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Banaji & T. Greenwald: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当有人问你:「你反对男女性别歧视吗?」「你支持同性恋吗?」「你反对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吗?」等等问题的时候,你大概率会说:「我当然支持平等啊!歧视当然是不OK的啊!」
可是心理学家M. Banaji & T. Greenwald会告诉你,由于社会赞许效应,你对外声称的很可能不见得是你内心真实的态度。人们对于「职业」「性别」「人种」「民族」许多生活中的群体概念,都有内心根深蒂固的「隐藏关联」。
就好像,我们嘴上说支持男女平等,可是生活中一不注意,就会习惯性地脱口而出「女博士」「男护士」「女司机」等词语,从潜意识中展示我们的态度。
而为了探知和测量人们内心不被觉察的「内隐联系」,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马扎林·贝纳基(Dr. Mahzarin Banaji)和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托尼·格林沃尔德(Dr. Tony Greenwald) 研究开发了闻名全心理界闻名的「内心戏探测利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用可重复的验证的、科学的、实验的方式证实了,人类确实存在未被觉察、却有真实存在的态度、想法和情感。
这种测验是通过将一组词语和有好坏判断的词同时呈现,例如「黑人」「漂亮的」,「白人」「漂亮的」,让人们针对词组中是否出现特定词汇进行反应,测量反应时。
当人们看到「黑人」「漂亮的」,这组词汇时,由于这组词汇的组合和人们内在的内隐态度相悖,所以反应时会更长,比「白人」「漂亮的」这组词汇反应要慢。
以下是贝纳基和格林沃尔德通过IAT探测到的一些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1,,大多数中国人会把“好”字和“中国和中国的人事物”联系起来,而把“坏”字和“美国、美国的人事物”联系起来。
2,70%的美国人更愿意和白人相处,而不愿与黑人相处(美国人的种族歧视消除工作真是任重道远啊)。
3,72%的人,无论性别,都会把“男性”和“理工科”联系在一起,而把“女性”和“文科”联系在一起(所以学校不同专业每年设置的招生计划、不同企业的工作岗位招聘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男女不平等的,是吧?)
4,80%的人,无论年纪,都更喜欢和年轻人相处,而不是和老年人在一起。
5,72%的美国人会更容易把“黑人”和“枪支武器”联系在一起,所以每次美国枪击案之后为何会爆发种族分歧、游行甚至是暴动,原因也就可想而知了。
IAT在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等领域具有非常基础而深远的影响,二位「内心戏探测大师」也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2017年杰出科学贡献奖。
提名诺贝尔心理学将实至名归。
J. Kruger & D. Dunning:
「杠精」这个词发明之前,我们早就研发出「杠精」治疗方案了。
据史料记载,在2018年,人类遭遇了一种名叫「杠精」病毒的大举进攻,该病毒无形无色无味,擅长潜伏于网络,在合适的时机迅速感染受害者,使其表现出:无知、自大、逻辑混乱、重点奇葩、自带攻击性等行为特征,造成了人类世界极大的恐慌。
在那一年,人类想出了各种「防杠」的手段,甚至采取了辱骂等方式,试图让被「杠精」感染的亲友清醒一点,然而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杠精」在当时几乎是无敌的!
这种恐怖的病毒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人类怎样才能彻底消灭「杠精」?当时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在科学家们不眠不休查阅了300个日日夜夜的资料后,找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信息:原来早在1991年,来自康奈尔大学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就已经预见到了「杠精」问题,并给出了完美的解答!
整个人类世界都沸腾了!与此同时前线的「人类-杠精」战场迅速取得了胜利!
现在,我们能够不受「杠精」的感染,正常地享受人生,都归功于这两位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欢迎英雄们上台吧!
(欢呼声中两位心理学家走上了颁奖台)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Kruger和Dunning首先用达尔文的名言作为了开场白。
“我们其实并没有预料到「杠精」问题在未来会变得如此严重,当时的我们只是出于好奇,大约是感受到遇到的无知者比例开始上升,于是就对当时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的各种技能进行了小小的研究,结果你们也知道了,我们发现了4条未来改变了世界的规律,尽管在当时看来毫不起眼。”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这在后面的「杠精之战」中也得到了验证。第一批被感染者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大多都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尽管他们在「杠精之战」后极力否认,觉得自己实际应处于较高状态,但这并不是真相。我们认为,「杠精」病毒正是敏锐捕捉到了这群人的精神免疫系统存在漏洞,于是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大脑。”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我们经过特殊训练的科学家们在一开始的营救过程中遭到了重创,有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被感染者拒绝被拯救。在被感染的初期阶段,感染者们会认为自己表现与他人无异,即便是面对专业人员,他们也表示自己和我们的人是一样的,甚至还认为是我们的人感染了所谓的「杠精」病毒,表示可以拯救我们。这导致了我们一开始的救援进展十分缓慢,也就导致了被感染人群进一步扩大。”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被感染人群在后期变得愈发极端。他们不但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或者即使感觉到自己需要帮助但仍不愿意被治疗,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被感染,只是有些疲惫,影响了正常发挥,只要好好睡一觉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常说「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一般被感染者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只能遗憾地放弃救援,这也就是死亡人数如此巨大的原因,我们对此感到极大的痛惜。”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但好消息是,我们在紧要关头开发出了针对性的疫苗,并通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帮助接种疫苗人群度过,因不能接受真相而产生的自杀高峰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幸存者们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效抵御了「杠精」病毒的进攻,最终赢得了这场「杠精之战」!”
