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官网上的八卦笑死我了,原来有人比村上春树还能陪跑!

每年国庆节,周围都有很多人来问我:毕导!今年诺贝尔奖就要公布了!你从今年的候选人里预测一下谁会得奖呗!

这种消息每次都让我一脸懵逼,可能在很多人的幻想中,诺贝尔奖的公布流程是这样的吧:

黄金周的一个下午,北京时间17:45,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高朋满座。

嘉宾席分为6个区,全世界文学、经济、和平、物理、化学、生医的大佬们端坐其中,互相吹捧。

一束灯光扫过了文学区的C位村上春树,高速摄影机捕捉到了他复杂的表情。

活动开始,屏幕上依次播放候选人的个人VCR以及亲友祝福视频,主持人上台,从胸前掏出一张神秘信封,追光打到候选人紧张而期待的脸上。

主持人宣布:“今年的文学奖颁给……”(此处插入一段紧张密集的鼓点)“……Mr.莫言!”

莫言老师站起,追光给到,莫言老师致意,追光给到村上春树,在他脸上往死里追,村上春树“恭喜恭喜你写得真好哇!”村上春树打开手机订票回日本。整个晚会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完全走错片场了啊!这特么是在选奥斯卡影后还是美国总统啊!

话说回来,学术奖项如果这么搞我绝对看直播

事实上,这几天的公布诺奖,就只是诺贝尔给获奖者打个电话通知一下而已。所以国庆期间大家务必保持电话畅通哦。

作为一个每年都特别喜欢关注并预测诺贝尔奖的人,我今天去诺奖官网https://www.nobelprize.org/ 水了一圈。我发现诺奖官网看着挺高大上的,里面的内容特别不正经……不仅挖出了一堆搞笑的资料,还知道了很多尘封几十年的八卦和潜规则!


一、如何得一个诺贝尔奖?

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大家一点,跟别人讨论诺奖的时候,千万别说什么“你预测今年的候选人里谁会获奖啊?”这种话。

预测个鬼啊!诺贝尔奖根本就不公布候选人好吗!

诺奖组委会每年会接受上千个提名,但是这些提名是严格保密的。只在每年10月份公布获奖者,绝不会透露任何其他候选人的信息。

以化学奖为例,每年9-10月,诺奖组委会向全世界大约3000人发送绝密提名表。大概意思就是说:你们3000人是当今世界的学术巨巨,你们组成一个提名委员会,负责提名一下今年的诺奖。

(几点吐槽:a.那又是谁提名产生这3000人的提名委员会啊,可能背后有一个30000人的诺奖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b.组委会明令禁止各位巨巨提名自己得诺奖,看来学术界的确崇尚互相吹捧,禁止自我优秀;c.那其实这些巨巨们可以协商互提诺奖,”大佬牛逼,今年我提名你得诺奖!” “哈哈哈哈等我得了诺奖,明年就提名你!”这就是两个科学家互为共轭诺贝尔的概念。)

每年2月是提名ddl,对中国人真不友好,大过年的还得忙着准备评诺奖的材料。经过组委会漫长的讨论,最后10月份公布得主,12月发钱。

2015年诺奖颁奖,有屠呦呦奶奶!

像奥斯卡影帝影后之类的只在当年内的电影里选,但是诺奖并不care,经常会颁给很多年前的成果。比如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光电效应规律,但是1921年才因此获了诺奖,这特么就让人没法预测了……

所以诺奖这种事情,一不公布候选人范围,二又没有时间限制,要想科学预测,只能靠瞎JB蒙。

那难道每年的提名者信息就这么永久地尘封下去吗?难道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得奖者的背后有多少陪跑的学术巨巨吗?

不!今天我在诺奖官网的一个鸡脚旮旯里看到了这样一段神秘的话:

The statutes of the Nobel Foundation restrict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nominations, whether publicly or privately, for 50 years.

意思是说,50年内不得公布提名者信息。那岂不是说,50年前的提名已经可以随便看了?顺着官网的指引,我找到了一个庞大的提名数据库,果然找到1901-1965年的提名记录,也因此发现了一堆奇怪的八卦……


二、诺奖提名中的诡异八卦

1、诺奖提名之神:生物学家加斯顿·雷蒙

雷蒙于1920年研制出抵抗白喉病的疫苗,十分牛逼。从1930年到1953年,总共被提名诺奖155次,是历史上被提名次数最多的人。

就是特么从来没得过 (╯’ – ‘)╯︵ ┻━┻

2、我国居然能搜到13次提名!

