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量化户外装备?

我只能算个徒步菜鸟,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最近两年对户外装备很关注,这里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欢迎高手拍砖,不过,鉴于我只是个菜鸟,希望大家拍的时候手下留情。

户外活动的种类很多,想要一套装备打天下根本是开玩笑,你需要根据每次活动的种类(徒步、登山、雪地等)、季节(春夏秋、冬)、地理位置、海拔高低、时间长短、个人喜好,甚至团队人数、队友能力等等因素做出取舍,才能真正做好装备轻量化。登山、穿越、雪地等活动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较高,能够尝试这类活动的驴友们一般都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装备清单,我就仅针对最常见的春夏秋三季短途徒步聊聊自己的意见。

即便是三季徒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想获得不同的体验。有的人要的是行进速度,有的人要的是体会自然,有的人要吃得好点,有的人要睡的香些。我这里针对大多数人打个相对平衡,不过分的追求速度和负重——背的轻些,但还是要走的轻松、睡得舒适、吃的满意、玩的痛快。

轻量化装备最简单的办法不是选择超轻装备,而是舍去不需要的或不适合的装备。夏天出行背个雪地用的木乃伊睡袋,单人出行背个三人帐篷,为了扮酷腰插一把大斧,那就是找罪受。反过来,也许你在蛋巢垫上睡不好,但是嫌贵不买充气垫,那也是自找。

抛去不必要的装备,下一步才是选择超轻装备,尤其是要在四大件(背包、睡袋、睡垫、帐篷)上下功夫。零星小件这减10克,那减15克,加起来也有不少,但仍旧比不上在四大件上多。

把基础重量(Base Weight)控制在4.5公斤(10磅)之内,我个人认为就算是达到超轻徒步的目标了。注意,我的的基重的算法和他人略有不同,基重=总重-(水+食物+燃料+电+卫生用品)。

张诺娅已经介绍了不少美国优秀的超轻厂家了,大家有兴趣可以逐一查询,我呢,就浓缩一下,对某一类装备只介绍一两件产品。

另一:价格注明“美刀”的产品,一般是指在美国官网的购买价格;注明“元”的,是在天猫等平台上的国内价格。还有就是这些价格都是2017年下半年的价格。

另二:我个人觉得户外运动本身就包含亲近大自然的意思,所以对一次性的用品不太感冒(纸巾和手纸除外),也就不再介绍任何一次性的装备了。

一、背包(Backpack)

常见的徒步背包往往包含顶包和睡袋仓,而当前超轻的主流是只保留主仓,以类似防水收纳袋的方式密封,而包体面料则使用所谓大力马混合纤维(Dyneema Composite Fabric),即原来的粗苯纤维(Cuben Fiber) 。粗苯重量轻、强度大且完全防水,所以被广泛用于超轻装备中。

Zpacks可算是当前超轻第一家了,因为和大力马项目(The Dyneema Project)合作,不仅提供粗苯的背包、帐篷、收纳袋、雨披等,甚至直接提供原材料。Zpacks的Arc Blast背包可以说是当下最火的超轻背包,55L总容量(42L主仓)才595g!相比之下,Osprey Krestrel 38L则要1.37kg,是Arc Blast的两倍还多。不仅如此,Arc系列(包括62L的Arc Haul和50L的Arc Scout)都安装了Zpacks独特的碳纤维框架,可在后背形成一个拱(Arc),不仅透气,更把背包的重量分散在肩胛和后胯。

Hyperlite Mountain Gear,简称为HMG,可能是闻名仅次Zpacks超轻厂家了。HMG的2400 Windrider也是一款出名的超轻背包,个人认为外形较Arc Blast美观,但是居然重了200多克达到799g(白色款,黑色款更重40g)。除了造型和内架(inner frame)外,Windrider和Arc Blast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底部选用了更厚的粗苯材料,保护更好。

这两款包售价分别是325和300美刀。

如果只是单人的短途徒步,可以考虑Zpacks Nero这款无架背包,仅309g,最大承重也仅9kg,199美刀。全家出行时给我儿子背的。

超轻背包对负载量更敏感,以上三款包最大负载分别是16、18和9公斤,长期最大负荷使用,会加速背负系统的磨损,尤其是背带和主仓连接处。我自己的方式是只用到最大负荷的2/3,也就是10到12公斤左右。这是总重,个人觉得,对于普通驴友来说,这个负重进行三季徒步是比较合适的,20公里内徒步应该不会太累。反过来说,假设你固定自己的背负总重为10公斤,基重越小,你能带的腐败品,不管是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选择的范围就越大。

二、睡袋(Sleeping bag)

睡袋传统上分为信封式和木乃伊两种样式,相较于四方的信封式,木乃伊式不仅节省了材料,还能完全包裹头部,充分保暖。然而,这也限制了木乃伊式只适合温度较低时使用。当前国外户外徒步逐渐倾向使用Quilt(被子?)。Quilt看上去有点古怪,由一个足仓(footbox)和打开的上半部组成。睡袋的底部由于被体重压缩会失去保暖作用,而quilt则将膝盖以上的底部保暖交给了防潮垫,较木乃伊式进一步节省了材料。由于四肢几乎完全自由(你可以把脚也伸出足仓,而部分quilt可以像信封式一样完全打开),quilt能适应比较大的温差,尤其是温度较高时。不过,虽然一些quilt可以被绑扎在防潮垫上(头上再戴上专门的睡袋帽,可以达到近乎木乃伊式的保暖效果),翻身时脖颈后背仍旧可能会透风,早春或晚秋还是谨慎使用quilt,我个人宁愿带个木乃伊式。

