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愉快!从 10 月 3 日开始,好奇心实验室会在假期陆续推出 5 个主题为“戒断”的生活实验,我们想探讨的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服务和技术之中,哪些最终留在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它们的存在是让生活质量提升,还是助长了懒惰和依赖?
今天我们要进入“只有微信的世界”。
微信正在建立一个慢慢长大的局域网。
两年前微信推出小程序,在微信中就能打开应用和游戏,微信变成操作系统一样的存在。现在微信上有超过 100 万个小程序,虽然说和最初的线下场景大相径庭,但也能基本覆盖到电商、外卖、网约车这些日常的互联网服务。
我的手机上安装有 181 个应用程序,按照颜色分类也有 8 个文件夹。但实际上每天都会打开的不会超过 20 个。即便经常使用,app 中也不是每项功能都会物尽其用。
小程序的理念好像恰如其分——轻量、便捷,随用随开,用完即走。不用单独下载应用,不用占据太多手机的存储空间。根据 SensorTower 的统计,2013 年到现在热门应用的体积扩大了 10- 50 倍不等。
作为优先级极高的战略,微信也在提高小程序入口的位置,着重在搜索框结果里加强小程序的露出,方便你看到找到更多小程序。
既然一个包罗万象的“微信操作系统”正在形成,如果手机上只有微信,能取代现在所有的互联网生活需求吗?
我从一周前开始了这个看起来有点极端的实验,在手机里只保留微信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其他应用的时候仅用小程序完成。
腾讯的主要竞争对手有阿里和今日头条,我不是头条和抖音用户,没有它们也不成问题。唯一值得担心的是淘宝和支付宝,我想我可以用京东小程序和微信支付来取代。
商场超市小卖部,到处都可以看到微信和支付宝并排排列的二维码,隔绝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可以保证我的支付需求。
没有其他过多的假设,我开始了实验。不过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些出乎意料。
以下是我的日记。
第一天,关掉所有应用通知,这一天我感觉还好
第一天我做了点准备工作,然后开始了正常的一天。
我没有删掉所有应用,而是关掉了所有的通知权限。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主动打开应用,通知才是主要的入口。iOS 中没有一键关掉通知的开关,要一个个应用挨个关闭,这花费了我一点时间和耐心。
当然微信的通知要保留。
接下来我简单研究了下怎么让小程序的调用更便利。微信主界面下拉,顶部会显示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在下面一栏,是可以固定在这里的“我的小程序”。启动这个功能,要在每个小程序的主页上选择“添加到我的小程序”。
这是小程序最快捷的入口。只不过顶部的两行时常会重叠出现同一个小程序,有点浪费空间。
我搜索了几个想象中会常用的,也就是日常的高频需求。包括大众点评、百度外卖、几个视频网站、高铁管家、摩拜单车、滴滴出行和企业微信。当然还有《好奇心杂志》。
后来想到上街出门,我还补充了腾讯地图。没办法只有这个可选,高德和百度都没有地图小程序。
第一天没有特别重的任务,也没有去陌生的地方,我用小程序点了两顿外卖,一切照旧。
下班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自从 iPhone 可以在钱包中绑定北京的公交卡,我就从没有带过实体卡出门,进站刷手机即可。显然现在不可以用。
易通行 app 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付款,用这个应用可以直接扫二维码进站,或者从自动取票机自助取票。但它是一个应用,没有对应的小程序。
我选择走出地铁,使用滴滴出行打到一辆快车。
滴滴的小程序是一个阉割版的应用,保留了基本的打车功能和交互,没有单车,也没有与司机应用内短信的功能。通常我会发送一条“我的位置准确”,但使用小程序,只能等司机打电话找你了。
这是我为数不多使用小程序打车的时候,这次司机没有主动打电话给我,我也正常上车下车。但是如果你需要高频次的打车,再加上滴滴的小程序运营并不流畅,会有非常糟糕的体验。
另外,事后我才发现北京市支持微信刷二维码进站,在微信卡包中添加“北京一卡通”,之后每次出示二维码就可以了。
这一天比较好的体验在于,没有了接连不断的手机推送,除了微信,一条都没有,这一天感觉世界好清爽。
第二天,出门导航不成问题,但一些麻烦开始显现
带好地铁卡和现金,我这天早上要去一个活动场地。
6 公里的路程,先后需要步行、地铁、骑车,一个典型的一线城市通勤路径。
整个过程完全可以在小程序中完成。腾讯地图虽然不怎么好用,界面也不好看,但帮我查到了怎样乘坐地铁。在地铁上我还看了今天的天气,腾讯天气这个小程序可以完成。
接下来,以防腾讯地图导航出错,我用大众点评小程序查询了目的点的具体位置,看清了门口的实拍图。
出了地铁还有一小段路程,摩拜单车扫开单车,除了能用的车比较难找,小程序本身没有问题。
说到共享单车,市面上主要的单车只有摩拜支持微信扫开解锁,ofo 在阿里体系,小蓝单车的小程序早就是一片空白。
腾讯地图小程序也支持语音导航,平时我也会戴着 AirPods 听导航骑车,这个需求也得到满足。
到傍晚我都没有察觉太多的不便,直到有同事在微信里询问我某个买过商品的淘宝链接。我思索了很久,好像真的没有解决方法,只能抱歉。
以及,今天数次想打开音乐 app 听音乐,我搜索了 QQ 音乐、腾讯音乐、酷狗、酷我、网易云音乐等等关键词,都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替代音乐服务的小程序。
“豆瓣音乐人”是一个和网页端很像的小程序,可以看歌单,可以搜索。但是这里只有独立音乐人的作品。
我请同事在群里分享了几首歌,虽然说也可以通过 AirPlay 投放到家里的音响上,但微信播放出来的音质明显经过压缩。一种糟心的感觉到来——不会这一周我都要这样子听音乐吧?
