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面试通知后的你准备功课做的很足,甚至已经关注了老板的领英账号、知道了面试官长啥样,连锦鲤也转发了。当天准时到达面试约定地点,你开始介绍自己,一切都挺顺利,突然,面试官问了你“井盖为啥是圆的?”、“上海有多少个叫Tony的发型总监?”、“早饭吃的啥?”……这种问题把你的信心和节奏全打乱了,准备的内容都没用上,这让你觉得很冤,问我这些问题真的有意义吗?
实际上只要你为此慌乱,这种问题设计的目的就达到了。否则确实没什么意义。
这种看似跟专业无关的问题叫做“Brainteaser”,字面意思大概就是不太好回答的那种脑筋急转弯问题。最初被谷歌,微软等大公司的面试中采用,畅销书《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中详细介绍了这些面试场景,也渐渐出现了很多跟风模仿的情况。但其实早在2013年,谷歌的人事副总裁在纽约时报的访谈里表示他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问题了。他说道:“brainteaser 纯属浪费时间,这些问题在面试中并没有预测出什么内容来,主要是为了让面试官感觉自己挺聪明的。”
最近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这种观点。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其他两所院校,对 736 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实验模拟了面试官提问的情境并给出了 49 个问题,其中包括了面试的三大类提问:常规型问题(Traditional)、措施型问题(Behavioural)和脑筋急转弯问题(Brainteaser),参与者从中选出要问别人的问题,并进行心理学测验。第一项实验的结果发现:那些爱问脑筋急转弯题目的人更自恋、有悲观主义倾向、社交能力弱,并且更直接地相信直觉在面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第二项实验则表明,brainteaser question 明显会引起回答者的心理不安,并且从结果看来,在采访中使用 brainteaser 没办法测试出受试者的想法和观点。研究报告的作者Scott Highhouse博士总结说:“在面试过程中问一些脑筋急转弯问题几乎没有提供关于求职者是否适合职位的任何信息,倒是能反映出不少关于面试者的信息。”
从这个角度来看,brainteaser 一类问题的作用有点像是“下马威”,隐藏在这些“难回答”问题背后的往往是应试者与面试者之间权力的不对等。这让求职面试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审讯,但面试在本质上还是需要双向的对话,如果面试结束时面试官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想了解的?”,千万不要一口回绝,你“反客为主”的提问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赫芬顿邮报文章里这位面试者问出的问题让一位副总裁十年来都印象深刻——“是什么原因选择了我的简历让我来面试?”
我们可能习惯了被面试官审问“我们为什么要雇你”,当你试图“反客为主”打破这种套路进行平等交流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题图来自:tumblr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