Zpacks Quilt

Enlightened Equipment Revelation Quilt

同是30°F的鸭绒睡袋,以上两款quilt的标准尺寸都在450g左右,大概是普通国产木乃伊式的1/3到1/2。

而同是10°F的鸭绒睡袋,这两款quilt的标准尺寸在600到630g之间,而下面这款木乃伊式虽然在重量上已是名列前茅,却仍旧要850g。

REI Co-op Magma 10 Sleeping Bag

三、防潮垫(Mattress / Sleeping pad)

防潮垫有三大类,泡沫垫(Foam pad)、充气垫(Air mattress)和自动充气垫(Self-inflated air mattress)三种。

泡沫垫(蛋巢)最方便使用,往地上一铺就完了,收也几乎同样快捷。同时重量最轻,价格最便宜,使用寿命也最长。缺点是,和充气垫相比,无法压缩,只能外挂在背包上,同时保暖性较差,舒适性更是天差地别。

Therm-a-rest Z Lite SOL标准版,410g,51×183×2cm,亚马逊45美刀,天猫533元。

泡沫垫一般有一面铝膜,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用国产山寨(70-150元),那就不用纠结究竟是哪面朝上了——没多大区别,防潮、保暖、导热什么的都是噱头,实际用起来,两面都差不多。铺的时候我一般铝膜朝下,唯一的原因是折起来这一面在外,而且有时候用来当坐垫,脏点儿!

充气垫中,Therm-a-rest NeoAir Xlite几乎可以说是超轻装备的唯一选择了。相较于泡沫垫,充气垫更舒适,保暖也更好,而TAR的这款产品是据我所知唯一一款标准大小(183cm)的重量跟泡沫垫差不多,才350g!但是充气垫的缺点也很明显,价格高昂;比较娇脆,对尖尖儿特别敏感,要随身带着修补工具;充气放气都要花一番功夫,而且唾液进入了充气口,时间长了还可能生苔。NeoAir Xlite还另有一个特殊的缺点,就是比较吵,翻身的时候滋啦滋啦的声音有时甚至能把临近帐篷里的人吵醒(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的人觉得很吵,有的人则根本没感觉)。

充气垫可以压缩,放在包里(美观)。排完气后,可以选择卷在睡袋或者帐篷袋外面,比专门另放一个袋里更节省背包的空间。

至于选哪款防潮垫就完全看自己了,如果能接受蛋巢的舒适度,一般三季徒步选择泡沫垫就足够了。

自动充气垫有内置的海绵,打开充气口后自己就能鼓起来,但是重量是泡沫垫的3倍,也压缩不了多少,舒适度比不上纯气垫,所以徒步根本不用考虑,自驾露营时倒是个可选。

四、帐篷(Tent)

帐篷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内帐、外帐(tarp)、帐杆(tent poles)、地钉(pegs)、绷绳(guy-lines)和地席(footprint)。

地席一般单独卖,或者作为套装的一部分,虽然能起到保护帐篷底部的作用,但是额外多加了重量,只要架帐篷前稍加留意,花一分钟把地面上的石子、树枝等东西清开,地席就没多大意义了。

帐杆分为玻璃纤、铝合金和碳纤维,其中玻杆和铝杆最为常见。铝杆韧性好、弹性高、重量较轻,而玻杆则更便宜。撑帐杆微有一点麻烦,但是有个一次两次练习也就掌握了,那种自动开启的帐篷还是算啦,不仅重量大幅增加,材料普遍低端,而且多了一重会损坏的零件。但对于轻量化来说,最好是无杆,而用必备的登山杖做支撑。

金字塔式,包括四角金字塔(Pyramid)和六角金字塔(Hexamid),是一种常见的无杆帐篷,由一根(或两根脚对脚扎在一起的)登山杖在帐篷的中心撑起。

相较普通穹顶的帐篷,金字塔式帐顶不容易积雪,底部防风更好,是四季帐的优选。但缺点也很明显,帐杆在帐篷中心,挂内帐的话要顶在内帐里,帐内活动比较拘束,同时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别看撑的挺高,躺下后往往一抬头就碰到帐篷上了。不是我的菜。

更普遍的是我称为屋脊式的(国外一般称为A-Frame),由两根登山杖撑起外帐的两点,里面再挂上内帐,典型的超轻屋脊式包括

Hyperlite Mountain Gear Echo II

Zpacks Duplex

这两款帐篷都是粗苯材料,所以防水是没问题的。Echo II的设计更美观,用的材料更厚,但是价格更高(695美刀对599美刀),重量更沉(848g对595g,不包含地钉),而Duplex进出更方便、透气也更好,是绝大多数户外老驴的首选。另外,Echo II的登山杖用法是手柄朝下,这个我也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国产大牌的超轻双人帐篷,除去地席和地钉,大约在1.2kg左右,差不多是Duplex的两倍。

比起单人帐篷,双人帐篷多出了一个“床位”,有的或许还能再挤下一个小孩,使用几率比单人帐篷要强的多,但却不会增加1倍的重量。和上面的Duplex同一系列的单人帐篷Solplex,重439g,仅轻了156g。