这一天我还做了一个改变,为了保证实验的客观进行,我换了一部主力手机,仅仅保留了微信一个应用,其他的包括原生应用,能从手机中删除的通通删掉了。
第三天,我发现了生产力上的限制,重新装回几个应用
我的主要工作工具保留在电脑上,手机上用到的包括团队协作(Slack)、邮件、记事本和录音,偶尔用网页编辑文本。
在第一天我就设置了腾讯企业邮箱,它有一个小程序。我可以方便的在手机上看邮件,只不过没有推送。有一个解决方法,在腾讯企业邮箱的微信公众号中绑定账户,每收到一封信邮件,就会有一个通知推送到信息流。
但是这个邮箱仅仅支持腾讯企业邮箱,公司的邮箱之外我还有两个 Gmail 账号,也并没有对应的小程序供我使用。
而且企业邮箱小程序有且只支持一个账号登录,收发邮件,不能像应用那样同时接受多个来源的信息往来。
所以就邮箱来说,它和滴滴出行一样,只是一个保留了基本功能,但体验更差的选择。
我又简单搜索了几个主流邮箱,连 QQ 邮箱都没有小程序,更别说网易等等其他邮箱服务了。
好在腾讯企业邮箱是我最重要的邮箱,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其他几样我完全无法从小程序中找到替代方案。
特别是 Slack,我在手机和电脑上都有安装。这是一个国外的即时通讯工具,当然没有为小程序做开发。因为要和其他团队成员实时沟通,而我又不可能实时守在电脑面前,这三天我错过了太多的信息。
还有录音,这是采访需求,我一般使用 iPhone 的原生应用“语音备忘录”。记事本和日历要记录我日常的行踪和计划,前两天我依靠记忆力撑了两天,第三天好像也撑不下去了。
没办法,以上这 4 个应用又回到了我的手机。
第四天,休息日,小程序剥夺了基本的娱乐
虽然说装了必要的生产力应用,但依然有很多东西小程序无法满足我的基本需求。感觉实验越来越难进行了。
和内容消费相关的小程序都非常难用。
之前提到了音乐,后来我找到一个名叫“音乐站”的小程序,腾讯官方出品。它可以播放音乐,但它的存在是以“社交”为目的,你可以通过它分享歌单到群里,查看自己和别人在朋友圈公开分享过的音乐。但是依然不可以主动搜索歌手和歌名。
所以在听音乐这件事上,我完全和原来使用的服务们脱离了。这一周我偶尔会听“音乐站”当中的“朋友圈分享歌曲”,朋友们的口味不是我的口味,各种歌曲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另外,小程序只是复制了应用的部分功能,不少小程序依然想引导你去使用主应用。
比如微信阅读。小程序仅仅提供一个商城,让你查看书目,简单的看看免费样张,想再读下去,就会提示你“请下载微信读书 APP 继续阅读。”
视频小程序也是,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均有小程序,相比较腾讯视频的功能更齐全,还可以选择播放的分辨率。但是优酷和爱奇艺都无法选择分辨率,默认情况下,iPhone X 上默认 360P 播放。
我日常会用手机投屏到电视上观看视频,小程序完全无法提供这项功能。
还有豆瓣,如果你想查看某部电影的评分,小程序可以看到,但它无法提供预告片的播放。
更重要的是新闻搜索。所有的搜索选择只剩下微信最顶部的搜索框,它是一个局域网中的搜索引擎,搜对话记录搜朋友圈搜收藏文章都没有问题。
但在微信之外它接入的是搜狗搜索,一个比百度还要让人无法忍受的服务。我尝试搜索这天的一项热点新闻,麦当劳和任天堂合作的玩具套餐,结果排名前几的是 2005 年的新闻。
更重要的是,小程序的使用过程会覆盖正在使用着的微信,你会错过消息。而回到原来对话界面,就只能选择关闭小程序。
太麻烦了,我开始想要换回原来的手机。
第五天,出趟远门,高铁管家基本可以代替应用
第五天我要乘坐高铁。半个月之前在高铁管家上购买了车票,剩下的需求就只有查看线路。
高铁管家的小程序有两个,一个用于查询和预订车票,甚至可以订餐。另一个用于查看自己的行程。
这两个小程序基本上满足了我的出行需要,稍有不便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小程序没有推送。正常的高铁管家应用会在行前提醒你尽快出门,列车已经开始检票等等。
二是如果你要改签退票,小程序提醒你使用应用,小程序也帮不上你。只能去应用内改签,或者,在窗口排队等候。
好在我没有迟到也没有改签,注意听车站广播也没有让我错过列车。
第六天,购物小程序最为完善,不过只能用微信支付
