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对女性冻卵原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与职业发展间的关系,比如《彭博商业周刊》一期封面上“冷冻你的卵子,解放你的职业”的大字,或者 Facebook、苹果等公司向女职工提供的冻卵福利,似乎都在说明冻卵能够帮女性发展事业。
比利时学者 Heidi Mertes 甚至表示,冻卵女性常被认为一心追求事业而忽略生育,是自私的,去做冻卵不过是自作自受。但医疗人类学家、耶鲁大学教授 Marcia Inhorn 连用三个“真的不是”,否认了这种联系。
结论出自他与其他九名学者对美国和以色列 150 名冻卵女性的调查,受访女性选择单身是因为双方对感情关系的期望存在偏差。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领域规模最大、且首次跨国的访谈研究,结果分别在 7 月的《生殖生物学与内分泌学》和 8 月的《辅助生殖与遗传学期刊》发表。
根据 Inhorn 的调查,85% 决定冻卵的单身女性,是因为没有能共同生养孩子的伴侣。剩余有伴侣的 15%,大多关系还不稳定,或者没有准备好要孩子,所以也选择冻卵。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里,只有一人说自己晚育、冻卵与职业前景有关。
在接受的 150 名女性中,97% 受过高等教育,72% 的学位在学士以上,职业遍布医疗、学术、外交、媒体、IT、艺术等等。她们普遍对一段关系有更高的希冀。这些女性从小被教导关系应该平等,现在也不愿和教育程度比她们低、专业成就不如她们、还没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将就。
她们认为,遇到的男性往往责任感不强,似乎没有办法与专业女性平等相处,不能共同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被访者常用“承诺恐惧症”(commitment phobia)和“彼得·潘综合症”(Peter Pan syndrome)来形容他们,即长不大,靠父母养着,没有稳定工作,对维持婚姻及养育子女的责任感不强。有些男性期望的则是多人的、开放性关系。
一般女性在 30-39 岁冻卵。以这一年龄段的美国人为例,受过大学教育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 600 万和 740 万,比例约是 4:5。如果再加上 20-29 岁,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要多出近 300 万。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 ) 的统计数据,同种“赤字”还在其他超过 70 个国家中出现,其中也包括中国。
类似的结论也在英国和比利时出现。冻卵的女性大都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推迟生育,而是要在生育期内找到能一起生养儿女的伴侣,压力实在太大。如果遇到合适人选,往往就会选择解冻卵子、准备妊娠。
英国社会学家 Kylie Baldwin 是冻卵方面的著名研究者。完成数篇论文后,她提出了“恐慌性伴侣关系”(panic partnering)的概念,意即仅仅出于对生育的焦虑而去发展的关系,而这是多数冻卵女性正力求避免的。
不过,冻卵的人往往也会责怪自己过分挑剔,没有努力约会,不够有吸引力等等。然而,在性别人口学上,对女性不利的形势确实存在。
《约会经济学》(Date-onomics) 的作者Jon Birger 曾将约会比作一个性别的数字游戏。用他的话说,就异性恋男人而言,这种失衡的性别比意味着一方极乐世界,但对异性恋女人——特别对是那些优先考虑结婚生子的女人来说,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更糟的是,这种失衡还有婚姻择偶梯度理论作陪,也就是所谓的“高嫁低娶”(hypogamy)。如不少冻卵者所描述的,她们不想“下嫁”给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弱于自己的男性,而男方也大多认为,女性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会使他们的地位受到威胁,从而“失去男子气概”。
此外,如果把年龄也算作梯度的一种,较年长的女性若要寻伴生子,事实上更是障碍重重。这种几乎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择偶标准如若没有在主观上被“克服”,就总有女性会因此落单。
事实上,冻卵者还属于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生育年龄推迟、生育率降低,但与此同时,生育意愿仍稳定,基本没有下降。以日本为例,1982 年日本结婚 10 年内的 50 岁以下妇女的理想子女数为 2.56,在 2002 年略微下降至 2.39,但总和生育率(即育龄女性人均生育数)却从 1985 年的 1.76 下降到 2003 年的 1.29。
美国则在 2017 年创下过去 30 年出生人口新低。有调查发现,仅在 2007-2012 年间,二十多岁女性的生育率下降了 15%。不过,并非千禧一代不愿生子。盖洛普的调查发现,18-40 岁的未生育者中, 有 87% 想要孩子。综合数据来看,生育意愿要远高于实际生育数。
但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冻卵其实只是权宜之计,它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和脆弱性。
冻卵的全称,是卵母细胞冷冻保存(oocyte cryopreservation),属于辅助生殖技术。其中,本文讨论的这种非医疗目的的,又称社会性/选择性冻卵(social / elective egg freezing),近年来实施人数激增。女性需要注射高剂量的荷尔蒙,刺激卵子生长,十余天后,注射破卵针,取出卵子,并于零下 196℃ 的液氮中保存,直到要与精子结合时再取出。
对冻卵常见的形容是,暂时不想生孩子、但又不想做丁克家庭的“救命稻草”。比利时根特大学生命伦理学院(BIG)院长兼教授 Guido Pennings 将冻卵类比作自体血储存(autologous blood storage),即用自己的血液救助自己。二者在本质上类似,都是趁健康时预存自己的身体组织,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
然而,与男性精子可以长时间保持活力不同,女性随年龄增长,卵子的数量和质量会持续降低,而且速度更快。超过 35 岁的女性,怀孕和健康活产的概率更陡然下降。即使通过目前较先进的玻璃化卵子冷冻法,她们最终得到的优胚也在 20% 之下。
理论上,30 岁前活产率较高,同时为了规避高龄产妇的并发症风险,以及高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劣势,最好在 36 岁前就实施冻卵。然而实际中,不同调查都显示,超龄者占比达到了七成以上。
制图/冯秀霞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