Zpacks Solplex

顺便和国产单人帐篷比较一下,三峰的苍穹1大小和结构和Solplex差不多,由于不是粗苯面料,重650g,多出了211g,将近50%。

三峰苍穹1

我个人对单人帐篷不是很感冒,宁愿背通风更好的双人帐篷,但是孩子大了三个人挤不下Duplex的时候,还是得备个,不过,我也许会选择一个bivy或吊床。

Bivy(也看到拼为bivvy或bivi的),国内翻为睡袋套或临时帐篷、小帐篷,但好像没什么厂家生产。Bivy也有多种类型,有的实在就是个睡袋套,头部拉起来,面部加一个蚊帐,额,我对舒适的要求虽然不高,但也还不到这个地步。

Sierra Designs Backcountry Bivy,400g,140美刀。

Chinook Summit Bivy,920g,125美刀。

Outdoor Research Alpine Bivy,907g,250美刀。

Aqua Quest Hooped Bivy,1.1kg,119美刀。

Bivy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和单人帐篷比)、结构简单、搭建快、占地小、保暖好(有的夏季用时可以干脆不带睡袋,盖个小羽绒甚至救生毯就完了),可以最大限度接触大自然;缺点是空间小(很明显),如果没有用帐篷的同伴,鞋、登山杖,乃至炉具、背包等只能露天了,所以用bivy的人往往要带一块天幕防雨,结果是并没有减轻多少重量。另外,相比帐篷,bivy的通风比较差,拉上链夜间容易结露。

可惜几家用粗苯的厂家目前都没有bivy上架,以上这四类bivy中,我个人最欣赏第四类,视野最广,进出也比较方便,但是分量却是最重的,减去地钉也要大约1公斤重,是Solplex的两倍强。还好还能再等一两年,看看有没有粗苯的再说。

吊床(Hammock)这几年在背包族中越来越火,单人的三季徒步吊床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吊床离开地面,防潮垫就被节省掉了,而木乃伊睡袋的底部也能更好利用;其次吊床+天幕的用料也少于普通单人帐篷,用的地钉也更少(甚至不用),进一步降低了负重。至于是否舒适就取决于你自己了,有的人不喜欢弯着身睡那也没办法。吊床的缺点是对环境要求较高——得有树绑吊绳,不免要“沦落”到营地的外圈;对个人技术要求也高——得会绑吊绳,没得半夜突然落地;另外,比bivy更不能装载,除了休息要用的睡袋、手机、头灯之类外,所有的装备一律外置!

Hennessy Hammock Hyperlite Asym Zip,1025g,280美刀。

Naturehike云风超轻单人吊帐,1488g,天猫旗舰店598元。

五、地钉(stakes / pegs)

地钉种类繁多,材质上分塑料、钢、铝、钛、碳等,形状上分弯头、平顶、Y梁、V梁、针型、铲型等,用途分软地、硬土、岩石、沙滩、泥雪等,还要适应大小不同的各种帐篷。出行前,可以根据帐篷、路线、天气等因素混拼。单关于这个题目就能写一大篇,我没这方面更专业的研究,仅推荐几款我自己喜欢的地钉。

MSR GroundhogMSR Mini-Groundhog

这两款Y梁(三棱)地钉除了大小外,长得一模一样,就用一张图展示了。别看是铝合金的,这哥俩儿算是超轻地钉老祖宗了,分别仅重13g和10g,长190mm和152mm。采用的是7075铝合金,相比目前国产的山寨普遍使用的7001和7009等,强度和耐腐蚀性都要好的多。大约3美刀和2.5美刀一只,亚马逊上有6只套装卖。Groundhog是我的主打地钉。

Keith Ti1202

Keith是一家专门做钛金属产品的香港公司,也算国货吧,很多产品都可圈可点。这款钛合金地钉长165mm,重15g,强度好不易弯,抓地也不错。天猫旗舰店33元一只。

MSR Carbon-Core

当你要扎营在硬土上,需要把地钉砸入时,就需要这种“钉型钉”了。内管是碳纤维,外包铝合金,这款“碳心”地钉不仅超轻——6g,强度也好,相当耐用,长152mm。4只一套在亚马逊上卖28到35美刀。不要用石头直接砸,以免损坏橡胶头。

Keith Ti1203

这种“针型钉”适用于石块较多的地面,你可以用石头使劲把它砸下去。长155mm,直径6.5mm,重8.5g,Keith官网卖24元一只。

Zpacks Duplex需要8只地钉,如果对营地状况不熟悉,我一般会带6只Groundhog,2只Mini-Groundhog,1只V梁(备用,还可以用来挖便坑),2只碳心,2只针型,加上一个Zpacks地钉袋,总重145g。地钉是用在地上的,不需要非得用同样的,完全可以混搭。

六、登山杖(Trekking poles)

登山杖有两种锁,内锁(inner lock)靠膨胀涨栓,外锁(outer lock)靠锁扣锁死杖管,和三脚架的原理一样。一般认为,传统的内锁更美观,外锁则更快捷准确。多数老驴偏爱外锁,尤其是走山路时,可以随时根据路况、坡度调整杖的长短,内锁就没那么方便了。

登山杖的材质则主要分为碳素和铝合金两种(Leki有钛的,只是耳闻,没见过有人用)。碳素的较轻但脆而易折,用起来需要有点儿经验和技巧;铝合金的较重,但只会弯不会断。鉴于我用帐篷需要登山杖支撑,我一直用铝合金的。有的人认为轻量化或超轻徒步就必须用碳素杖,我觉得登山杖多数时间拿在手里、绑在腕上,差个几十一百克没多大关系。

几家天猫旗舰店三节外锁登山杖(一对/两只)的对比

总体说,国产品牌和国际大牌相比,质量和细节都有差距,但是性价比没边儿了。国产货我也不可能每样都用,难以互相比较。我现在用的一对挪客ST03,和儿子的儿童款ST01一起买的,还没怎么用。

