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各色人类研究中心的行为研究负责人 @窦泽南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性格的确受先天影响,但后天也能改变。
接下来,我的答案主要包括:1)性格(外向、宅、爱冒险)如何受先天影响;2)性格在后天是可以改变的;3)人的独特性格共由哪些因素决定?
一、性格如何受先天影响?
这里就以题目中提到的外向、爱冒险为例。
1 外向
内外向是描述性格类型中最常见的一个指标。是否热爱社交,是否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是区别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最直接线索。
如果你对两种方式都没有明确的偏好,那你可能是一个中间性格者。大量的研究表明,极端明确的内向和外向者都不太多,大多数人都是稍微有点内向或者稍微有点外向的中间性格者。内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倾向,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内向者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他们的肾上腺素水平更高,对压力更敏感,在紧张的情景下(比如看医生)血压上升得更多。
而在放空时,内向者负责回忆、计划和自我对话的脑区更活跃,外向者负责处理外界感官信息和情绪的脑区更活跃。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人格内外向的影响约为40% 。
很多基因都被发现与内外向有关,其中研究较多的基因位点包括:
RGS2(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2)基因会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跨膜转导的过程,rs4606 位点C 型容易内向。
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基因编码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调节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rs6265 位点T 型个体更容易内向。
ZNF285b(zinc finger protein 285B)在 19 号染色体上,rs644148 位点 T 型个体更容易内向。
COMT(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22 号染色体,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该基因参与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降解的过程,rs4680 位点 A 型会减弱 COMT 酶的降解能力,多巴胺浓度升高,人也更内向。
2 爱冒险
爱冒险的特点对不同人来说,含义并不相同,
新鲜的从未尝试的经历是一种冒险:搬家,旅行,与外国人谈恋爱;未知不确定的结果是一种冒险:竞争,极限运动,从事高风险的工作;感官的强烈刺激也是一种冒险:过山车,恐怖片,甚至嗜辣重口味。
对冒险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对奖赏感的偏好。什么事值得冒险?在什么时机去冒险?这时,就需要大脑中对危险的情绪反应,帮助我们权衡利弊,在命悬一线时,赶紧逃跑。
心理学家把老鼠关进有指示灯的笼子。每当指示灯亮起后,笼子就会通电,老鼠被电击后会受到惊吓。重复几次之后,只要指示灯亮起,哪怕笼子里不通电,老鼠也会一样惊吓的跳起,并做出一系列的恐惧反应。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条件反射,也是我们学习各种规则的重要途径。
识别危险、未雨绸缪,与大脑中的杏仁核有关。杏仁核和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相连,帮助我们随时获得与逃避有关的经验。
人科动物的大脑皮层前额叶是高级决策中枢,汇总来自大脑的信号,选择战斗或者逃跑。这两种应对方式并无对错之分。逃避反应对成功也不可或缺。毕竟,活下去才有机会取得更高成就。
是否喜欢刺激,与天生的神经系统配置有关。遗传因素对奖赏敏感性的影响约为 30%。
大脑内五羟色胺系统会影响人对奖励的偏好。5-羟色胺有抑制神经兴奋性的作用。较高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让人变得冷静平和。和5-羟色胺代谢过程有关的一系列基因都与爱冒险的倾向有关。
HTR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和5-羟色胺(5-HT)的活动有关,5HTR1A 基因编码 5-HT 的一种受体,该基因rs6295 位点 C 型降低了 5-羟色胺的传递,使人更爱冒险。
HTR2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2A)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该基因上 rs6311 位点 C 型个体更爱冒险。
DBH( dopamine beta-hydroxylase)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rs1611115 位点 T 型更易冲动,更易冒险。
SARDH(sarcosine dehydrogenase)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也发现 rs7040170 位点 G 型的人更容易追求刺激和冒险。
3 宅
如果要说外向和爱冒险的反面,那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宅了。宅男宅女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窝在家里看剧打游戏,户外运动不在他们的日常词典里。
一项大型的家庭研究发现,人们的日常运动行为,有 30% 左右的遗传率。其他研究给出的运动行为遗传率,大致在 30%~65% 之间。
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位于 10 号染色体上的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合成酶2(PAPSS2)基因上的 rs10887741,是与运动积极性关联较大的基因位点,每携带一个 T 型等位基因,运动积极性会提高 0.32 倍。
除此之外,位于 18 号染色体上的 rs8097348,以及位于 8 号染色体上的 rs330075 都与运动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两个位点携带 A 和 G 型的个体,更有可能拥有较高的运动积极性。
二、但是,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1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好
心理学中经典的大五人格理论(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heory)将人的特质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宜人性、内外向、开放性、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这5把尺子上的数值组合就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在各个维度上都会经历一些变化。
1)宜人性提高:你可能会越来越招人喜爱
如果别人总说「这个人交往起来让人舒服」,那么 TA 一定宜人性(agreeableness)较高。
一个人的年纪越大,性格通常会越宜人。女性的宜人性一直高于男性。更有意思的是,男性 30-34 岁的时候,宜人性会有显著提高。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似乎更有魅力。
2)情绪稳定性提高:面对不顺,你会越来越平和
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指人在面临困境时,所做出的消极情绪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的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会得到缓解。女性过了30岁,男性过了35后,情绪都会更稳定些。
3)趋于内向:你的性格内收,开启另一种魅力
最近一项针对 32012 人的研究发现,不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会越来越内向。
相比外向型人格,内向型更擅长一对一交流,更能在独处中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比如说科学家和哲人。尽管很多领导者都有强烈的外向型特质,但内向型的人也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很成功,也可以爱人类。
4) 尽责性提高:你越来越有担当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指的是在行事风格上的细致审慎、条理和自律。随着年纪增长,人们的尽责性都会提高。并且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女性的责任心都比男性强。
我们自己的数据还发现,生活在北上广超一线城市的人,尽责性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更高。
5)开放性波动:冒险还是平凡?——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吗?在这一维度上,人的开放性(openness)是呈波浪式发展的:30岁之前不断探索新鲜,随后渴望稳定,到了40岁又想要尝试新生活——难道这就是青春期危机和中年危机的表现?就像心脏的跳动,人探索外界的欲望似乎也有节律,折腾一阵,休息一阵。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性格或多或少会有改变;更多的人生阅历,更低的激素水平,使我们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喜欢和自己待着,越来越愿意负责,越来越善待他人——同时,又不丧失对新事物的热情。
不过,性格的改变仅仅是因为年龄增加吗?我们可能只是更像先天的自己。
2 基因 + 环境 + 个人选择 = 独特的你
尽管证实了基因对性格的影响,但是,人的现在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重点是:我们一直在成长。
宅、冒险、外向这些人格特点,在我们人生中每一个细微的节点,都是以选择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同事邀请你参加周末的聚会,你是否会接受?有一个高风险的投资机会,你敢不敢入场?城市马拉松比赛,你是否会选择报名?
