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Twitter 上刮起了一股碎纸艺术创作风。
何为碎纸艺术创作呢?基本画面是一副裱在相框中的画从底部滑下,然后被碎纸机裁成了一条一条的样子。
这种碎纸风的作品有艺术创想类。
比如 @joophazenberg 做了一副土豆被碎成薯条的画。一个 Instagram 上《宋飞正传》的主题营销号把片中角色 Kramer 的照片给碎了。
还有人碎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另外,也有一些政治隐喻类的讽刺创作。
因为博尔萨罗在巴西大选的首轮中胜出,Twitter 上的 @tomphillipsin 想到了碎一下国旗(这个也不能展开说)。
另外被碎掉的画面还有这些天在美国引发风波的新任大法官( Twitter 上的 @inesmartig 制作的,这里就不放图不多说了)。
墨西哥人 @jaymesifuentes 则借此讽刺了一下与国家相关的话题。(画面上好像是墨西哥的地图,那个手臂上的单词好像是众议院的意思。然后底下一袋明显是钱。其他的看不懂看不懂,嗯。)
那么,为什么会诞生这样一股风潮呢?这还得从那个神秘的艺术家班克斯最近制造的一起大新闻说起。
10 月 5 日晚,苏富比在伦敦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其中一件拍品就是班克斯名作《气球女孩》(《Girl With Balloon》)。
《气球女孩》有多著名呢? 去年,在一档英国电视节目举办的票选中,这幅画击败了英国著名艺术家透纳与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在“英国人最爱艺术品”中排名第一。
这幅画是班克斯 2002 年在英国街头画的一副壁画。后来他自己在画纸上又创作了一个版画复制版。而这个复制品随后流入了艺术品市场。
在 10 月 5 日的晚上,这幅画以 104 万英镑的价格被拍出。然而,就在拍卖师落锤的一瞬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幅画突然开始响起警报声,随后,画纸从底端滑出画框,然后被碎成了一条一条。
在场的所有人当时全都呆住了。因为拍品还未交付便已受损,苏富比紧急暂停了这场拍卖。而关于画作被碎这件事,很快有了结论并成了新闻:班克斯亲手毁了自己的名作。
就在大家纳闷班克斯是如何做到这件事的时候,他本人第二天在 Instagram 上自己对前因后果做了一番解释。
原来,当年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班克斯就偷偷的已经在画框里装好了粉碎机和报警器这些全套设备,为的就是“万一它有一天要被拍卖”,他就可以亲手毁了它。他还引用了毕加索的语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毁灭事物的冲动同样是一种创造性冲动。(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
班克斯对产生的戏剧冲突非常满意。并用了 “going,going,gone”来概括了整个过程。前两个 going 是拍卖会上加价的意思,最后一个 gone 则是指画作被毁了。
大家纷纷猜测,班克斯亲手毁了自己的画是在对拍卖品市场发出嘲讽,与他一贯的反抗批判精神如出一辙。
一位市场观察者说:“这是在艺术市场最重要也是最耀眼的场所,对艺术受资本控制的一次最有力的嘲弄!价值100万英镑的一次完美的艺术行为!西方从来就不缺这样具有自我批判性的艺术家。”
然而没想到的是,艺术品市场经此一役后,反而更爱他了。
苏富比欧洲当代艺术部主管 Alex Branczik 在记者会上直说,“我们被班克斯整蛊了。他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街头艺术家,今天我们看到了班克斯天才的一面。”
而且,虽然班克斯是想毁了这幅画让它一文不值,结果它更值钱了。用 Branczik 的话来说,“你也可以说作品其实是更珍贵了,因为它很明显是第一件拍卖完后即刻被碎纸的作品。”
呵,资本主义。
不仅如此,班克斯的这次行为艺术创作本身很快就被视作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一种新的文化 icon ,并很快被用于了商业化行为。
3 天之后,大玩碎纸概念的各类品牌的借势营销便开始出现。
名为 Lemonade 的保险公司拍了一段广告告诉大家,为防你的艺术品自毁,应该投保。不过广告中用的不是班克斯的画而是杰夫·昆斯的气球狗。
宜家也用自己售卖的装饰画玩了一把碎纸玩笑。
巴黎水也不甘落后,用碎纸创意表现自己的柠檬汁的真材实料。
除了商业广告,很多公益广告也将碎纸的创意融入了进来。
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警方就在 Twitter 上 P 了一张碎驾照的拍卖现场,并警告说,如果“开车超速或者开车时打电话,你的驾照也会被碎掉。”
而 @ramiaqil 则想到了用画框里的冰山和画框外的汪洋来告诉人们气候变化的影响。
毫无疑问,班克斯的碎画之举已经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感的新 meme 。作为一个形式载体,能表达的意思太多了——碎纸这个行为既能看做切开看本质,也能看做毁掉难再寻两种意思。
如果你也想玩一下碎画梗,一个叫 biongbiong 的网站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在线功能可以让你在线体验一下。地址在此,点 Banksy Shredder 就可以啦。
图片来自:Twitter
#Meme 是《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线的新栏目。
“Meme”(/miː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们用它来记录一些文化现象,有些事情光记录下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