想用碳素杖的自然首选国际大牌美国黑钻(Black Diamond)和德国Leki,国内名牌鲁滨逊(官网似乎几年没更新了,还是链接到天猫旗舰店吧)16年冬季推出了几款仿软木(EVA)手柄碳合金杖,可以考虑。我自己最关注的是黑钻的Trail Ergo Cork Trekking Poles,微斜的软木手柄,第一节铝合金,第二、三节碳素,一对520g,120美刀。

具体怎么挑选、使用登山杖,参考知乎《登山杖应该怎么挑选》,我就不说了,这里附带一个小贴士:户外活动经常会用到胶带,但你既不需要也不方便带上一大卷,可以在登山杖上缠上一小卷。一个附加的好处是,缠了胶带后两根杖就很容易区分了,可以每天换着手使,两根杖的损耗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一致。我是一根缠黑胶带,一根缠银胶带。不过换着手使只适用于不分左右手的手杖。

喜欢自拍的驴友可以看看悠景登山杖专用自拍手机架,6元,50g,没试过,本人对自拍不感冒。想要高大上的可以试试StickPic,17美刀,某宝代购要220元。碳素杆用户谨用。

黑钻、Leki、鲁滨逊和MBC等都有手柄可安装云台的碳素杖,可以将登山杖快速转为独脚架,喜欢摄影的驴友可以考虑。

七、枕头(Pillow)

一个合适你的枕头能提高你的睡眠质量,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但是哪种枕头适合你没别人能替你解答,只能自己去试。

最常见的方式是利用压缩入袋的保暖衣枕在脖子下。缺点是小,而且夜间出入帐篷又多了一重卷枕头的工序。

要么使用充气枕,如这款Sea to Summit Aeros Premium,仅重79g,42×30×13cm,三夫户外旗舰店售202元。迪卡侬的Quechua充气枕虽然也仅有80g,但体积只有Aeros的60%,倒是便宜的紧,只要20元;而挪客的方形充气枕,85g,44×27cm(没高度),只要10元!

第三种方式是用一个快干袋枕头(Pillow dry bag),Zpacks和HMG都提供有一面羊绒的快干袋。

Zpacks枕头快干袋,中+号,57g,35美刀

HMG大号快干袋枕头,40g,45美刀

Zpacks的快干袋枕头用魔术带(velcro)封口,而HMG用的是拉链(zipper),相较自然是HMG的更美观方便些。只要在里面放些衣物把它撑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枕头。

我自己用的HMG,老婆孩子则用充气枕,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八、衣物

首先,不管春夏秋冬,一件轻薄带帽羽绒衣是必备的。北方夏夜野外也挺凉的,羽绒衣是安全网。而冬季也可以把它穿在滑雪服里面。

喜欢鸟牌的驴友们可选择Cerium LT Hoody,蓬松度850,中码305g左右,450加拿大刀,天猫旗舰店卖5200元。

而超轻的选择是mont-bell EX Light Down Anorak,蓬松度900,177g,270美刀。

Patagonia Micro Puff Hoody,264g,Patagonia网店299美刀。

找便宜的可选REI Co-op Down Hoodie,蓬松度650,大约340g,120美刀。

国产品牌中凯乐石(Kailas)和奥索卡(Ozark)的超轻羽绒衣看上去都还可以,但也都要1500元以上了。

挡风衣(Windbreaker/Windshell)我只有一款介绍,mont-bell Tachyon风衣,这款既挡风也挡水的产品仅重45g!99美刀,非常值!mont-bell有配套的Tachyon挡风裤,53g,99美刀。

三季徒步可以备两套内衣裤,一套用于徒步,一套用于睡觉。徒步内裤可以选择快干的银离子抗菌裤;上衣则要排汗透气快干,根据季节、天气选择长袖或短袖。睡眠的内衣裤则只要舒适合体就好。扎好帐篷后可以找机会把内衣裤换了,用绳子把徒步用的一套晾起来(帐篷内外都可以)。如果是多日的线路,可以备两套睡眠用的内衣裤,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洗一套穿一套。

同样,袜子也应该分开,行进时穿速干的户外运动袜子,休息时可以穿一双保暖的袜子,如羊毛袜。汗脚的人要多备一双两双,夜间休息时和内衣一起晾。

防止脚趾起泡最好的方式是穿五趾袜Injinji天猫旗舰店里可以找到这款登山袜,COOLMAX面料,120元一双。

另一个方式是在普通登山袜里再穿一层衬袜(Liner socks),比如Wigwam COOLMAX Liner Socks亚马逊卖8美刀一双,天猫国际要260元。

夏季裤子女生可以学张诺娅,穿运动袜裤和短裤即可,男士可选择可拆卸裤管的弹力运动快干裤。早春和晚秋在外面穿上挡风衣裤就行了。

三季徒步带一双无指手套即可。

Buff是一定要带的,用法看上面张诺娅的介绍。

最好穿上护膝

帽子尽量戴棒球帽。

除了羽绒衣和挡风衣,我觉得其他衣物都属于消耗品,没必要选高档品牌。我这个人也比较糙,名牌穿在身上感觉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尤其是重量上差的那几克甚或十几克。