这都谁啊???我国怎么还有我不认识的巨巨?1939、1957年那个是胡适,1940、1950年是林语堂,但是其他几个名字都很诡异……我查了一下是这样:

  • 1935年生医候选人Lien-Teh Wu叫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
  • 那个连着被提名好多次的Yas Kuno不是中国人,是个日本人……他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久野宁教授,可能是因为提名的时候正在满洲国工作,所以被系统记录为了中国人,真是莫名其妙……
  • 1950年那个Soulié de Morant是个法国人,最大贡献是将针灸引进西方,并翻译了很多中国的著作。可能是因为曾在中国作为法国领事活动,所以被系统记录为了中国人,真是莫名其妙……
  • Fook-Wo Poon是个香港人,是一个政府官员,著有《福利国家》这本书。

3、爱因斯坦的提名是真的强

爱因斯坦1900年21岁大学毕业,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电效应,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是物理界最爱吐舌头的人。

他从1910年到1922年,总共得过62次提名!

早在1910年,著名化学家Wilhelm Ostwald就慧眼识珠,首次提名了爱因斯坦。Ostwald是化学动力学始祖,物理化学的四大创始人之一。

也不知道他1910年提名爱因斯坦的时候有没有看懂狭义相对论,但这就是所谓的“缘由心生,爱因斯坦”吧。

后来随着爱因斯坦的脑残粉越来越多,提名者也越来越多。1921年在14个人的提名下,爱因斯坦终于获奖了。问题是,1922年居然还踏马有人继续提名爱因斯坦!而且提名者比1921年还多啊!

你们是不是不看新闻啊……还是经纪公司请来给爱因斯坦刷票的?不过1922年之后,突然再也没有人提名爱因斯坦了……为什么呢?我们真的回不到过去了吗……

爱因斯坦一共给别人提过9个名,全是咖

然后,被爱因斯坦提名的人全踏马得了诺奖!

巨巨不愧是巨巨,说谁得奖谁就得奖,诺贝尔再世都没他这么厉害。而且1929年居然他还提名了个化学奖是什么鬼,懂的可真多啊!

我国许多实验室里存在浮夸的吹捧文化。比如我们课题组,只要大家看到有人在做实验,其他人就会赶紧冲上前去吹捧“A师兄真是太努力了,我要提名你得诺奖!” “B师弟通宵实验这是要评院士啊!” “C师兄整天看文献,哪有时间写长江的材料啊!”

然而我统计了一下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的提名记录,发现这帮学术界的巨巨们互相吹捧的样子和我们实验室里的人差不多,整天互相提名来提名去,就跟老铁们互相刷火箭似的。

学术巨巨们的诺奖互相提名情况

尤其是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两个人不知道有什么PY交易

  • 1919年,爱因斯坦提名了普朗克,普朗克获奖了;
  • 1921年,普朗克提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获奖了;
  • 1922年,普朗克又提名了爱因斯坦……贵圈真乱……

但是泡利就很有态度,尽管得到了一众大佬的诺奖提名,但是很少提名回去。可能因为泡利和他们都不太相容吧。(看懂这个梗的人请一定在评论区站出来好吗……)

4、薛定谔的提名是真的迷

薛定谔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养猫家。在被提名41次后,于1933年获奖。

但是我搜了一下他提名别人的纪录,发现他从1950年后开始疯狂提名奥地利女核物理学家Marietta Blau。

而且在1957年,他居然同时提名Marietta Blau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做的最浪漫的事,大概就是帮她报名两个诺奖吧。

顺带说一嘴八卦,薛定谔除了列方程、虐猫之外,还以风流而著名……他和老婆安妮结婚之后一年就出轨了,与此同时老婆安妮也出轨了著名数学家Hermann Weyl!但这并不影响薛定谔和Weyl讨论数学,因为Weyl的老婆也出轨了其他人!这踏马都是什么剧情走向啊!

5、波尔的第一志愿

波尔除了乒乓球打得好之外,还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在1931年、32年、33年,一直在力推晚辈海森堡和薛定谔。然而我在他的提名信末尾的角落里发现了他的心机:

  • First choice: W. Heisenberg.
  • Second choice: E. Schrödinger.
  • Third choice: W. Heisenberg and E. Schrödinger,divided.