这些事和这些选择,一方面受我们的基因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改变我们基因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最终表现出跟基因倾向不同的样子。
虽然行为遗传学喜欢讲「先天 vs 后天」 或者 「遗传 vs 环境」。但在我看来,基因和环境之外,还要一个更关键的变量:生活方式的个人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DNA 不可改变,但我们依然需要去了解这个信息」的原因——是顺应天性还是改变天性,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前提是我们对自己的现状、对造成这一现状的遗传原因和生活经历原因,都有完整的了解。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以 DNA 数据为前馈、以环境和自主选择为反馈,而最终塑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的故事。
微信/微博 搜索关注 @各色人类研究中心(点击直接进入官网),了解更多基因和心理学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用科学的方式认识自己和他人。
参考文献
Hozawa, A., Ohkubo, T., Obara, T., Metoki, H., Kikuya, M., Asayama, K., … & Satoh, H. (2006). Introversion associated with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screening blood pressure and 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the Ohasama study.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4(11), 2183-2189.
Jang, K. L., Livesley, W. J., & Vemon, P. A. (1996). Heritability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their facets: A twi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4(3), 577-592.
Smoller, J. W., Paulus, M. P., Fagerness, J. A., Purcell, S., Yamaki, L. H., Hirshfeld-Becker, D., … & Stein, M. B. (2008). Influence of RGS2 on anxiety-related temperament, personality, and brain funct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5(3), 298-308.
Terracciano, A., Tanaka, T., Sutin, A. R., Deiana, B., Balaci, L., Sanna, S., … & Schlessinger, D. (2010). BDNF Val66Met is associated with introversion and interacts with 5-HTTLPR to influence neuroticism.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5(5), 1083-1089.
Watson, D., Gamez, W., & Simms, L. J. (2005). Basic dimensions of temperament and their relation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symptom-bas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9(1), 46-66.
Stein, M. B., Schork, N. J., & Gelernter, J. (2004). A polymorphism of the β 1-adrenergic receptor is associated with low extraver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56(4), 217-224.
PÉRUSSE, L., TREMBLAY, A., LEBLANC, C., &BOUCHARD, C. (1989).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level of habitu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merican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29(5), 1012-1022.
Bauman, A. E., Reis, R. S., Sallis, J. F.,Wells, J. C., Loos, R. J., Martin, B. W., & Lancet Physical Activity SeriesWorking Group. (2012).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why are some peoplephysically active and others not?. Thelancet, 380(9838), 258-271.
De Moor, M. H., Liu, Y. J., Boomsma, D. I., Li,J., Hamilton, J. J., Hottenga, J. J., … & Recker, R. R. (2009).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xercise behavior in Dutch and Americanadults. Medicine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1(10), 1887.
Juhasz, G., Downey, D., Hinvest, N., Thomas, E., Chase, D., Toth, Z. G., … & Bagdy, G. (2010). Risk-taking behavior in a gambling task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the tryptophan hydroxylase 2 gene: relevance to psychiatric disorder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5(5), 1109-1119.
Pearson, R., McGeary, J. E., & Beevers, C. G. (2014). Association between serotonin Cumulative Genetic Score and the 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AS): Moderation by early life environ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0, 140-144.
Takahashi, Y., Yamagata, S., Kijima, N., Shigemasu, K., Ono, Y., & Ando, J. (2007).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systems: A longitudinal behavioral genetic stud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3(6), 1616-1625.
Hess, C., Reif, A., Strobel, A., Boreatti-Hümmer, A., Heine, M., Lesch, K. P., & Jacob, C. P. (2009). A functional dopamine-β-hydroxylase gene promoter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impulsive personality styles, but not with affective disorders.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116(2), 121-130.
Li, J., Cui, Y., Wu, K., Liu, B., Zhang, Y., Wang, C., & Jiang, T. (2015). The cortical surface area of the insula mediates the effect of DBH rs7040170 on novelty seeking. Neuroimage, 117, 184-190.
Stewart, W. H., & Roth, P. L. (2001). Risk propen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1), 14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各色人类研究中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有的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完全没有动力,完成别人的请求时却拼尽全力?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