九、雨具

轻量化讲求一物多用,早春晚秋的时候,我会把档风衣裤放在家,风大需要时就穿雨衣雨裤,反正也必须带。

看了这张图就知道为什么要戴棒球帽了,能有效的把雨衣帽沿撑起来,既挡雨又不遮挡视线,戴眼镜的人都知道的。

Outdoor Research Helium II雨衣,大号180g,159美刀;Helium雨裤,160g,119美刀。

Outdoor Research的这两款产品是很多美国老驴的必备,甚至平时出门也塞在包里。

mont-bell Versalite雨衣,腋下有通风拉链,189g,169美刀;Versalite雨裤,103g,99美刀。

Marmot Essence雨衣,179g,140美刀;Essence雨裤,162g,91美刀。

Marmot Essence和上面两款最大的不同就是面料更接近普通的夹克衣,另外,腋下有透气口,双手举高就能打开,所以三款中Essence的透气是最好的。

现在给我选的话,就会选Marmot Essence了。

早春晚秋出行,或是路线夜晚温度较低,或是营地海拔较高,冷的时候可以把雨衣(甚至雨裤)套在外面挡风。

盛夏时则可以考虑带一件雨披,不是那种210T涤塔夫格子面料的(那东东沉的紧,大约300g),或是15D涂硅尼龙面料的(也不轻,大约200g),而是粗苯的!

Zpacks Rain Poncho,雨披、地席两用,144g,175美刀。一下减少了近60%的雨具负重!

九•一 更轻的方案

如果你不打算为暴雨做预案,还有更轻的方案。mont-bell Tachyon的面料防水性也不错,它还有个带头套的大哥,mont-bell Tachyon Anorak,55g,也是99美刀,套头式。

Anorak加上Tachyon挡风裤,总重才108克,只要不是大雨、暴雨,三季徒步使这套也足够了。

挡风裤往往不大透气,容易积汗,如果不计较外观的话,一条雨裙更能保证屁屁在雨天保持通风干燥。在扎营时,雨裙还可以当临时地席,把背包和杂物先堆在上面。Zpacks的小号雨裙,97x68cm,仅重54g,59美刀。

十、鞋

很多美国老驴,包括上面张诺娅,都倾向使用越野跑鞋(Trail runners),越野跑鞋确实有很多好处,轻便、灵活、舒适、便宜,绑上Dirty Girl Gaiters可以防止沙石、枝叶落入,而且不怕湿——只要不是冬季、雪地,走着走着自己就干了!

但是前提是路面条件要比较好,地表土壤比较厚,在中国北方就不一定合适了。北方植被薄,山野路径往往堆满了碎石,越野跑鞋难以发挥所长,硌脚也容易崴脚,所以还是中帮的登山鞋更合适。南方情况要好很多,可以用越野跑鞋。

鞋这个东西最重要是要合脚,其次是要合路,和其他装备一样,你可以一款鞋走遍天下,不过那更多的是找罪受。至于品牌、款式、大小、颜色,这是个比衣物更私人的事儿,我觉得还是自己伸脚试试最好。

给你的中帮登山鞋配一对营地鞋(Campground shoes)是个好主意(当然,这也增加了负重),第一可以释放双脚,通通风透透气;第二进出帐篷免去了系鞋带的麻烦;第三,多数营地鞋要么防水要么速干,方便你在水源附近活动。营地鞋也分两大种,一种是类鞋型的,如下面这款Vivobarefoot Ultra 3男式,一双大约380g上下,80英镑!

或者这款CIOR Barefoot Quick-Dry Aqua Shoes,聚酯材料,亚马逊卖18美刀。

鞋的重量根据尺寸大小差别比较大,如要购买可以先和卖家联系询问。

另一种是类袜型,如下面这款Skinners,一双160g左右,50英镑!

都太他母亲贵了,可以试试国产品牌里诺诗兰(Northland)的皮肤鞋,180-200g一双,天猫228元。

十一、炉具、炊具和餐具

是否冷食取决于自己,省去了炉头和燃料的重量,但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当然,真有必要时可以点篝火,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森林防火!

我自己是不会冷食的,我对速度没那么高要求,对吃却不大随意,而且热食有助于睡眠和补充体力,早起在野外冲杯热咖啡再收拾出发,实在是很惬意。

户外燃料主要分长气罐、扁气罐、酒精和木柴。长气罐就不说了,菜鸟也知道那算不上户外产品;柴灶也不说了,轻量化你还背柴灶?

相比之下,扁气罐火力较强,沸水时间快;酒精炉火力较弱,但燃料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同一条路线,起始重量差不很多。但是,气罐用完了,还有个空罐,固体酒精用完了,嗯,就完了,只剩下包装袋,所以整体说,酒精炉仍旧更轻。

但酒精炉对环境的要求高,火力弱,适合文火慢煮,扁气罐则能适应大多数天气,不累心,是更普遍的选择。

扁气罐要使用炉头(Canister stove),走轻量化的路线就只能选择钛制炉头了——同款的不锈钢炉头要重50%左右。

当前大多数老驴轻量化的首选炉头是BRS-3000T,25g,天猫专卖店最低99元。

而设计、大小几乎一模一样的火枫黄蜂FMS-300T,则重45g,天猫旗舰店224元。

相比之下,国际名牌MSR的Pocket Rocket 2,重73g,45美刀,天猫专营店卖567元。

这几款炉头火焰都相对集中,想要火焰面更广,锅底受热更均匀(利于烹饪)的童鞋们可以考虑火枫FMS-116T,钛合金,48g,天猫旗舰店卖171元,没有收纳袋,只有个收纳盒,总共90g。