第六天我着重尝试电商应用。
我在京东下了两单,客服系统让人头疼。我询问某样商品的具体情况,客服显示在忙。我关闭小程序,再次回来却无法在任何地方找回和客服的对话记录,对方有没有回复我现在也不清楚。
在自己斟酌判断了以后,我填写地址,下单支付。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小程序最大的不同——支付选项中只有微信支付。京东在自己的应用中提供微信、京东支付、银行卡等等多个支付方式,其中京东支付和支付宝还能使用分期付款。
但在小程序的体系之内,别无他选。拼多多、聚美优品等等小程序的主流电商平台,都是如此。
支付完成,微信的信息流中会推送一条通知,之后卖家发货、物流正在配送同样也会有推送。
微信也在完善网购的体验,在小程序的搜索框下方,跟着的是一个“我的购物单”入口,这里记录了你在所有小程序电商中添加到购物车中的物品,这样一来原本割裂的购物车就统一了。
这让网购可能成为小程序服务中最为完整、甚至比原生应用更好用的存在。只不过微信体支付之外的所有金融相关的选择都被屏蔽了。
第七天,微信改造了我的习惯
这可能是最不易察觉的部分,与内容和信息传播相关的应用和服务,全部集中在微信之后,我的大脑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最后一天我通过朋友圈看到一则新闻,Instagram 出现故障,全球的部分用户出现宕机。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一周没有打开过一次 Instagram。
这一周,没有微博、没有豆瓣社区、没有可续上网也就没有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我在手机上的信息来源仅有腾讯新闻、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小程序以及朋友圈,事实上朋友圈是最主要的渠道。
这也意味着我完全被包裹在腾讯创造的信息茧房(Filter Bubble),这个概念意味着个人只会选择自己认同和有兴趣的信息,久而久之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泡泡之中。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每天依然会在电脑上查看更多的新闻,如果自己完全依赖手机获取信息呢?
一周后,我换回了装有 181 个应用的手机,有 70 个应用等待更新。虽然还是有信息焦虑,要解决手机使用时长的问题,但是这 181 个自己选择的应用还是给我带来了一点安全感。
小程序能应付基本的需求,但你要接受更差的使用体验
小程序可以替代应用吗?
答案依然不乐观,相反,目前的小程序能够达成的功能和体验非常有限。
小程序可以满足一部分日常需求,在没有条件下载并使用应用的情况下,帮助你临时性解决问题。典型的例子有大众点评、滴滴出行、各类外卖、票务……
但是从可用性来看,小程序并不能作为高频和长久使用的依赖,耐用性不高。摩拜单车可能是唯一在易用性上高于原应用的,毕竟我们都有微信,直接打开微信的扫一扫就可以使用。
但更多的情况下你要忍受不流畅的使用,缺失了的功能和交互,滴滴出行就是典型。
生产力工具上,你也完全不用指望小程序可以帮得上大忙,小工具类的小程序主要为微信社交服务,像是计算器、发票助手、名片助手倒是很方便,但是使用强度更高的比如笔记和邮箱,还是使用原本的应用吧,这是小程序无法覆盖到的地方。
还有金融服务,小程序将所有与交易有关的场景全部过滤,仅仅留下微信支付作为唯一选项。即便你没有打理理财产品,这也是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比如分期支付,微信并不支持,京东白条你也不能用。再比如还信用卡,微信默认每个用户只有 5000 元的免费还款额度,超过就要交手续费。
这也代表了小程序面对的最大障碍——一张腾讯巨网下的应用生态,所有应用背后的服务和支持都与微信相关,用户只能选择微信。
可以肯定的是,生活中只剩下微信,你的生活并不会如想象中便利。
最后,如果你想探索几个还算有趣的小程序,我们之前做过一次评测,供你参考。
题图来自 Giphy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