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里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有多大?

本文来自果壳网,地址在这里,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地铁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中最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进入一些老旧的地铁站搭乘地铁,闷热的感觉随之而来,有时还会伴随着异味。这不由地会让我们对其中的空气质量产生担心——位于地下的地铁,空气流通性有多好?地面上的PM2.5等颗粒物,又会不会钻进地铁里出不去?

先前的一些研究显示,日常生活环境里的空气污染会影响到人们的心血管健康。地铁车厢内的空气质量不佳,是不是也会带来同样的影响?

最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新彪教授与邓芙蓉教授主导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厢里的颗粒物可能对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化产生短期影响。研究发表在了《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杂志上,于今年7月上线。

图片来自pixabay

图片来自pixabay

在地铁车厢中开始这项研究吧

研究招募了40名大学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无吸烟史、心血管疾病病史和肺部疾病病史。2017年3月到5月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周末时间乘坐位于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的一条环线地铁(10号线),并在地铁车厢内待满4个小时。

研究人员们分别记录了志愿者所在地铁车厢中的空气质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数据。他们测量了PM0.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0.5微米的颗粒物,下同)、PM2.5、以及PM10的浓度,记录下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臭氧以及二氧化碳的数值,同时还监测了“黑碳”的浓度。“黑碳”主要来源于含碳能源(如石油和碳)的燃烧,是燃料未充分燃烧的指示,也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主要颗粒物之一。

在乘坐地铁期间,研究人员监测了志愿者的动态心电图。获取数据后,研究人员们分析了地铁颗粒物与志愿者心血管情况之间的联系。

地铁中的颗粒物会影响乘客的心率

研究人员发现,颗粒物的直径越小,对心率的影响越明显。第一小时内PM0.5水平的上升与正常心跳间距标准差(SDNN)的降低呈相关关系,降低幅度为13.96%。SDNN是心率变异性的指标,SDNN降低时预示着不良心血管结局。

图片来自pixabay

图片来自pixabay

PM2.5-10对心率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则不如PM0.5或PM0.5-2.5。这是因为PM后接的数字代表了颗粒物的直径,数字越小,直径就越小,穿透能力也越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越大。

有趣的是,这种影响看似对女性的作用更大。研究数据表明,PM0.5的上升,会引起女性高达34.87%的SDNN下降。在男性中,该数据仅为6.05%。

研究人员注意到,空气中的黑碳同样会对心率产生影响。黑碳浓度的升高与SDNN的降低同样呈相关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SDNN下降趋势愈加明显。志愿者在地铁车厢内待了5分钟后,相关数据只有0.84%。而待了1小时和2小时后,该数据分别为2.22%与4.44%。

吃瓜群众要注意些啥?

综合以上这些数据,研究人员们指出,地铁里的乘客可能也会受到空气质量的影响。直径较小的颗粒物与黑碳等燃烧排放的悬浮粒子,在短期之内就会影响乘客的心率。对于女性来说,影响更为明显。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要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不要以为地铁内就不会受到空气质量的影响。空气质量爆表的日子里,能做好防护工作,就老老实实做好防护工作吧。(编辑:木易杨杨)

参考资料

  1. Jia, X., Yang, X., Hu, D., Dong, W., Yang, F., Liu, Q., … & Wu, S. (2018). Short-term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metro cabin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young healthy adults: Impacts of particle size and sourc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67, 292-298.
  2. 世卫组织:空气污染每年致700多万人过早死亡.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18, from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5-10/24/c_134743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