国产的钛价廉物美、享誉全球,火枫和Keith的锅,绝不比国际名牌如Snow Peak之类的差,有的甚至更强。我的主打锅是火枫雪钛贰,170g,天猫旗舰店卖469元。一个0.9L的锅,正好放下一个G2气罐,用来烧水、下面、火锅,一个小平底锅,可以用来煎鸡蛋!有一个缺点是下锅的手柄没做成水杯式,不方便直接饮用。

多人出行时我会考虑增加一个Keith多功能锅,256g;不轻,天猫旗舰店569元,不便宜。但是,这个锅或许可以满足我野外蒸饭、蒸菜、蒸馒头的梦想。目前还没试,想先看看老驴们的评价怎么样再说。

单人出行时不需要那么多花哨,带一个有盖的钛水杯就可以了,Keith Ti3208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650ml,刚刚装下一个G3气罐,80g+20g,天猫旗舰店249元。收纳的时候用根宽皮筋绑上就完了。

跟Keith的天猫客服沟通后,居然说装不下G3的小气罐。不过,也可以选择650ML的千橡树有盖水杯(POT-650-L),更轻,连盖才80g,天猫上大约220。

餐具一人一把折叠叉勺一双筷子即可,品牌材料不重要,省不了几克。我的火枫钛叉勺17.9g(天猫价39元),空心不锈钢筷子15.8g,都是赠品;Keith的折叠叉勺17.5g,39元;纯钛筷子14.5g,59元。重申一下,不鼓励一次性餐具。

提一下,别净顾着吃,还要带洗碗海绵和洗碗液,可以DIY,我见过有人将海绵剪成橡皮那么大小的用,把洗碗液倒进空的净手液瓶里用。愿意的话可以带一块超细纤维布擦碗,同时包气罐,免得刮花钛锅内壁,我用了一块大号眼镜布,呵呵。

我不用酒精炉(Alchohal stove),不熟悉,不过,这款揽胜纯钛酒精炉看上去挺靠谱的,连钛制支撑架47+26=73g,178元。这个合适配Keith的水杯,有时间要好好试试。

十二、滤水器(Water filter)

野外看似清澈的水往往含有肉眼看不到的有害物质,所以滤水必不可少。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水烧开,得等;其次是用户外净水片(二氧化氯泡腾片),可能会有氯味;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滤水器。

Sawyer Mini是最主流的超轻滤水器了,号称能为378,541L(100,000加仑)水除去99.99999%的细菌和99.9999%的原生虫。用的方式很多,可以用水袋往水瓶里挤水,对着嘴往里挤,急了可以趴在水边直接吸着喝。Mini的缺点是出水较慢;水袋口比较小,取水也有点儿慢;水袋久了会老化,挤压时有开裂的危险。20美刀,淘宝上大约160元。

Katadyn BeFree荣获了2017年ISPO户外部金奖,这个仅重59g的水瓶,可以除去99.9999%的细菌和99.99%的原生虫。虽然“仅”能滤水1000L,但是那意味着如果每天滤5L,可以滤水200天,足够了。而且,BeFree出水比Mini要快很多,尤其是当滤嘴比较新的时候。BeFree的进水口也比较大,取水也很方便。40美刀,淘宝代购350元。

MSR TrailShot Pocket-Sized Water Filter号称可以除去99.9999%的细菌,99.9%的原生虫和微粒,能在1分钟内处理出1L的净水。总重142g,既适单身出行的背包族,更适合越野跑步或山地车比赛。专业评估虽然一致很好,网友的评价却有些两极化,很明显,作为2017年的新品,MSR在品控上尚未做到位,异味等各种各样的毛病不时被网友们吐槽。50美刀,天猫专营店售584元。

十三、储水

大多数的徒步背包都内置水仓和水囊挂钩,用于安置饮水袋(Hydration Bladder)。但是据我观察,徒步用饮水袋的人真的很少。

  1. 水袋挂在背包的内侧,紧靠后背,很难确定还有多少剩余。
  2. 水囊加饮水管的的重量未必比水瓶轻,有可能更重。
  3. 在水源地净水、蓄水相对较麻烦。
  4. 行进途中弯腰下蹲时,饮水嘴容易接触到地面而被污染。
  5. 想在水中加任何添加剂都极不方便。
  6. 清洗、收藏水袋也挺麻烦的。

饮水袋更适于越野跑和山地车比赛用。

Nalgene 1L (32oz)

很多老驴对Nalgene的水壶情有独钟,这玩意儿禁摔,口大容易接水,还带着刻度——所以人家几十年没改设计呢。不过,最近几年美国老驴们基本转向了使用SmartWater的水瓶。SmartWater是可口可乐旗下公司的一款高端蒸馏水,水质好,而且水瓶轻(相对Nalgene而言)而结实,非常适合户外活动。700ml瓶还配有喷嘴,但是完全可以拧在其他SmartWater瓶口,而且你还可以把Sawyer Mini的入水口直接插入这个喷嘴,也可以把Mini直接拧在瓶口。在美国超市和加油站都能买到,可惜,还没进入中国!