提名个诺奖还偷偷搞了第一志愿海森堡、第二志愿薛定谔、第三志愿俩人平分……

我看了看爱因斯坦1932年的提名,居然也是第一志愿海森堡、第二志愿薛定谔、第三志愿平分……

结果1931年没颁奖,1932年海森堡得奖,1933年薛定谔得奖……

薛定谔哭晕在箱子里……

6、心系天下、优生优育的威廉·肖克利

威廉·肖克利是晶体管的发明者,于1956年获得物理奖。

他最诡异的点在于,他晚年认为基因决定智商,为了让这个世界上的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优秀,他鼓动智力低下的人自愿绝育,鼓励诺奖得主捐出精子,并向20余名诺奖得主发出了捐精邀请。

最后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捐了。

7、门捷列夫居然没有得过诺奖

门捷列夫巨巨我超级喜欢,他做出了很多贡献,比诺贝尔活得长一点,被提名了9次,可惜死得太早没得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活得长一点。

8、得了文学奖的人更喜欢放弃

1964年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拒绝领文学奖。他表示:为了保持独立、自由、不依附任何人或机构的个体,拒绝任何官方所授予的荣誉。他认为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只有运用文字来行动。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2004年文学奖、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前年的鲍勃·迪伦也拒绝领奖。

据说鲁迅先生也曾经拒绝文学奖提名。鲁迅表示:“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梁启超:???

文学大概就是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属性,而诺贝尔奖作为一个奖项肯定会有一定的政治属性,所以清高独立的文人才会选择拒领吧。不过如果给我我肯定会领的。


三、诺贝尔的遗嘱

官网上还放出了诺贝尔的遗嘱原文,内容也蛮有意思的。

比如遗嘱第一部分是给亲戚分钱

My nephews, Hjalmar and Ludvig Nobel, sons of my brother Robert Nobel, will each receive the sum of two hundred thousand crowns;
My nephew Emmanuel Nobel will receive the sum of three hundred thousand, and my niece Mina Nobel one hundred thousand crowns;
My brother Robert Nobel’s daughters, Ingeborg and Tyra, will each receive the sum of one hundred thousand crowns;
Miss Olga Boettger, presently residing with Mrs Brand, 10 Rue St Florentin in Paris, will receive one hundred thousand francs;

翻译一下:

我的侄子,即我的兄弟罗伯特·诺贝尔的儿子,亚尔马和路德维希·诺贝尔,将分别获得二十万克朗
我的侄子以马内利·诺贝尔将收到三十万克朗我的侄女米娜诺贝尔十万克朗
我的弟弟罗伯特·诺贝尔的女儿,英格和泰拉,将分别获得十万克朗

侄子能分30万、20万,侄女只分10万,帮女权主义者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抵制对象……

关于诺奖的部分是这样说的

All of my remaining realisable assets are to be disbursed as follows: the capital, converted to safe securities by my executors, is to constitute a fund, the interest on which is to be distributed annually as prizes to those who, during the preceding year, have conferred the greatest benefit to humankind. The interest is to be divided into five equal parts and distributed as follows: ……

翻译一下就是:

我的钱你们这么分吼:把它设成一个基金,把每年利息分配给“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在物理学领域中做出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内做出最重要发现的人;在文学领域,在理想主义方向上创作出最杰出的作品的人;在国家间建立最好的合作,废除或减少常备军队以及建立和促进和平的人。

所以从字面上看起来,它很强调“为人类做出贡献、带来利益”

最近感觉化学奖越来越像理综奖,老是颁给生物,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比如2015年,是DNA修复细胞机制;2014年,是荧光显微镜;2012年,是G蛋白偶联;2011年的准晶和2010年的钯催化偶联我倒是很喜欢;2009年是核糖体结构;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2006年真核转录;2004年蛋白质降解;2003水通道蛋白……)

我是一个传统化学的狂热分子,无机、分析、有机、物化、高分子都学得很好,但是生化就学得特别差,所以一直希望化学奖不要再这么理综下去惹!这样我还有机会……

毕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是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灯,照亮化学的路;化学是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了博士生。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是怎么知道村上春树年年陪跑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毕导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