈癌癌前病变发生,但并非绝对杜绝。同时HPV疫苗不止是减少宫颈癌,还可以减少肛门癌、男性的阴茎癌。9价疫苗还可以减少尖锐湿疣等疾病发生。所以也提倡男性接种HPV疫苗。

有一些关于HPV疫苗的谣言,比如所谓导致神经系统严重病变、导致不孕不育等。细究信息来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因此完全不可信。来自疫苗的副反应监测系统反馈,HPV疫苗的副反应很少,主要是接种时的皮肤副反应。没有导致严重副反应的可信证据。所以大家不需理睬相关谣言。

补充阅读

宫颈癌筛查里的逻辑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