我自己一般带两瓶1L依云(Evian)装B、一瓶570ml的Alkaqua(爱夸),需要的话把Katadyn BeFree也灌满水的。Alkaqua瓶长得很像SmartWater,也很结实,挂在胸口,喝完了从大瓶和BeFree里灌进来,这样虽然麻烦,但是不会污染水瓶口,还可以给同伴加水。如果离水源地较远,我就带两个1.5L的农夫山泉瓶。

十四、电子用品

我对所有必备的电子产品有两个统一要求:

  1. 必须能用充电宝充电——这样就不需要携带备用的电池。
  2. 必须能用标准USB接口(MicroUSB)充电——这样就不需要携带更多的数据线了。

  • 手机、耳机不能离身,出发前用户外APP规划好路线,路上拍照、录像、日记等等都离不开。
  • 充电宝大约每5000mAh一个档,其中5000mAh、10000mAh和20000mAh最常见了,驴友需要根据线路的长短和自己携带的电子产品提前规划。Anker充电宝是欧美驴友的必备,可惜这家深圳公司几乎不做内销,出名的产品国内市场一件没有。我自己用两块第一代的小米充电宝,两日一晚带5000mAh的,两晚以上则带16000mAh的。长途穿越时,要带一块太阳能充电板给充电宝充电。
  • 充电一般在晚上睡眠时,用一根15cm的数据线即可。如果有不同接口的设备,如Lightning和MicroUSB,再带一根15cm的数据线和一个转换头。
  • 我选了很久才定下这款Naturehike的多功能头灯,首先它通过MicroUSB充电,其次它可以做头灯,也可以夹在衣服上,还能挂起来做帐篷灯。虽然不是很亮(高亮150流明,25m),但是我基本不走夜路,在营地用足够了。缺点是没有红灯。67g,天猫旗舰店卖69元。

  • 超轻户外手电杰特朗Mini Ti,连电池仅重20.6g,可以通过MicroUSB充电,还有个双向夹子可以夹在棒球帽帽檐下做头灯使。高亮130流明,最大射程59m。天猫专营店卖159元。单人出行的话至少要带两个照明设备,夜间出帐篷后亮一个在帐篷里。

  • 手表,一块户外腕表方便你查时间,尤其是手上挂着登山杖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几千元的佳明(Garmin)、颂拓(Suunto)或卡西欧(Casio),也可以选择几百元的智能手环如小米、华为等。
  • 长途穿越最好还是带上对讲机,能符合我MicroUSB充电的手台目前还比较少,最出名的可能是这款米家对讲机。说实话,我并不满意,首先200g对于轻量化而言有些太重了;其次造型过分“小米式”,缺乏户外产品应有的防摔防剐蹭的设计;第三,居然不含背夹,要单独买。另外,功率似乎也不够高,很多人反馈只能达到1km左右。目前还在观望中,想看看第二代怎么样。不算在基重内。

  • 长途穿越一定要带上GPS,尤其是带北斗通讯的GPS系统。目前没有好的推荐,看看大家有没有。不过,也不算在基重内。

十五、零碎

  • 有一个坐垫(Seat pad)你不用直接坐在石上、地上;竖起来可以给炉具挡风,免去携带沉重的铝合金挡风板(大约200g);点篝火时开可以用来扇风。部分老驴甚至选择短些的防潮垫而在睡觉时把坐垫铺在脚下。美国老驴常见的选择是Therm-a-Rest Z Seat,60g,15美刀。和国产几元十几元的四折坐垫最大的不同是六折更方便收纳,一面贴了银膜,而且铺开后更厚。

  • 速干面巾:这没什么好说的了吧,擦汗用。
  • 瑞士军刀(Swiss Army Knife),普通的带剪刀、启子的就好,不要携带那些沉重的多功能工具。
  • 救生哨(Safety Whistle),几块钱金属救生哨很好。不过,愿意费点劲的人可以在某宝上买2元钱的背包卡扣救生哨,替换现有背包的胸带卡扣,这样就少带一件东西,省点心。
  • 指北针(Compass),能带就带,不要小玩具(没用),不要军队式(太沉),放一个在腰包里安心。

  • 驱蚊液(Bug spray)和防晒霜(Sun screen),小瓶就好。
  • 绳子(Ropes):除了晾衣服外,经常能用到。

十六、急救包(First Aid Kit)

不要用网上那些十几件的套装急救包,第一用不上那么多零碎,第二包本身就很沉(我买的一个30.4g)。超市买些带双重锁道的小号塑料密封袋(Ziploc)来装,不仅防水、轻便(3-6g),而且一眼就知道里面装了哪些东西。

  • 酒精纸创可贴是必备的,周末出行一样带6片就可以了。
  • 愿意带碘伏片也可以带2-4片。
  • 感冒药如泰诺(Tylenol)、止痛药如布洛芬(Ibuprofen)、腹泻药如枯草二联菌或易蒙停(Imodium)。药片不要从包装板上取出来放在塑料小药袋里,而用剪刀把包装板剪断就好。愿意的话,找张标签纸,写上药名和过期时间,贴在密封袋内壁上。
  • 带上一尺左右医用胶带(Leukotape P),治水泡比Moleskin更好,还可以替代创可贴。可以卷一些在一只笔或小空心管上,或者自制成创可贴。
  • 帐篷、气袋、背包等的修补工具,可以带一盒牙线,比普通的修补线要结实的多。也算是急救用品吧。
  • 其他需要带的药,如过敏药、晕车药、蛇药等。

十七、洗漱用品

再用一个小号的密封袋装牙刷牙膏。牙刷和牙膏都选轻量旅行装的,我们现在用的是从迪士尼酒店带回来的牙刷。在网上见过有牛人为了轻装把牙刷杆锯断用的,大概能减3-5克。

女生尽量少带化妆用品,减轻自己的负重,带一小瓶中意的洗面乳之类就好了。

十八、卫生用品

卫生用品属于消耗品了,虽然很多人把这些也算在基重里,但根据路线时间的长短,还是有些变化的。

  • 洗手液(Hand sanitizer),大约每5-7天用一小瓶。放在腰包、裤兜里。需要多带第二、三瓶的话,先放在洗漱袋里。
  • 干纸巾,这个看自己了。放在腰包、背包侧袋等容易拿取的地方。
  • 湿纸巾,这个就没法环保了,只好用独立包装的。我按一天三餐用三张算,当天用的跟洗手液放在一起,剩余的放在洗漱袋里。
  • 手纸不要拿整卷,够全程用就好,用小号密封袋包好了放在背包外兜里,方便拿。
  • 女生要带女生要带的卫生用品。
  • 小号垃圾袋。不仅用来装垃圾,还有很多其他用途,装脏衣服、挡雨、接露水等等。