“请看我们专门为「杠精」感染者制定的康复计划。”
“我们会选择在「愚昧之山」上接种疫苗,帮助感染者正确、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同时,在感染者进入「绝望之谷」时期,我们同样会帮助感染者正确、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恢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不应当认为康复这件事对别人也同样简单,也不能因为得知真相而过度自怨自艾,要勇敢地扛起人类复兴的责任往前走。直到患者走上「开悟之坡」,我们才会结束这一疗程,并且鼓励康复者加入我们的队伍。”
“最后的最后,我们要感谢大家为我们起了「达克效应」(D-K effect)这个名字,这是对我们友谊最好的纪念!感谢大家提名我们诺贝尔奖,这也是对人类「杠精之战」的完美纪念!谢谢大家!”
尽管D-K effect不像IAT对于心理学领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D-K二人超凡的想象力,和绝佳的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20世纪末,解决来自21世纪初的未来之题。
200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颁给D-K二人实在是实至名归
Carol S.Dweck:
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专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听说,在芝加哥有一所高中, 那里的学生毕业前要通过一系列课程, 如果某一门课没有通过, 成绩就是「暂未通过」。我想,这真是个绝妙的做法, 因为,如果你某门课的成绩不及格, 你会想,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没有学到。 但如果你的成绩是「暂未通过」, 你会明白,学习的步伐并没有停下, 你还需逐步向前,争取未来。
这是德韦克在TED演讲中的开篇第一段话(德韦克:TED演讲)。
想象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学画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的画作向你展示,你会如何反应?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恐怕是:「你画得真棒!/你简直是一个画画天才!」
如果你的孩子刚上小学,第一天她拿着自己的作业让你检查,你会如何评价?如果孩子完成得不错,很多家长可能都会这样表扬孩子:「你真聪明!」
德韦克却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是错误的!
「表扬」并不能促进孩子,并不能让他们形成「成长型思维」(相反「批评」也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德韦克告诉我们,当父母开始表扬/或批判孩子具有某种「特质」的时候(比如说:你真聪明/你真是画画天才),孩子会接收到一种信息:「我天生这样」。那么孩子会开始放弃努力,并处处尝试「证明自己」。他们会选择难度较小的任务,并时刻以父母的「表扬」为做事目标。
正确的方式是学会「鼓励」孩子,不论他做得如何,尝试用「过程性」的描述来告诉孩子,ta做得不错/有待提高。(比如:我看到你画了一幅山水,你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的作业你用很快的时间就完成了,而且正确率很高,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种过程性的描述,会让孩子感觉到「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这样会激励孩子真正沉浸与做事情的过程,享受学习或做某件事本身。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形成一种「成长型思维」,认为获得成功的能力不是固定的特质,它不取决于天赋,而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努力和付出,就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种成长型思维会影响人们一生。
这场「成长型思维」的革命,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教育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促使孩子热爱学习本身,获得内在动机,并真正关注学习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追求那个「成功的分数」。
2017年9月19日,旨在以教育提升人类福祉的“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公布了首届获奖者名单,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S.Dweck获得一丹教育研究奖。
提名卡罗尔·德韦克诺贝尔心理学奖,实至名归。
学心理咨询,有我一个就够了:壹心理学院Pro—专业的临床与心理咨询学院
关注公号「壹心理学院Pro」,更多有趣、有料的心理咨询故事等你来。
本文作者:
曾旻 @曾旻 (嗯,正经的第一、三部分)
五花肉 @五花肉 (中间那段不正经的和这个括号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Gibbs, S., Moore, K., Steel, G., & McKinnon, A. (2017).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 in a workplace computing sett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2, 589-595.
[2] Pennycook, G., Ross, R. M., Koehler, D. J., & Fugelsang, J. A. (2017). Dunning–Kruger effects in reasoning: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ailure to recognize incompetenc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11.
[3] Kruger, Justin; Dunning, David (1999).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6): 1121–1134.
[4] New York Post (2010). Why losers have delusions of grandeur?
[5] Metcalfe, J., & Shimamura, A. P. (1994). 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6] Wikipedia & Baidu Encyclopedia: Dunning-Kruger Effect, Zeno of Elea
[7] Dweck, C. S. (1986).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American Psychologist,41(10), 1040-1048.
[8] Dweck, C. S. (2000).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essays in social psychology.Nebr Symp Motiv,38(38), 199-235.
[9] Banaji, M. R., & Greenwald, A. G. (1995). Implicit gender stereotyping in judgments of fame.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68(2), 181-198.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壹心理学院Pro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9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