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想要开始理财,可以尝试这三条建议

这篇内容本是计划之外的,不过前几天刚好 @追风筝的人 问起

请问能写一篇关于大学生理财的文章吗?

我当初的理财之路其实就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现在正好又赶上新生开学季,也算是应景。我把自己学生时期的理财经验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理财,「理」字当头

通常来讲,理财的最终目的往往都是资本增值,但是我认为这不适合大学生的情况。绝大部分同学的财务并不独立,也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本金,谈理财增值还为时尚早。

相比之下,学生理财应该是「理」字当头,赚钱不是第一位,培养收支的计划性才是第一位的。而计划性也恰恰是以后理财投资的基础。

我把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为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 生活费以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发放。
  2. 进行完全独立的收支核算。
  3. 养成记账的习惯。

虽然按照顺序来讲,应该是先按周期发放生活费,才能进行独立核算。但是我认为独立核算的思维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先来说独立核算的问题。

另外,为了增强内容的可操作性,我在末尾附上了一份任务清单供大家参考。

建立独立核算思维

窃以为,独立核算是如今学生群体最为缺乏的一种思维。

所谓独立核算思维,就是要认同所有和自己有关的开支,不管是学费、住宿费,还是电脑手机等大件,都应该一律视作自己的开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支取。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家里给一份基本生活费,管吃饭等基本生活。等到遇到交学费和买大件时再和家里额外申请。这种习惯在工作以后就会衍生为工资付基础生活费,大件消费虽然没了父母拨款,却变成了信用卡分期和消费贷。

以前和朋友聊起生活费的问题,他们报的开支都低的让我咂舌,一瞬间我就无地自容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在他们的概念中,买衣服、换手机、交学费这种事都不算自己的开支,是父母的。

如果没有独立核算意识,很难养成消费的计划性。因为计划的前提是「量入为出」,收入和本金是有限的。但是如何核算不独立,理论上收入是无限的,谁还会考虑什么计划性的问题呢?

独立核算就是要培养一种意识:完全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没有其他人会来再帮助自己,所有开支都要限制在自己的生活费范围内。只有独立核算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财,否则自己的生活费存余额宝,再和家里要钱买东西,这叫哪门子理财呢?

生活费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发放

可以考虑像工资一样固定周期、固定金额地发放生活费。

生活费按照固定周期和固定金额发放,有助于提高开支的计划性。原则上讲,这个周期应该越长越好,最短也不应短于一个月。至于金额,应该基于上面说的独立核算原则,涵盖学业生活范围的全部开销。

周期性的固定收入有助于形成按照收入规划开支的习惯。而由家长控制的不定额的生活费,就会形成花完再和家里要的惯性思维。

另外还有些同学家里虽然是按照固定的金额和周期发放生活费,但是金额卡的特别极限,基本上只够吃饭。我觉得这样不可取,由于核算不独立,遇到大额开支还要和家里额外申请费用,本质上还是不定额,没有上限。

虽然这个方法的反例也不少,有不少同学刚刚开学的时候家里给了一年的钱,结果一个月不到就开始和同学借钱吃饭了,但是我认为症结不仅仅在于自控问题,更多是由于前后巨大的变化造成的心理影响。在上大学之前,家里都是管得特别严,现在又突然一下放得特别宽松,很容易就会失控。说到底还是个「度」的问题。

只要和家里好好地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家里还是大概率会支持的。至于怎么和家里谈,看大家本事啦,就当面试谈工资好啦 🤗。可以试着从按月发放开始,一点点延长。

其实我自己的理财之路也恰恰是源于家里一年给一次生活费,而且一直被灌输独立结算的思维,才有了后面的发挥空间和研究动力。

用记账实现计划性

实现消费的计划性,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比较难。因为未来的消费难以预测,很难计划周全。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从记账入手。如果我们连过去花多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指望规划未来的消费呢?在不记账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比较长期(一年以上)的计划。

有些人可能会说,「记了账,但是该花还是花,没什么用」。根据我的经验,会这么说的人基本都是浅尝辄止,只记了很短的时间而且一定是记了一手糊涂烂账,连账户余额都对不上。

在记账的初期(一年以下),账本确实只有一种功能——提示,让你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但是,知道总是好于不知道的。

记账真正发挥强大作用还是要一年以上记录。虽然我们的工作是按照月度计算,但是绝大部分家庭的开支周期其实是一年,很多重大开支也是以年度来计算,比如学费、年终奖、保险费、会员费等等。不足一年的记账其实很难覆盖到个人的全部开支类型。

关于记账,我也写过不少文章,可以在少数派的 记账专栏 找到。另外,记账大神 @李大超人Leo 还出过 个人记账教程

行动清单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我整理了一份清单供大家参考:

  1. 预估、核算大学期间每年的全部开支,需涵盖学费、住宿费、手机、电脑和一般购物所需的全部费用。
  2.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每年发放或每月发放生活费。如果有条件,我建议每年发放,因为学费和住宿费等大笔开支都是以年为周期。
  3. 和家里说说自己的想法,获得家里的支持。原则上,除了上面计算的生活费以外,不要再以任何理由和家里申请额外拨款,不然就打破了「独立核算原则」。
  4. 分配每月开支。去掉学费等必需的大笔开支以后,计算每月可以消费的金额(切记不要把学费也给分摊到每月消费预算里面了),确定预算。
  5. 为了保险,可以把学费放入锁定期限的相关保本理财产品中,以防自己意外支取。
  6. 选一个记账软件,跟踪消费和预算的情况。我个人推荐 MoneyWiz,因为预算功能更加强大。

大学开始思考理财早不早?

大学开始考虑理财真的一点都不早!我不赞成「等以后有钱了再开始研究理财」的论调。

首先,理财起步其实很慢,从完全小白到小有所成,一般都要 3 ~ 5 年时间(至少一轮市场周期)。在大学阶段开始学习,等到开始工作有所积蓄时正好已经过了最初的小白阶段,可以比较好地衔接。

而且起步阶段其实对于本金要求并不高,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仅仅基金一种投资工具已经可以覆盖全部理财投资需求。现在基金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很多基金的门槛已经低于 10 元了。抱怨自己没本金不能理财已经是一种过去式。

其次,本金少的时候开始理财,「学费」更便宜。但凡理财,没有不交学费的。即使是运气好,开始没有赔钱,迟早也要还回去。而且关键在于投资活动的「学费」是按照百分比来交的,本金越多亏得越多。所以说,早期本金较少未曾不是一种优势。趁着早期钱少的时候把该吃的亏都吃过了,相当于后期省下不少本金。等有钱了再开始学习,错误的代价只会更高。

总而言之,理财不嫌早,越早开始,越早收获,越少亏损。

现在你的思路无限宽广了

实际上,在实现独立核算思维和固定周期生活费以后,学生和工薪族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只是在具体数字上有所差别而已。想要学习理财也不用专门挑针对大学生的建议了,广开思维,多多学习吧。

有心开始理财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我和少数派合作的 理财教程 哦,也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也谈钱」。

相关阅读

又忘了记账?给你三个建议

记账进阶:用 MoneyWiz 规划个人预算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精彩🎉