十九、腐败用品

依照上面介绍的装备清单,4公斤的基重是完全能达到了,加上2.6公斤水,一满罐G2气(378g),充电宝(小米1代16000mAh,344g)和卫生用品,这时背包达到7.5公斤左右了,加上约每天0.8公斤左右食物,3日徒步10公斤负重完全是可能的。

远路没轻担,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量力而行,带一些能让自己的旅途更舒适或更有趣的装备。

  • iPad mini:当夜幕降临,头顶星空,取出iPad mini,打开星图APP,跟孩子讲一会儿天文学知识,生活至此圆满。不过,我带儿子徒步时,iPad mini他自己背。
  • Kindle:当夜幕降临,头顶星空,孩子睡着,拿出Kindle Paperwhite看一会儿书,那感觉无法描述。
  • GoPro手机云台:网红必备。
  • 摄影包:摄影爱好者必备,DSLR自选。

  • 蓝牙音箱: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营地,听听音乐都是很好的享受。有必要时还能当扩音器使。JBL Clip 2,IPX7,184g,天猫旗舰店499元。

漫步者M100,IP54,210g,天猫旗舰店售199。

  • 烧烤架、调料、香料
  1. 在营地用石块围一个小圈,拾点干柴点一起火来。
  2. 取出下面这款烧烤架(某宝200元,440g),装好后架在火上。
  3. 取出牛排、肉肠、玉米、红薯之类放在架上。
  4. 取出几个10ml小瓶装的调料和香料,悠然在架上洒些。
  5. 吸引周边无数眼球(注意别被烟呛了,呵呵)。

  • 啤酒:不用多说为什么,反正也带不了几瓶。扎营后在水源边(小溪、小河)想办法卡在水里,让流水降低温度,过半小时等它安静冷却了,拿出来“啊~”一口。
  • 咖啡壶:清晨,当营地里其他人正在煮水冲速溶咖啡时,你好整以暇地取出Snow Peak Titanium French Press,美美地压出一壶浓浓的法式咖啡,引来周边的羡慕嫉妒恨。200g,56美刀。

二十、用不上的常见装备

  • 背包防水罩(Pack cover):我推荐的粗苯背包都是完全防水的,如果仍有顾虑,不如用结实的餐馆垃圾袋(Trash compactor bags)或背包内袋(Pack liner)把帐篷、睡袋、换洗衣物等物包好放在包底,轻便、安全,又进一步整理了装备。

  • 多功能雨披(Rain poncho):用不上,小雨不如用雨衣雨裤,大雨不如停下躲雨。当天幕地席都太小,鸡肋。

  • 水袋(Bladder):上面解释过了,徒步没必要。

  • 急救包(First Aid Kit):已经说了,用塑封袋。

  • 便铲(Trowel):很多美国驴友都携带一把便铲,用于挖便坑。唉,很多中国老驴连这个习惯也没有。不过,挖便坑不需要一定用便铲,登山杖加一根地钉足够了。几个小提示:
  1. 便坑应挖在距离营地边缘和水源地至少90m以外,距离路径10m外。选择地势高、无落石等风险的安全地点。
  2. 尽量在白天解决问题,夜间大便应找个同伴,以免迷路。
  3. 间歇咳嗽一两声,既告诉他人你的位置,同时也能吓走可能出现的野兽。
  4. 手纸能自然降解,不过,我知道有老驴宁愿把用过的手纸烧在便坑里。都可以的,但是燃纸一定要确定燃尽。
  5. 事必把便坑用周边的土盖上,并作出明显标记(我吃过这亏!)。我不提倡那些不挖坑就大便,也不掩盖,美其名曰“遇险还能帮助寻人”,讲点儿真的好不。

  • 气罐支架(Canister stand):气罐支架在使用大一些的锅或其他炊具时,能起到稳固的作用,不过,既然轻量化了,也不会带这样的炊具,支架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 挡风板(Foldable windshield):大约200g你90%用不上的东西,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方法挡风——把坐垫竖起来也可以了。或者用铝箔自制。

  • 折叠碗(Foldable bowl):真的吗?就为吃泡面方便点儿,多背这300g?

  • 洗漱袋(Hygiene bag):牙刷、牙膏,顶多加上洗面乳,轻量化出行还要带什么其他洗漱用品吗?

  • 药仓(Pill box):要防水把药留在板上,放在塑封袋里,然后放在背包里。如果你真的需要有这么一款随手就能取药的装备,还是多在家养养吧。

  • 电池营地灯(Battery-powered camp light):本身营地灯的意义就不大,这种用电池的就更没用了,沉还不能当充电宝使,坚决绕行。

  • 战术刀野营斧工兵铲:一样比一样重,除了装B吓人,没半点儿用。

  • 马扎(Camp stool):真有老驴宁愿背两、三百克的马扎而不愿用几十克的泡沫坐垫的,确实是更舒服,只能说不是我的菜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石头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初学者如何克服滑雪时的恐惧感?
如何学习单板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