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在国内,尤其是上海,跟法语相关的演出似乎都很火。年前的《摇滚莫扎特》(简称“法扎”)、春天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到入秋后的《悲惨世界》——法语音乐剧版音乐会,每一部上座率都很不错。
《悲惨世界》在英语国家被俗称为“Les Mis”或“Les Miz”,是一部以法国诗人、小说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小说《悲惨世界》为蓝本的音乐剧。
法国人在 1980 年创作了这部音乐剧,其音乐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önberg)创作,原版法语歌词由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和琴-马克·纳特尔(Jean-Marc Natel)创作,而英语剧本的歌词则由赫伯特·克莱茨莫(Herbert Kretzmer)创作。
虽然法语版《悲惨世界》在法国很受欢迎,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鼻祖,但最终把它发扬光大的还是英国人。
1985 年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制作版本在伦敦芭比肯艺术中心首演,尽管评论家们批评的声音较多,但观众们很喜欢,真切买票走进剧场观看。后来,无论是伦敦西区,还是在纽约百老汇,《悲惨世界》音乐剧常演不衰,也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旅游打卡的首选之一。
“音乐剧版音乐会”看起来是个很拗口的描述,但每个词都很关键。
“法语”最好理解,这次的团队成员都来自法国,制作人、导演菲利普·巴鲁(Philippe Barreau)希望借此演出告知中国观众,“真的是我们法国人先做的这部剧。”
名称中保留“音乐剧”是因为所选曲目全部来自音乐剧,歌手全场会身穿角色服装,扮演这个角色,演唱角色的曲目。但说是“音乐会”或“演唱会”,是因为比起完整的音乐剧来说,整场演出以唱为主,表演为辅,歌曲没有涉及的剧情也会被省略。
不过,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歌曲传达的内涵,本次上海演出,跨度较大的缺失剧情通过字幕的方式加以补充。
《悲惨世界》的音乐会版本此次并非首创,英语版就有 10 周年纪念演唱会和 25 周年纪念演唱会。
这一次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演出版本由法国 Cityprod 公司带来,它有 26 位音乐剧演员和 2 名儿童演员,现场交响乐队来自上海歌剧院。
导演分享了他想要做这部演出的动机。1991 年,21 岁的他还在读商科,有幸在台下看了《悲惨世界》音乐剧,那也是法语版《悲惨世界》音乐剧最后一次在法国演出。他当时就想做一版自己心目中的《悲惨世界》。
2004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 Cityprod。四年前,他与这场演出的舞台总监(同时也是他太太)、音乐总监、管弦乐编曲一起开始筹备,用两年多的时间进行海选、排练和制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去年他们在巴黎和法国全国的巡演深受欢迎,这次来到中国也是他们第一次在海外的演出。导演透露这次来到上海主要是因为收到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邀请。
有点不一样的是,这次台上很多演员,尤其是几个主要演员都是歌剧专业出身,导演也强调了这点:“专业的歌剧演员跟普通的流行音乐歌手的嗓音、唱法不一样。一般音乐剧演员在台上戴耳麦唱歌,在现场能看到我们演员的嘴离麦克风很远,达到 30 cm 以上,这只有歌剧演员能够做到。”
《悲惨世界》的音乐非常特别,它恢弘气派,主要旋律重复出现,在人物塑造和情绪渲染上更加深刻。
演出的最后一首歌是全体演员合唱的 “人民之歌”, 舞台上空的灯光颜色是红蓝白,象征着法国国旗,也象征着自由。
题图、文内剧照由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提供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