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摄政公园,10 月 4 日 – 7 日,一年一度的弗里兹伦敦艺术博览会(“伦敦弗里兹”,Frieze London)照例吸引了全球 160 家艺廊前来参展,以及众多买家和艺术爱好者参加。
除此之外,今年的特别展览主题是“社会物”(Social Work),由 8 位活跃在 1980 – 1990 年代的女性艺术家(包括在世和过世的)的个展组成,意在提高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可见度(visibility),以回应女性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代表不足的问题(under-represented)。
“这些艺术家活跃的 80、90 年代是一个男性主宰的艺术环境和艺术市场,学术界也是如此。”Jo Stella-Sawicka,伦敦弗里兹的艺术总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这 8 位艺术家包括 Helen Chadwick, Ipek Duben, Tina Keane, Mary Kelly, Faith Ringgold, Berni Searle, Nancy Spero, Sonia Boyce。
“许多女性艺术家没有获得她们应得的可见度。” Stella-Sawicka 在一个采访中说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她们中有些可能是因为种族或性别被边缘化了。”
“另外,女性通常需要承担照料人的责任,对老人或者小孩,同时在这夹缝中进行她们的艺术创作。有些艺术家则对此没有兴趣,不想参与其中。”
今年恰逢英国女性普选权 100 年,展览延续了去年特别展览的主题,继续着力性别议题。去年的主题是“性物:激进政治与女性主义艺术”(Sex Work: Radical Politics and Feminist Art),展示了 1970、80 年代一些女性艺术家创作的以性为主题的艺术品。
“今年涌现了许多关于政治倒退的讨论,其中包括女性权利的状况。”弗里兹伦敦的网站介绍道。重新发现和挖掘这些挑战了当时艺术界主流的艺术家的作品和价值,“现在是个恰当的时机。” Stella-Sawicka说。
这或许是大势所趋。
风起云涌的 #Metoo 运动从去年底开始,几乎达到了迄今为止第四波女性主义的高潮。不过,在它影响不断扩大(地理上所波及国家地区)、深度不断推进(性别和平等议题所设领域)的同时也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和反弹。
近日,左右读者群相对平衡但传统上偏保守(右)的《金融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以“福特—卡瓦纳听证会”引发巨大撕裂和争论为例,指出 #Metoo 遭遇的反弹一部分可谓是“男人的愤怒”(male rage)——害怕失去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这种情绪进而有份滋长了民粹主义。这篇文章引发了大量讨论,现已关闭评论。“为何《金融时报》最近越来越像《卫报》了?”底下一条评论称。
历史地看,这些反弹和阻力也许恰恰是女性主义和性别议题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以及(或者)应当推进的最鲜活例证。
事实上,性别问题依然存在。Freelands Foundation 2017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代表性仍然不成比例,尤其是在这个领域内的重要环节,比如 2012 – 2013 年伦敦 134 家商业艺廊代理的艺术家 31% 为女性,主要的非商业艺廊 2014 – 2015 年代理的女艺术家为 25%;2017 年英国主要的商业艺廊中仅有 22% 的个展是女艺术家的。
“女性艺术家在艺廊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可见度在下降。”报告总结道。代表性是其中之一,其他问题还包括同工不同酬、普遍的性骚扰(德国的一份报告)等。
“这几位参展的在世艺术家大多是 50 多岁,但令人惊讶的是至少四位从未参加过任何艺博会”,Artnet的一篇文章评论道,“这正印证了历史上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提高可见度的成果是显著且迅速的。其中 Sonia Boyce 的《试镜》(Audition, 1997)已经由泰特美术馆购得,这件作品由 400 多幅黑白照片组成,记录了不同志愿者戴或不戴非洲式发型假发的肖像。“这件作品在我工作室放了快 20 年了……我仍旧在处理(泰特购得这件作品)这一事实。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时刻。” Boyce 说道。
同期,弗里兹大师展(Frieze Masters)展出了全球 130 家艺廊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作品,从古代到 20 世纪后期。
其他更多参会作品,可参考 Artnet 和 Artsy 的挑选。
题图及文中未标注来源配图:Frieze London/Flickr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