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技术,特别是公有云业务,在过去10年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全面普及的突飞猛进。但是,随着早期布局者基本“统治”了市场,以及不确定的大环境对跨境云业务带来的冲击,对于最近几年才开展业务的玩家来说,云市场很有一种“乌云密布”的感觉。
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挑战市场里的巨头、如何应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何判断,硅星人就此专访了京东云副总裁、云生态总经理刘子豪。
京东云的公有云业务正式上线是在2016年,而在此之前京东已经在电商业务中不断积累着云技术。但是,相比于早早启动如今已经“统治”中国云市场的阿里云来说,京东云显然是“迟到”了。
根据 IDC 7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半年报告,阿里云已经占据中国云计算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47.6% 的份额,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此外,腾讯、华为等也都在加紧公有云的投入,在最近的公司结构调整中,腾讯更是撤掉了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事业群,而新设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之一放在云业务上。
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抢占自己的份额?
刘子豪认为,首先后来者有后来者的好处。“过去10年公有云业务已经得到认可,教育用户的工作已经完成。” 其次,在他看来,虽然像亚马逊、阿里巴巴都已经开始通过云业务赚钱,但云市场目前仅仅是刚刚起步,仍然是一个很早期的阶段,真正的大规模增长还没到来,所以新玩家还是有机会的。
“中国是全世界数字经济的最大增长点,最大市场,现在数字经济只占全部经济的30%,而美国的水平是60%。我们只是美国60年前的水平。”刘子豪说。“那么,云技术对于数字经济来说是什么?云技术就是未来数字经济里的水电煤。而水电煤肯定不能只靠一家公司来保障。”
刘子豪继续拿水电煤做比喻,他认为,就像现在并不是谁都能办电力、煤气公司一样,公有云业务也不是随便一个公司都能胜任的。“而电商公司天生有做云业务的基因。”刘子豪说。“而且,京东有很好的现金流,这能保证对云业务的巨额投入。这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到的。”
京东云最近两年的业务发展很快,在国际研究咨询机构 Forrester 7月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厂商评测》报告中,京东云首次跻身“第二梯队”。刘子豪透露,伴随业务发展,团队规模也在以三倍的速度扩张。但在过程中,他们坚持保证技术人员占整个团队的2/3 。
刘子豪介绍,京东云的目标是做一个“超级云”,为用户提供全栈式(Full Stack),全频段(Full Spectrum),全场景(Full Services)的全方位云计算服务。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很骨感。如何获得实打实的业务突破才是关键。刘子豪表示,在各项业务中,目前京东云初见成效的业务来自“Martech”领域。Martech 泛指营销中使用到的所有技术。刘子豪表示,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提供全链条的闭环服务,京东云希望可以做到。
不过,京东云毕竟属于京东集团,如何保证第三方中立的身份是个问题。硅星人想到了京东对京东物流的设计,京东云是否也会“独立”运营呢?对此,刘子豪笑着表示,目前谈论还一切尚早。
硅星人此次是在硅谷见到刘子豪,他此行参加了多场活动,希望为京东云吸引更多海外业务。
业务出海一直是中国云计算公司的目标,但最近传出的一些消息显然并不令人乐观。The Information 此前的一篇报道中称,阿里云在美业务已经暂停扩张。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阿里云在进入美国3年后发现,依然很难和亚马逊的AWS等本土对手竞争。
而据硅星人观察,京东云的出海业务,从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到那些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身上,为他们提供在华业务的云服务。据刘子豪介绍,目前京东云的许多国际客户,在除中国外的所有市场都在使用AWS或Google Cloud,唯独在中国市场选择了京东云。
刘子豪认为,要打动这些公司除了需要稳定的技术能力,还有京东的本土化电商资源。而为了更好地吸引这些客户,京东云还需要尽可能降低他们从其他云平台转移过来的成本。
“我带领的团队就正在做这件事情。首先在设计上我们就会参考业界的通用标准,提供更方便的API。其次,我们的技术团队还会和对方团队合作,手把手教对方如何迁移,并且不会收取费用。” 在刘子豪看来,目前的阴云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是一片蓝天白云。
“云计算仍然在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一切都没有确定。目前遇到的所有挫折都是短期的,人们都在做各种调整。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一定是一个可以赚钱的业务。”刘子豪说。
“就像煤电厂一样,它们不可能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